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科学》2012,(11):1-1
50年前,也即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以一本《寂静的春天》开启了现代环保运动的先河。在这一著作开篇“明天的寓言”中,卡逊预见了肃杀、寂寥、没有花香、没有鸟鸣,毫无生机又被死亡阴影笼罩的未来,并指出“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随后,卡逊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声讨以杀虫剂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污染的征程。  相似文献   

2.
正50年前的那个春天,远在大洋彼岸,一位年仅57岁的优雅女士,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深情眷恋和深重忧虑,撒手离去。她留下了一部给全球带来极大震撼的警世之作——《寂静的春天》,还有纷纷扰扰的"争议"。有人说,只要春天还听得到鸟叫,我们就应该感谢她——蕾切尔·卡逊。这句话或许有点儿夸张,但今天应该没人会否认,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当以1962年《寂静的春天》问世为标志。  相似文献   

3.
一九六四年一个美丽的春天,在美国缅因州的临海的小别墅里,世界著名的有诗人气质的女科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停止了呼吸。当时,海潮正在拍打着海岸,轻轻地扬起雪花一样的白沫。田野是一片绿色,蜜蜂正在嗡嗡地在花丛和草丛中徘徊,整个大自然好像也在悲哀地为她唱着輓歌。  相似文献   

4.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7,(11):25-26
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在1963年出版后,化学巨人孟山都(Monsanto)以模仿的手法写了一部《凄凉的春天》予以回应,书中描述了整个美国被昆虫洗劫一空的场景":到处都是昆虫,前所未见,难以置信。昆虫占据了每一寸土地,  相似文献   

5.
PoPs的严重危害40多年前,美国一位很有远见的海洋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以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引发了关于DDT的辩论。通过展示DDT的致命影响——对鸣禽(如:知更鸟和秃鹰)的生殖系统有明显的损害。这本书导致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对DDT使用的禁令。  相似文献   

6.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1907—1964)在波士顿出版了一部名为《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的书,至今正好50周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以一本振聋发聩的小册子<寂静的春天>,开创了环境保护的新时代.她写道:"它们(杀虫剂)使得鸟儿的歌唱和鱼儿在河水里的欢跃静息下来,使树叶披上一层致命的薄膜,并长期滞留在土壤里--造成这一切的(人类活动的)本来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少数杂草和昆虫."  相似文献   

8.
1963年6月4日,在引起多方争议的环境保护经典之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出版后不到一年。该书作者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席了美国参议院小组委员会关于农药危害问题的听证会,时年56岁的卡逊已患上了乳腺癌,骨盆严重碎裂,几乎难以走到会议室的木桌前,为了掩饰癌症治疗副作用造成的秃发,她不得不戴上一顶深褐色的假发……  相似文献   

9.
正杰弗里·普费弗(Jeffrey Pfeffer)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他对自己2018年年初出版的《人为薪死》(Dying for a Paycheck,哈珀商务出版社)一书抱有雄心壮志。他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关乎工作场所健康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我们正在损害公司绩效和员工福祉,这本书需要成为叫停的号令,因为造成的伤害太大了!"《人为薪死》一书描绘了从健康保险的消失到长时间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升伟 《世界科学》2011,(10):41-42,46
作为一位研究助理,凯蒂·霍德利(Katie Hoadley)工作在一个遗传学湿实验室(wetlab,指实验室桌上罗列着各种试管、培养皿等瓶瓶罐罐),但是她已经有三年没有拿起过移液管了。一个特别的早晨,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她在电脑上摆弄将系统生物学应用于癌症研究,目前已经成为有计算头脑的科学家们所热衷的一个成长性领域  相似文献   

11.
纳米毒理学与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与纳米结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雪灵  祖艳  赵宇亮 《科学通报》2011,56(2):108-118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是纳米科学中既具有基础科学意义, 又事关纳米科技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 是纳米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国际上普遍认为, 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大主要瓶颈能否取得突破: 一是纳米尺度上的可控加工与大规模生产技术; 二是纳米安全性知识体系与评价方法. 针对后者, 欧洲和美国都提出了“没有安全数据, 就没有市场”(“No Data,No Market”)的方针. 为了保障科技和市场的优先权, “科技要领先, 产品要安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 为此, 在短短5 年内已经形成纳米毒理学这个新兴学科, 阐明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毒理学效应. 本文重点分析纳米毒理学与纳米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效应、纳米结构效应这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结果, 同时简单讨论剂量-效应关系这个传统毒理学的中心法则在纳米毒理学中的变化情况, 讨论未来的相应研究内容和方向, 同时也帮助读者更为科学、理性地认识和理解物质在新的纳米尺度下所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包括毒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刘建妮 《自然杂志》2014,36(1):10-13
叶足动物是寒武纪海洋中非常特殊的类群,它们因为具有柔软的叶片状附肢而得名,而这柔软的叶片状附肢正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一对腿”。这对腿的出现,使地球进入了全新的“步行”时代,并且继而开启了地球上最大优势类群节肢动物的演化之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以澄江化石库中的叶足动物为主线,浅析寒武纪叶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3.
林银银  巫金波 《自然杂志》2017,39(2):103-114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实验方法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人们迫切希望微流控技术可以将传统实验室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如样品预处理、混合、反应、萃取、分离、表征和检测等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以微流控芯片代替传统实验室。这种高通量的实验方法将显著提高反应效率,增加产量,从而不但实现高通量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检测,也进一步促进了平台的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和便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处于发展阶段,文章从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各种催化剂及其原理,对现阶段催化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进展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纳米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和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电洪  王孝平 《科学通报》2011,56(2):131-134
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纳米技术产品的逐步进入市场, 引起了人们就使用纳米产品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环境产生影响的特别关注, 这也是目前伦理学所关心的问题. 标准化不仅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对于保障身体健康、生命和环境的安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标准化进程. 认为上述工作将促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纳米伦理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 以期共同解决纳米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三人同时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由于他们发现“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现象的奥秘。本文将就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人类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施工实践中的几个索赔事件的处理,介绍了合同管理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施工过程中3个阶段的合同管理及索赔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含银抗感染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净宇  王卓鹏  郭嵩  金辉  王金成  于吉红 《科学通报》2010,55(17):1639-1647
自古代起,银的抗菌性就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被广泛地应用在烧伤、创伤、细菌感染等的治疗上.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和各种变异病毒的产生,作为一种无机抗感染制剂,银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银应用于医学研究的状况,并对银离子、纳米银、以及各种负载银制剂,如以羟基磷灰石(HA)为载体的银制剂、以分子筛(zeolite)为载体的银制剂和以有机聚合物(PMMA)为载体的银制剂等的抗感染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下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周公度 《自然杂志》2011,33(4):202-207
本文摘录自作者所著的《化学是什么》一书,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用5小节内容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所作出的贡献,提高公众对化学的认识:用火的化学活动使猿猴进化成人;石油能源的开采利用;玻璃的研制;环境和化学;青蒿素的化学改性。  相似文献   

20.
林左鸣 《自然杂志》2010,32(6):353-359
  立足于以信息态为基础的容介态理论,对时空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后可以得到如下认知:时间是物质从初始运动到终止运动的度量,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初始到终止而连续增量的空间概念值,是不可倒流的;物质态空间是运动着的,只能以直线(或径向)的趋势,作膨胀或收缩运动;时空并非一体,时间不是三维物质空间的更高维度。光子中单奇子的统一互变特性决定了光速不变,也决定了物质的能量只能使物质运动速度达到光速。光子粒子接收了外源信息,完全变成信息粒子的运动速度就会远远超过光速;以信息态能量速度运动的效应能量可以使物质的速度超过光速。所以人类不能穿越时空到达未来或置身于已经过去了的真实社会之中,但可以通过超光速飞行去追赶过去了的事物的信息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