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新近发现的多处砂楔群和融冻褶皱,分别形成于砂砾石层和湖相沉积地层中,楔内充填物的光释光年龄证明其是末次冰期和晚冰期的产物.巴丹吉林沙漠在末次冰期和晚冰期时处于多年冻土带,年平均气温约为-3~-6℃,较现在降温约12~15℃.其时,整个阿拉善高原与纬度多年冻土带和青藏高原冻土区相连接,沙漠腹地及周边的沙丘应处于冻土状态,沙丘的移动和风沙地貌发育均会受到影响.在冷期,巴丹吉林沙漠很有可能相当于冰冻圈气候,前人关于中国北方沙漠非冻土区的认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来,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美国、沙特、阿联酋等国家的地质、沙漠研究专家和学者,已经涉足巴丹吉林沙漠的部分边缘地带。2001年3月13日,新华社播发消息:“人类将首次穿越巴丹吉林沙漠”。  相似文献   

3.
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气候变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董光荣 《科学通报》1995,40(13):1214-1214
巴丹吉林沙漠(图1)位于阿拉善荒漠中心,面积4.9×10~4km~2,是我国第二大流动沙漠.该沙漠中的高大沙山(一般300m左右,最高达500多米)为世界所罕见,又处于现代东亚夏季风尾闾部位,长期以来吸引众多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者的极大关注.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深入考查与研究,不但有助于推动风沙地貌学的发展,而且是揭示西北地区东亚夏季风进退的关键所在.作者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西起半截井,东至雅布赖山西侧)的野外地层  相似文献   

4.
海岸鸣沙的分布,被认为是优质海滩的体现,研究发现中国海南岛有海岸鸣沙分布,填补了中国没有海岸鸣沙的空白.清水湾和神州半岛独特的海湾地貌,以及与之形成的独特的破浪动力过程,塑造出粒度分选良好的海岸鸣沙.对清水湾和神州半岛海岸鸣沙与巴丹吉林沙漠鸣沙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和表面结构,以及鸣沙发声的声学特征观测和测量,对比研究发现:(1)海岸鸣沙矿物组成中石英含量明显高于沙漠鸣沙,而长石含量明显低于沙漠鸣沙;(2)海岸鸣沙粒径粗于沙漠鸣沙,中沙和粗沙组分含量明显增多;(3)海岸鸣沙表面具有典型的水下机械刻蚀作用而成的“V”形撞击坑和化学溶蚀作用而成的深邃溶蚀坑,这种发育良好的表面多孔状物理结构正是控制鸣沙发声机理的重要因素;(4)海岸鸣沙频谱较之沙漠鸣沙窄,高频成分占比高,声音相对尖锐.  相似文献   

5.
近3 万年来巴丹吉林沙漠的景观发育与雨量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小平 《科学通报》2000,45(4):428-434
在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地区进行了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数个高大沙山的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研究,对该地区近3万年来景观发育、雨量演变的过程和机制找到了新的证据,巴丹吉林沙漠的沙丘普遍具有4个代表较为湿润环境的古沙丘胶结面。依据测年数据推断,该沙漠地区在近3万年以来有过4次比现代湿润的时期。沙丘大面积的被固定和广布的古湖泊及湖岸阶地都说明,研究地区的气候在近3万年来有周期性的波动,这暗示着西风环流和东亚  相似文献   

6.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降水事件后的沙山蒸发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高大沙山和湖泊的形成机理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关于高大沙山上大气降水能否入渗补给地下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沙漠腹地的2年降水观测和沙漠边缘的长时间尺度降水资料,结合概率分布模型和日降水极值重现期分析,对沙漠地区的降水等级进行了划分,并利用沙漠腹地的自动气象站和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数据,对不同等级降水事件后的沙山蒸发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漠地区的降水事件可分为3类,即5 mm以下的常规降水事件CP(占总降水的90%以上)、20 mm左右的普通年份最大日降水OAM和数十年一遇的极端强降水事件EP.CP和OAM事件后,降水分别约需1~3 d和3~4周可被蒸发出地表,EP事件后水分则需较长的时间方可蒸发出地表.三类降水事件的累积蒸发与累积降水表明,高大沙山上的大气降水对地下水没有显著补给作用.本研究对深入探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群的形成机理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初识额济纳     
2001年10月,当我到成都市公安局户政大厅办理前往额济纳的边境通行证时,办证的警官满脸狐疑地看了我一眼,嘴里念叨着“额济纳”,就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在共和国境内,而是撒哈拉大沙漠深处的原始村落似的。这也难怪,当人们的目光已从黄褐色转向蔚蓝色时,这颗昔日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早已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湖泊     
中国最干、最热、最冷的地方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最低的洼地、最大的沙漠也在新疆?在新疆不仅可以观赏到驰名中外的冰川雪峰、雅丹地貌、戈壁荒漠、风蚀蘑菇、洞穴、石林、草原森林以及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飞沙鸣唱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还可以感受许多各具特色、风光如画的湖泊所带给您的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9.
<正>欧亚大陆,横跨11个时区,面积约5000万平方千米,数千年来都是世界的中心。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蕴含着无数人的开拓与跋涉,诸多文明的交融与传承。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其1877年出版的著作《中国》中首次提出以来,丝绸之路的概念不断拓展。中国境内公认的线路有四条:一是汉唐时代经河西走廊至西域的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二是中国北部的草原丝绸之路,三是在元末成为陆上主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四是宋代以后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丝绸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的大沙漠中,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它的广袤险阻、鲜为人知和拥有“丝绸之路”等古代文明。成了最神秘、最具诱惑力的一方戈壁。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完全被高大沙丘所覆盖,占全国沙漠面积的47%,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流动性沙漠中,面积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它的面积相当于1个德国,接近于1个日本,达33.76万平方公里。1991年夏,本文作者.著名地理学家、著名探险家杨逸畴教授带领一支中日联合探险科考队,历时一个月,在炎炎烈日下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尽艰辛,对塔…  相似文献   

11.
纳米毒理学与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与纳米结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雪灵  祖艳  赵宇亮 《科学通报》2011,56(2):108-118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是纳米科学中既具有基础科学意义, 又事关纳米科技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 是纳米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国际上普遍认为, 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两大主要瓶颈能否取得突破: 一是纳米尺度上的可控加工与大规模生产技术; 二是纳米安全性知识体系与评价方法. 针对后者, 欧洲和美国都提出了“没有安全数据, 就没有市场”(“No Data,No Market”)的方针. 为了保障科技和市场的优先权, “科技要领先, 产品要安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 为此, 在短短5 年内已经形成纳米毒理学这个新兴学科, 阐明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毒理学效应. 本文重点分析纳米毒理学与纳米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效应、纳米结构效应这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结果, 同时简单讨论剂量-效应关系这个传统毒理学的中心法则在纳米毒理学中的变化情况, 讨论未来的相应研究内容和方向, 同时也帮助读者更为科学、理性地认识和理解物质在新的纳米尺度下所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包括毒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刘建妮 《自然杂志》2014,36(1):10-13
叶足动物是寒武纪海洋中非常特殊的类群,它们因为具有柔软的叶片状附肢而得名,而这柔软的叶片状附肢正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一对腿”。这对腿的出现,使地球进入了全新的“步行”时代,并且继而开启了地球上最大优势类群节肢动物的演化之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以澄江化石库中的叶足动物为主线,浅析寒武纪叶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3.
林银银  巫金波 《自然杂志》2017,39(2):103-114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实验方法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人们迫切希望微流控技术可以将传统实验室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如样品预处理、混合、反应、萃取、分离、表征和检测等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以微流控芯片代替传统实验室。这种高通量的实验方法将显著提高反应效率,增加产量,从而不但实现高通量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检测,也进一步促进了平台的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和便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处于发展阶段,文章从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各种催化剂及其原理,对现阶段催化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进展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纳米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和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电洪  王孝平 《科学通报》2011,56(2):131-134
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纳米技术产品的逐步进入市场, 引起了人们就使用纳米产品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环境产生影响的特别关注, 这也是目前伦理学所关心的问题. 标准化不仅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对于保障身体健康、生命和环境的安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标准化进程. 认为上述工作将促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纳米伦理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 以期共同解决纳米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三人同时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由于他们发现“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这一研究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肿瘤发生等生理病理现象的奥秘。本文将就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结构和功能及其与人类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化学异常与地方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化学异常是一个重大的世界性环境问题。长期饮用化学异常的地下水可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地方病爆发。在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是两类最为典型的地方病。高砷地下水、高氟地下水是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两类地下水主要形成于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独特的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这些盆地一般地下水径流缓慢,蒸发作用强烈,地下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 Na型。地下水As含量和F含量是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决定因素。此外,地下水的其他化学指标、居民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等也可影响这两类地方病的发病率。然而,我们对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急需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施工实践中的几个索赔事件的处理,介绍了合同管理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施工过程中3个阶段的合同管理及索赔的步骤。  相似文献   

19.
含银抗感染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净宇  王卓鹏  郭嵩  金辉  王金成  于吉红 《科学通报》2010,55(17):1639-1647
自古代起,银的抗菌性就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被广泛地应用在烧伤、创伤、细菌感染等的治疗上.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和各种变异病毒的产生,作为一种无机抗感染制剂,银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银应用于医学研究的状况,并对银离子、纳米银、以及各种负载银制剂,如以羟基磷灰石(HA)为载体的银制剂、以分子筛(zeolite)为载体的银制剂和以有机聚合物(PMMA)为载体的银制剂等的抗感染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下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公度 《自然杂志》2011,33(4):202-207
本文摘录自作者所著的《化学是什么》一书,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用5小节内容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所作出的贡献,提高公众对化学的认识:用火的化学活动使猿猴进化成人;石油能源的开采利用;玻璃的研制;环境和化学;青蒿素的化学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