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倏忽间,<自然辩证法通讯>已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30年筚路蓝缕,化育学术,<自然辩证法通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30年披荆斩棘,上下求索,<自然辩证法通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腾飞壮举源源不断地输着送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年了.我手头上现存最早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是1993年出版的,这就是说,我订阅<自然辩证法通讯>至少有14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14-17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陕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起,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承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西北大学数学史研究中心协办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汇流与整合"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三十周年大会在古都西安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详细地分析了1994-2007年国内学术期刊引用<自然辩证法通讯>论文的情况,得出了<通讯>每年的被引数情况、对相关学科及相关学术期刊的影响情况、高影响力的作者和高影响力的论文情况、以及<通讯>论文被引的时间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国内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特征和动向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即将到来的<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创刊30周年前夕,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新生代学人,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隋,其中既有无上的光荣感,又有艰巨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 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 <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 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周年.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光荣与梦想--<自然辩证法通讯>与中国的思想解放和学术建设",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8.
我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的相识有十余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还是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时,<通讯>是我哲学学习的最好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9.
2008年,注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标志性的一年:奥运会、神七,以及雪灾、藏区骚乱、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等等.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自然辩证法通讯>(下简称<通讯>)创刊30周年.在30年的风雨历程中,<通讯>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从1978年的试刊开始,<通讯>在总结和反思政治与科学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到思想解放的潮流之中,以规范的学术研究为工具积极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此同时,<通讯>始终坚持"格调高洁"的高贵品质,勇于提倡和积极创造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所缺失的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记得2002年9月11日,即研究生开学的第一天,导师就向我们介绍本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三大学术期刊.位列第一的是<自然辩证法通讯>,其次是<自然辩证法研究>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逐渐兴起.<自然辩证法通讯>在倡导有本土特色的技术文化研究方面功不可没.在纪念她创刊25周年之际,这一点特别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孔子看来,三十而立是整个人生发展中一个重要阶段.我想,这同样适用于<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通讯>迎来了她的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通讯>已届而立之年.而我与<通讯>的缘分也几近28年,尽管这其中经历过几次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在21世纪中国的学术创新、文化建设中,<自然辩证法通讯>可在诸多方面上充分发挥其学术及社会功能.其中之一即是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学术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周年之际,学人多是满怀褒奖和赞美.这是自然的事儿.在这三十年中,<自然辩证法通讯>哺育了一茬又一茬青年,同时,以三十年如一的严谨、民主、科学之学风引领当今中国学术规范,在众多的期刊中独树一帜.纵观各种褒奖和赞美均不着奉承和献媚之嫌,都是情感真切流露.  相似文献   

16.
<正>《自然辩证法通讯》于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创立,为此在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首任社长为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首任主编由著名哲学家于光远担任。1979年1月,《自然辩证法通讯》正式出版第一期"创刊号",当年为季刊;1980年,经过一年的成功运行之后,《自然辩证法通讯》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继于光远之后,先后担任主编的有李宝恒、范岱年、李醒民和胡新和,现任主编为胡志强。《自然辩证法通讯》第一、二、三届编委会由范岱年担任主任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近30年来无疑创造了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而且正是从30年前开始,出自科学和哲学的结合、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联姻,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腾飞为目标,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专家学者,和对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及自然科学史持有浓厚兴趣的人进入自然辩证法的庞大队伍,而且迄今最具影响力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等专业刊物都是在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作为深爱这份期刊的读者,我从一名青年学子的角度,来这里畅舒心怀,与大家分享和共勉.千言万语之中最想要说的是:<自然辩证法通讯>,她是青年学子的良师益友,每一位关注她的学子都会从中受益.如果能和她长久相伴.那将会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封面的上方,引人注目地印着两行字:“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两句话概括了《通讯》办刊的宗旨、自然辩证法这个学科的一项基本任务,也反映了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期刊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环境监视、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娱乐功能、经济功能等强大的社会功能.<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是一份30年来始终如一地立足中国现实,放眼世界潮流,满怀批判激情,培植学术良知的期刊.中国改革开放乘风破浪的三十载,亦是<通讯>勇立潮头,激浊扬清的三十载.她定位为"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自觉成为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从而发挥出学术期刊特有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