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挤出冷冻3D打印工艺是一种适合于陶瓷零件的成型工艺.该工艺用于薄壁陶瓷零件成形时,由于这类零件空间结构支撑薄弱,在打印成型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因此用ZrO_2膏体对薄壁陶瓷零件的挤出冷冻3D打印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薄壁中挤出体构成层数和薄壁倾斜角度对零件成形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样的陶瓷零件,薄壁构成层数越多,零件的精度越高,可成形角度越大,但是成形效率大大降低.一般薄壁零件可采用二层挤出体的薄壁构成,在单挤出头无支撑的情况下可以在-20°~20°的倾斜角度精确成形.当零件要求更高的精度和倾斜角度更大的设计时,可以采用三层的薄壁构成.  相似文献   

2.
根据工程陶瓷材料的组成,分析了各种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压力与磨削切除率的关系,叙述了加工条件对磨削特性的影响。通过陶瓷零件的实例,用自制的研磨设备叙述了陶瓷零件的磨削方法,并说明在陶瓷零件两平行表面都需要加工的情况下,采用双面磨削加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的技术人员发明一种新型零件表面处理工艺,使用这种技术可使金属或陶瓷零件的摩擦力减小20%。这种新工艺的特点是,先用激光在金属和陶瓷零件的界面上均匀地打出许多小孔,再用润滑液涂抹界面使润滑液渗到小孔中。经过这种处理之后,不但零件界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而且当零件相互摩擦时,小孔中储存的润滑液还能持续地发挥润滑作用,使零件磨损减少,寿命延长。研究人员指出,有了这种工艺之后,许多经常受到摩擦的零部件可以不再选用陶瓷或一些摩擦力小的贵金属制造,而用铝等比较便宜的金属代替。这一技术可用来设计制造汽车和…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陶瓷零件研磨后的正废品检测方法。该方法经过两次小波变换,提取二层小波变换的近似分量做为特征向量,然后使用近邻法则进行识别。经过试验分析,发现该方法在对陶瓷零件研磨后的正废品的测试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化CAD应用,提高我国陶瓷墙地砖模具系列化、快速化设计效率,研究在VC++6.0二次开发环境下基于SolidWorks的陶瓷墙地砖模具参数化设计方法.在分析SolidWorks应用程序开发接口、ATL技术、参数化建模技术、数据库建立与访问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以开发出的陶瓷墙地砖模具参数化设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实现模具零件参数化设计的过程,并给出主要程序代码.实现了相似零件的快速设计,为陶瓷模具及其它行业企业的参数化设计系统二次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凝胶注模和反应熔渗SiC陶瓷零件由于炭黑团聚、含量不足引起的坯体宏观裂纹、残留硅含量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控制陶瓷组织缺陷与残硅含量、提升陶瓷零件高温力学性能的方法。以短碳纤维代替炭黑作为碳源,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碳纤维与炭黑在陶瓷浆料中的分散性,以及这两种碳源对陶瓷素坯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碳纤维和SiC陶瓷微观结构及其物相组成,并探讨了碳纤维体积分数对反应熔渗SiC陶瓷基零件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之炭黑,短碳纤维在陶瓷浆料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干燥后陶瓷坯体内大尺寸气孔和裂纹等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在反应熔渗过程中,碳纤维溶解到液硅中并生成β-SiC取代残硅,填充了陶瓷坯体的剩余孔隙;当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加时,陶瓷坯体中的残硅含量得到有效控制;碳化硅陶瓷高温(1 350℃)力学性能指标随着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碳纤维体积分数为20%时达到最大,高温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343±19)MPa、(5.04±0.27)MPa·m~(1/2)。  相似文献   

7.
陶瓷摩擦副磨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陶瓷摩擦副的应用实例出发,叙述了Al2O3陶瓷的结构和性能,分析了陶瓷材料的摩擦特性和磨损过程,在此基础上说明陶瓷材料的磨损率是很低的,在工业产品中应用陶瓷摩擦副零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凝胶注模/反应熔渗Si C陶瓷零件由于炭黑团聚、含量不足引起的坯体宏观裂纹、残留硅含量过高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控制陶瓷组织缺陷与残硅含量、提升陶瓷零件高温力学性能的方法。本文以短碳纤维代替炭黑作为碳源,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碳纤维与炭黑在陶瓷浆料中的分散性以及这两种碳源对陶瓷素坯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SEM/XRD等手段研究了碳纤维/Si C陶瓷微观结构及其物相组成,并探讨了碳纤维体积分数对反应熔渗Si C陶瓷基零件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之炭黑,短碳纤维在陶瓷浆料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干燥后陶瓷坯体内大尺寸气孔和裂纹等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在反应熔渗过程中,碳纤维溶解到液硅中并生成β-Si C取代残硅,填充了陶瓷坯体的剩余孔隙。当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加时,陶瓷坯体中的残硅含量得到有效控制;而碳化硅陶瓷高温力学性能(1350℃)随着纤维体积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当纤维体积分数为20%时达到最大,其高温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343±19MPa、5.04±0.27MPa·m1/2。  相似文献   

9.
针对凝胶注模/反应熔渗Si C陶瓷零件由于炭黑团聚、含量不足引起的坯体宏观裂纹、残留硅含量过高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控制陶瓷组织缺陷与残硅含量、提升陶瓷零件高温力学性能的方法。本文以短碳纤维代替炭黑作为碳源,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碳纤维与炭黑在陶瓷浆料中的分散性以及这两种碳源对陶瓷素坯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SEM/XRD等手段研究了碳纤维/Si C陶瓷微观结构及其物相组成,并探讨了碳纤维体积分数对反应熔渗Si C陶瓷基零件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之炭黑,短碳纤维在陶瓷浆料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干燥后陶瓷坯体内大尺寸气孔和裂纹等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在反应熔渗过程中,碳纤维溶解到液硅中并生成β-Si C取代残硅,填充了陶瓷坯体的剩余孔隙。当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加时,陶瓷坯体中的残硅含量得到有效控制;而碳化硅陶瓷高温力学性能(1350℃)随着纤维体积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当纤维体积分数为20%时达到最大,其高温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343±19MPa、5.04±0.27MPa·m1/2。  相似文献   

10.
综述电火花加工技术在加工陶瓷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有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成型加工和辅助电极电火花加工等几种方法,显示电火花加工技术在陶瓷加工领域中加工精细陶瓷零件的应用前景,并指出该技术在尖端陶瓷加工应用中存在的电磁放电状态难于控制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激光烧结Al2O3/SiO2复相陶瓷零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适量SiO2,经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成型及后处理得到Al2O3/SiO2复相陶瓷零件,分析了该复相陶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研究了不同含量SiO2的引入对试样强度及密度的影响,最后选择最佳配比成型陶瓷零件.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烧结件的强度和密度也随之提高;当SiO2(体积分数)达到20%时,成型件经1 450℃高温烧结8 h抗弯强度达到45 MPa,密度为2.35×103kg/m3.  相似文献   

12.
激光烧结陶瓷粉末成形零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Al2O3陶瓷粉末的激光烧结过程,介绍了激光烧结实验装置,分析了烧结参数对烧结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激光烧结的Al2O3陶瓷零件。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单,可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3.
TF320系列波形高性能陶瓷真空管壳主要用作中、高压电真空陶瓷开关及某些高频大功率电子管的外壳.在使用过程中,采用陶瓷金属化工艺把陶瓷真空管壳与有关金属零件焊接封装成一体,然后将管壳内的气体抽出达到规定的真空度,制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真空器件,该类电真空器件具有使用安全、寿命长等特点,在电力、矿山、铁路系统及城区供电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氧化锆陶瓷零件微细加工过程中的加工表面质量,改善氧化锆陶瓷零件的使用寿命,采用0.9 mm磨头直径、500#磨粒的微磨棒对氧化锆陶瓷进行微尺度磨削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首先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了磨削参数影响氧化锆陶瓷表面质量主次因素;其次优化出获得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工艺参数组合;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氧化锆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随磨削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顺序依次为:磨削深度、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当主轴转速vs=40 000 r/min,进给速度vw=20μm/s,磨削深度ap=3μm时,表面粗糙度最小;表面粗糙度随主轴转速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应用Al2 O3基和TiC基陶瓷刀具 ,解决了一系列难加工材料的加工问题。通过陶瓷刀具在 2 5MN镦粗压机和 315 0KN拉伸压机的柱塞、柱塞缸的精加工中以车代磨的试验研究 ,证明利用陶瓷刀具切削能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提高零件已加工表面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了加工成本 ,促进了机械加工工艺的改革并带来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介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数据处理,对影响工程陶瓷表面粗糙度的有关工艺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有效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先进陶瓷的精密注射成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陶瓷粉末注射成型制备精密陶瓷部件这一新技术及其国内外发展状况.先进陶瓷精密注射成型的科学基础是现代高分子精密注塑理论和现代陶瓷制造技术,它将高分子流变学、陶瓷粉体技术、陶瓷工艺学和金属模具精密制造技术结合在一起.该技术突出的优点有:①可净近成型各种复杂形状的陶瓷零部件,使烧结后的陶瓷产品无需进行机加工或少加工,从而减少昂贵的陶瓷成本;②成型制品具有极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③可实现微成型(M icro In jection Mold ing),制备μm~mm范围内的微型陶瓷零件;④成型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便于规模化低成本生产.该技术已用于陶瓷发动机、通讯产业中光纤连接器陶瓷插芯(Ferru le)、计算机工业中光盘和磁盘驱动用陶瓷轴承和生物医学用陶瓷制品等精密陶瓷件的制造.随着微注射成型新技术的发展,微型陶瓷部件将应用于环境要求苛刻、结构复杂的MEMS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B6135Z型绝热复合原理样机用的陶瓷缸隔热缸盖底板的设计和实验装 置。对于绝热机用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及陶瓷盖底板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对底 板的考核实验装置及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最后指出了初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对某厂39种陶瓷机械3176种零件进行信息统计及制造信息的分析,提供了零件类别、尺寸、精度、材料、毛坯、热处理等方面的定量性资料,为编码系统的评价修改;零件组的划分,设备改造,企业管理等提供许多重要依据。并借助统计分析及调查的结果,对某厂实施成组技术中若干问题提出我们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磨削后的纳米结构陶瓷涂层零件表面会出现使零件强度降低的裂纹,而产生这些裂纹的原因就是磨削表面残余应力。这些表面残余应力使不同晶粒的同族晶面面间距随晶面方位及应力的大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使X射线衍射谱线发生位偏移,根据位偏移的大小利用σ=K·M就可以计算出残余应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