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条约解释的习惯规则进行了编纂。该规则同时将条约解释的传统理论予以了吸收。由于该规则所容纳解释规则与方法的广泛性,没有为条约的解释问题提供一确切的解决方案。条约解释往往取决于解释目的,而目的则处于解释规则之外。  相似文献   

2.
解释句子是传统训诂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其方法尚无专文论述.本文认为传统训诂学解释句子包括对句读。句法、句意三方面内容的解释.解释句读的方法有直接陈述、用术语标示、单讲暗示、利用下注文处显示四种。解释句法的方法有直接陈述、通这句意显示两种.解释句意的方法有转译句意、揭示深层义、串讲大意以及通过解词、说明修辞手法、列举史实来显示等。阐述传统训诂学的解句方法,研究分析解释句与原句间和各种关系,对训诂学理论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以批判人权观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权思想。人权在本质上是人的存在条件,是人之为人的保障,这也是对恩格斯批判人权观的合理的当代解读:我们应从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的角度出发来对这一解读予以确证,批判人权相对论对恩格斯批判人权现的错误解读,相信对我国当前的人权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单向度的人》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经典作品之一,问世后在世纪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国内《对单向度的人》的批判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但其批判却存在以下缺陷:用历史的“旧镜片”来观察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带着“偏见”来理解《单向度的人》和马尔库塞的思想;孤立地、片段式地批判《单向度的人》和马尔库塞的思想。这些批判是一种“单向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在《谬误》中,汉布林通过对“标准谬误论”的批判,意识到传统论证研究之不足,进而对用来刻画谬误的论证的概念以及评估论证的标准进行分析和批判,对其后的论证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汉布林这些工作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这从后人的诘难中可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耶稣传》对否定传统基督教理论基础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理论的影响,认为在近代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哲学处于向现代形态转化的过程中,《耶稣传》是一部转折性的著作。它及由它引发的费尔巴哈哲学终结了以神学批判为主要特征的欧洲传统哲学,把人们引向了直接地关注现实世界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理论道路。《耶稣传》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了寻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出路,康有为以经邦济世为旨归,借用西方近代的人道主义学说、政治理念以及经济思想重新诠释《论语》和《孟子》,使传统经典充实了近代意义的新内容。这与他自身的西学储备、儒家经典的与时俱进性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关联。通过对两部经典的创造性解释,康有为拓展了儒家的外王学,促进了儒学向近代转化。  相似文献   

8.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当代影响最为深广的《论语》注本,注释简明扼要而不乏考证,翻译直白明确而不乏灵活,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便利,对《论语》和儒家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孔子的时代距今已2500余年,因而历代对《论语》中词语的解释时有见仁见智之处。就《论语·学而》中的"贤贤易色"、《论语·为政》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的阐释,拟与《论语译注》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长期的法制建设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立法解释与具体应用解释并存的法律解释体制,但因其区分标准的模糊等原因导致具体应用解释长期变相"承担"了立法解释功能,从根本上违反了我国《宪法》与《立法法》所确立的法律解释权限,应从本质属性、适用范围、解释方法与解释的规则等方面确立立法解释与具体应用解释的区分标准。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曾经宣称:“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在这位开创了一代哲学新风的语言分析大师那儿,其前后期迥然相异的语言批判,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和不同的评价。笔者以为,奇幻多彩的维特根斯坦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批判哲学。其所从事的语言批判,即是以语言批判为武器,对西方固有的传统哲学所进行的反思与批判。这种批判在维特根斯坦那儿具有连续性和一贯性。把握住了这种批判的一贯性,颇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发展的一贯性。本文的旨趣,即在于为揭示和阐明这一批判及其意义而略尽绵薄。  相似文献   

11.
作者已发表文章认为,今本《西游记》之祖本《西游记(平话)》,系全真教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麾下道士史志经等人所撰。现进而从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游记》定稿人也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其中阎希言(阎蓬头)师徒可能性最大,因此,《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相似文献   

12.
<百年孤独>中女性形象主要体现了人类精神的深刻境遇,塑造她们命运的悲剧力量之形成原因则是孤独,孤独的来源又从爱的失缺发端.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理学滥觞于《汉书·地理志》 ,历来称为沿革地理。 1935年始用历史地理的名称 ,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获得较大发展 ,6 0年代初期 ,权威学者开始提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的论断 ,从而推动了历史自然地理和环境变迁的研究 ,在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中获得了许多成果 ,而其中以《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及《中国环境史论文集》最为重要。这种研究 ,在新世纪中将继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愈作为一代英才,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以他的胆识和品格,以强烈的主体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积极实践。他的自觉精神在士人心中成为楷模,从宋代士人学韩之主体精神并进一步发展,构建宋代士人独特的士人价值心态可以看出,韩愈对宋代士人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巨大的。宋代士人心态中具有帝师意识的继续张扬、以道自任精神的复活、人格理想的重塑、改革精神与会通化成等特征,这些无不受到韩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论“浑言”“析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言""析言"这一对术语所指称的词义通别之理在训诂学上的三个问题:1 词义通别之理在《尔雅》《毛传》《方言》中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体现,西汉的训诂学家已有一些语言学学理自觉地指导训诂实践,训诂学在西汉已告成立;2 历来训诂在词义通别处理上的失当,主要原因是对"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缺乏认识;3 从词义通别角度考察"同义连文"现象,词义通别之理是判断同义连文属于词还是非词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青阳是战国末期楚国南方一个有名的地方,秦汉时期仍为世所知,后来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北宋期间,时人多以为是今安徽省青阳县;南宋以后,大多数人又以为是今长沙。当今学者也聚讼纷纭,现已成为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历史之谜。而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证与研究,可推断出青阳位于今宁乡黄材一带,且青阳从战国到秦代是洞庭郡治所在地,西汉时期是青阳县治所在地。  相似文献   

17.
经历了唐末五代一百多年的世乱道丧之后,宋初学人以重修道统谱系为契机.掀开了儒学复兴的序幕.他们将萄卿、扬雄、王通及韩愈四人尊为"圣贤"而补人"统系"的做法,既出于儒学自身创新求变的学术探索,也意味着部分学者以儒道精神关照现实、救治"时弊"的文化自觉;此举不仅拉近了儒教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更拓展了宋初儒学的发展空间.如果说佛老猖獗和"师教"缺失等客观因素,为重修"统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庆历新政"以后,随着这些问题的基本解决,新"统系"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已不复存在.随着传统儒学向"宋学"的推移和发展,荀、杨、王、韩等人的"圣贤"地位也受到质疑,而宋初新建"统系"的影响遂宣告结束.新"统系"学术生命的获得与消失,既有政治文化传承与变革的复杂背景,又体现着传统儒学向"宋学"演进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的六个世纪里,儒家经学在少去了汉代利禄政治的喧闹环境下平静而自在地发展,“春秋学”表现尤为典型,它经历了恢复与发展、分离与整合、创新与蜕变几个不同的阶段。特别是中唐时期啖助等人颠覆汉魏注疏之言,舍传求经,创“新春秋学派”,为唐宋儒家文化的复兴开启了思想大门。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者对汉代公主婚姻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对婚姻失败的原因少有欠缺。就此多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公主婚姻失败的原因。如今离婚率高居不下成为社会焦点,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现代婚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1986年,荆州博物馆发掘了张家山336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竹简.其中有<朝律>一种.张家山336号汉墓<朝律>经历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时三十余年的变化,<朝律>及其所定朝位与现实政治有密切关联.对了解儒生参与汉初政治建设及汉初政治走向极有裨益,还对了解汉初律的性质及篇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