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全同粒子的多体波函数对称性理论出发,推导出了全同粒子的密度分布函数,并精确地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一维简谐势阱中无相互作用的玻色子体系的密度分布。发现在低温下,尤其是在临界温度附近,一维玻色子的密度分布呈现出类似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效应。同时,在高温条件下,采用半经典的方法,利用玻尔兹曼分布计算了玻色子的密度分布,并且和玻色分布计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密度分布渐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讨论在量子力学中重要的原理-全同性原理,介绍了全同性原理的一种简单描述方法。即讨论经典力学的粒子区分性,又讨论在量子力学中的全同粒子的不可区分性。通过讨论"全同性原理和交换对称性"的关系,解释交换对称性对全同性原理的重要性,说明全同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3.
散射是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重要现象.全同粒子是指质量、电荷、自旋等一些固有性质相同的粒子,它们在散射时表现出一些特别的性质.从波函数的对称性、散射截面及其几率等方面对全同粒子散射进行了分析,并与非全同粒子散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采用量子力学中求密度矩阵的办法,通过对正则系综量子统计的配分函数的严格计算发现:影响系综配分函数的因素不仅有全同粒子的交换,而且还有系统粒子相互作用势引起的量子修正和坐标交换。经讨论发现:在忽略系统粒子相互作用势引起的量子修正和坐标交换后,其配分函数正好就是经典量子统计下的配分函数。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利用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研究核物质对称能的一些相关工作.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发展的密度依赖的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描述核物质体系的理论框架.随后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中的对称能物理,包括交换项对增强对称能的密度依赖性所起的作用,超子引起的交换项效应对于对称能的额外软化作用,以及提取对称能中的自洽张量力效应等.最后,讨论了通过约束对称能的密度依赖行为改进理论模型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2+1)维时空中的量子物理引起了物理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因为一些实在的物理现象可能在2维面上发生,在(2+1)维时空中,空间的对称群 SO(2)或组态空间(全同粒子)的基础群的非平凡导致了一些新的物理效应,例如分数角动量或分数统计等.1982年,F.Wilczek,R.Jackiw 等人考虑了背景规范场 U(1)势(纯规范)中带电粒子的量子行为,发现了粒子带有分数值的角动量.基于这一背景,可以把纯 Abel 规范势等效为一个处在原点形状忽略的磁流管,该体系称为 anyon 粒子.1984年,吴咏时从 n 个 anyon 粒子的组态空间的多连通性出发给出了路径积分形式,发现了 anyon 粒子交换不是置换群 S_n,而是辫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锡硫化合物的性质,对Sn-S体系中化合物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优化了Sn-S体系中化合物的结构.研究表明计算时采用局域密度近似(LDA)比广义梯度近似(GGA)能更好地描述该体系的交换-相关能,从而在对该体系进行进一步研究时,采用LDA进行计算能得到更好的优化结果.计算所获得该体系化合物形成能及结合能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形成化合物过程中SnS2优先于Sn2S3形成.  相似文献   

8.
玻耳兹曼分布是量子统计物理学当中最典型的一种分布,其奠定了量子统计物理学的基础。玻耳兹曼认为全同粒子是可分辨的,而且处在一个量子态上的粒子数不受限制。根据这一特性,得出了微观粒子在各个能级的分布规律。由于其理论和所用的数学工具非常复杂,其推导是极其深奥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的量子统计中,半奇数自旋的全同粒子系统遵从 Fermi—Dirac 统计,整数自旋的全同粒子系统遵从 Bose—Einstein 统计。这就是熟知的 Pauli 定理。1940年 Gentile 曾提出一种中间统计,它在不同的极限下可转化为 F—D 统计或 B—E 统计。这两种统计称为正常统计.实验中发现和研究的真实粒子都遵从正常统计.因此中间统计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基于SIC-Xα的较为严格的计算方法,对Κ-Pb原子体系中的Rydberg电子态的交换参数采用自洽场模型,并考虑Rydberg电子与原子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借助此方法计算核极化用以修正C.J.Batty光学模型势下的Κ-Pb能级跃迁,整个计算过程不依赖任何经验参数,结果比经典方法更为精确,为奇异原子的深入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环的交换性理论是环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也是交换代数,代数数论的理论基础.半质环的交换性问题是环的交换性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于半质环给出两个交换性定理,推广了文献[1],[2]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HSQC技术对2种溶剂体系下奥美拉唑(Omeprazole)分子中特定碳原子的横向弛豫时间T2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2种不同溶剂体系下的T2值差别很大,证明了在DMSO-d6溶剂体系中该化合物存在一个分子内的化学交换过程.实验通过改变溶剂体系的手段抑制了化学交换现象,获得了理想的核磁谱图,并顺利地完成了奥美拉唑分子的结构确定,还对这一化学交换过程导致NMR信号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交换偏置效应的根源在于铁磁反铁磁界面处交换各向异性能的存在,该效应导致磁滞回线偏置,已应用于信息存储技术及永磁体磁性增强。文章介绍了磁性材料的交换偏置研究进展情况、交换偏置效应的应用、交换偏置计算模型、交换偏置材料制备手段等方面,展望了在新理论、新实验技术的推动下交换偏置研究的前景。针对òscar Iglesias等提出的计算交换各向异性能的公式,提出了通过自洽场理论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Crossbar的输入交换机能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支持高速交换.在Chang的结论基础上,运用随机过程理论和网络计算理论提出了一种保证QoS的算法,并运用网络计算理论给出缓存和时廷的上界.  相似文献   

15.
经络现象的时间理论之一:穴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的本质一直模糊不清.本文提出生物单元的概念,将穴位等效为全同粒子系统,并利用量子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时间量子理论予以研究.结果表明,全同粒子会形成相干态,其中超变化态的响应几率是粒子数的平方和三次方的线性函数.所得结论解释了穴位生物单元相对密集对穴位相对特异性的贡献.通过与超弱发光的比较研究,指出了穴位状态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Al共掺杂和氧空位缺陷对Co掺杂ZnO磁性质的影响,发现Al原子共掺杂引入的自由电子载流子会稳定体系的反铁磁性从而减弱Co原子间的铁磁性交换,而氧空位缺陷束缚的电子载流子对提高体系的铁磁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氧空位引入的电子载流子部分转移到Co原子和近邻Zn原子,形成以电子载流子为媒介的Co原子间的耦合作用,稳定体系的铁磁态,增强Co原子间的交换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第一性原理理论研究了In吸附氢钝化的Si(100)面的结构和稳定性.对In原子吸附结构的计算表明不同的重构表面其吸附结构也是不同的:In在H/Si(100)-(2×1)面的吸附能高于In在H/Si(100)-(1×1)面的吸附能;由于氢原子对硅表面的钝化作用,使得In在Si衬底的外延生长被破坏,In原子易在衬底表面形成团簇.对In原子是否会向衬底扩散并与H原子发生交换的研究结果表明:In原子吸附于H/Si(100)表面比与H原子发生交换具有更稳定的能量.因此,在平衡条件下,In原子不会与H原子发生交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讨论了通用教材中对MB系统的定义及MB统计分布的各种表述形式,明确了MB系统的最主要标记是“认为全同粒子是可分辨的”,提出了讲述MB统计分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旋电子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中心主题就是对固体电子系统中电子的自旋自由度进行有效地操作和控制.量子点体系中的自旋效应近期受到了理论和实验较多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对量子点体系输运性质的影响,探讨了怎样利用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来实现对自旋的有效过滤和纯自旋流产生.基于四铁磁端双量子点体系中电子的交换相互作用机制,指出了一种可以显著提高从铁磁金属到半导体量子点自旋注入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单轴各向异性、交换各向异性、外应力三方面出发,根据Stoner-Wohlfarth模型及能量极小值原理,主要研究了在单轴各向异性与交换各向异性垂直条件下,改变外应力的方向对铁磁/反铁磁体系交换偏置角度依赖关系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改变外应力的方向,可以使体系在单稳态与双稳态之间转变,导致角度依赖关系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