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上博楚简《周易》第48-49号简中的“[几口] ”字进行考释。并且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铅”字提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对上博楚简《周易》第48~49号简中的""字进行考释。并且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铅"字提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还有四种古佚书,即:《经法》《十大经》《道原》《称》。1976年5月,文物出版社曾以《经法》为名,发行简本。但学人多称为《黄老帛书》。其文字残缺较少,保留完整,比《帛书老子》好得多。其中《称》,“千六百”字,由若干不同的论点组成,这若干不同的论点(姑谓之“章”),是用“·”(姑谓之“分章圆点”)加以间隔的。这与《帛书老子甲本》的“·”,一模一样。只是五千字的《帛书老子》仅残留了19个分章圆点,而一千六百字的《称》却保留了42个,整理者补加了一个。因  相似文献   

4.
<诗>分四家,有汉以来,几成定论.然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所引<诗经>的出土,使我们对先秦至汉的<诗经>传播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做进一步研究.本文考证了帛书<五行>所引<诗经>异文,并和<毛诗>及三家诗进行了比照.我们发现帛书<五行>所引<诗经>系统和<毛诗>及三家诗存在着许多异文,绝不是<毛诗>或三家诗之中的任何一家.而是四家诗之外而未被<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另一<诗经>系统.从而显示了先秦至汉代诗学流派的丰富性和<诗经>传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正> 《老子》书中的“不榖”,是历代治老学者诂解的难点之一,自汉代至今,诸解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这个“难点”,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先看《老子》原文。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篇》曰:  相似文献   

6.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中《春秋事语》之"鲁桓公与文姜会齐侯于乐"可以与《管子·大匡》、《左传》中的文段对读。通过简本和传世本的对读,发现一些可以做进一步讨论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句町王墓主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省广南县黑支果乡发现木椁墓葬出土的简牍,通过与马王堆汉墓、居延汉简等汉代隶书文字的比较,可辨识出木椁墓筒牍残缺不全的文字与王莽对句町王的贬职有关,漆木耳杯底部的"王成"就是<汉书>中的王"承",因而广南县黑支果乡发掘的木椁墓葬亦即<汉书>中的句町王"承"的墓葬.  相似文献   

8.
“(扌扉)”字在《金瓶梅词话》中出现几十次,不是偶然的误字.它表示了当时语言中活跃着的词语,汉语史研究者不能漠然视之.“(扌扉)”字不见于古今字书.连集古今大成,包容了简帛、碑铭、敦煌手卷、元明书刊字形的《汉语大字典》也没有收录.咬文嚼字的学者们在这里留下了空白.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1991,下简称白《词典》)、张惠英《金瓶梅俚俗难词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以下简称张《词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但他们对“(扌扉)”字的得形、得音、释义仍有可商榷之处.1992年在枣庄召开的国际金瓶梅讨论会上,有的先生提出“(扌扉)”字是形声构形的方音字,即是“摔”字方音写法,“(扌扉)打”即“摔打”.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一本书的用字用词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用方音方言义释字,必须能解释所有相关字例,才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学语文教材《过秦论》中“叩关而攻秦”的“叩”字,《桃花源记》中“问所从来”的“所”字,《诗经·硕鼠》中的“硕鼠”,《捕蛇者说》中的“苛政猛于虎”的“苛政”及“恂恂而起”的“恂恂”,《鸿门宴》中的“与”加以训释。  相似文献   

10.
<正>1979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高邮县神居山发掘汉墓两座,前后经历四年时间。根据发掘资料初步考证,一号墓墓主人可能为西汉广陵国第一代历王胥,二号墓墓主人当为历王胥的夫人。刘胥为汉武帝之子,掌广陵王国,辖今扬州、高邮、宝应等地。神居山汉墓为大型“题凑”木椁墓。“题凑”木椁墓迄今全国已发掘出六座,但保存都不完好,唯高邮神居山汉墓保存较好。二号汉墓有三椁两棺,该墓木结构部分经推算约由500多立方米木材组成,用材种类很多。关于汉代墓葬结构所用木材,历史文献有所记载,为弄清这方面的问题,同时为研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及中国古代建筑史,我们对二号汉墓结构用材进行了鉴定。 一、材料和方法 送检木材分外棺木、内棺木、内椁木、“棺柩架”、中椁木、外藏椁盖木、“棺柩架”木栓、“题凑”木、“题凑”上盖木、“题凑”下盖木、木牍、地龙、底木、御马俑、木马等部分(附示意图),内木马因压缩变形,基本组织已无法分辨。棺椁由于埋入地下达两千余年之久,木材变色、腐朽,并压缩变形,有些已面目全非。鉴定工作主要以显微构造为依据,辅以肉眼和扩大镜下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