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济源市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村官”自身及镇村干部和村民、管理监督、社会联动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虚静”和“迷狂”是中西方古代艺术创作过程中两种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和心理状态,因而,中西方古代文艺理论家对它们给予高度重视。如陆机《文赋》云:“罄澄心以凝思”。刘勰《神思》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他们认为,“虚静”是艺术想象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柏拉图指出,艺术家若不达到“迷狂”状态,他就“没有能力创造”。“虚静”说产生于先秦时期,老庄以它为“道”的特征和体道方法,孔孟以它为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迷狂”说起源于古代希腊,柏拉图一开始便把它看作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并给予…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全方位的变革。社会转型给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心理冲击和挑战,出现了一些负面心态。这些负面心态的产生和形成,既有思想、观念、人格、心理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历史、文化、现实体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本文试图对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常见的几种负面心态作初步探讨和剖析,以求教于同仁。一、“社会人”的实用心态在务实避虚的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在学习价值取向方面,不少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择业“心病”的预防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择业中的“心病”,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某种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的折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生在择业中常见的心病有以下四种;一、就业焦虑症(1)主要症状: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改革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作为高校的“两课”教师,更应该探索如何在“两课”教学改革中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一、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当代大学生被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冲得头昏脑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甚少,不能全面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各种思潮的实质,不少学生“跟着感觉走”。在品德素质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意识带有明显的功利和个人奋斗色彩,陶醉于“自我设计”之中,不能正确处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的…  相似文献   

6.
在青年大学生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 ,也是关系到党的队伍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 ,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切实抓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提高到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的高度上来认识。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不断解决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入党问题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提出 ,对高校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好 ,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加强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新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人生观的形成,不是来自人们对上帝的信仰,也不是由于“人性”自我要求,而是人们所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是伴随人类及其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都要受制于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引。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形…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受变革的影响,最深刻地最有意义地表现在他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对社会的总的看法上,即价值观的变化。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有助于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教育有的放矢地帮助、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更具历史意义的是,由于大学生客观历史地位和巨大的社会期望,使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和教育具有跨世纪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前瞻性社会意义。一、传统的政治价值观仍在大学生中居主流地位,但也明显地印上时代的烙印。据某省高校工委1997年6月在某高校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9.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形成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品德的形成是社会道德规范个体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形成一般有两个阶段:第一是“内化”阶段,即:社会道德规范经过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过滤”、“整流”、“保护”等过程的处理,而转化为一种心理定势、个体意志、自觉需要。这个阶段大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有评价、有选择并根据已有的认识、需要、情感来接纳社会道德规范,并融为自身体系的一部分;第二是“外化”阶段,即:把形成的个体意志转化为经常的、稳定的个体品德和行为习惯。至此,一个德育目标的全部过程就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80后”、“90后”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群体,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他们都对于个人在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特别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深度辅导作为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过程中的一项新的举措.深度辅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为了确保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辅导员增强对所带学生情况的精确把握.积极推进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活动,是实现辅导员工作精细化发展的新思路,更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