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以轻烧氧化镁和锆英石为原料 ,以电熔法合成的 Mg O-Zr O2 复相材料中 Si O2 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 :系统中占 (3 0~ 40 ) %的 Si O2 成分与 Mg O反应形成镁橄榄石相 (M2 S) ,余下的 Si O2 成分将进入玻璃相 ,且玻璃相的组成与钙镁橄榄石的理论组成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2.
白肋烟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叶面喷施补硒盆栽白肋烟叶中硒的赋存形态和含量分布,结果表明:叶片吸收的无机硒进入白肋烟体内代谢、转化为多种形态有机硒,叶中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结合硒是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总硒量的74.54%,10.95%,2.30%,生物大分子有机硒占总硒量的87%以上;在蛋白质的分级盐析组分中,其硒的分布为:D>C>B>E>A(即80%、70%、60%、95%、50%硫酸铵饱和度),分别占蛋白质结合硒的41.05%、26.49%、21.46%、12.81%、0.25%. 相似文献
3.
SiO2对镁锆合成料抗渣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吸渣荷软法研究了SiO2成分对镁锆质合成料抗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镁锆合成料中SiO2含量的不同,故在与渣作用时形成的低熔点相不同;随着合成料中SiO2含量的提高,吸渣荷重软化温度明显下降,造成合成料的抗渣性恶化。 相似文献
4.
富硒灵芝中硒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姚敏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5):485-491
了富硒灵芝中硒的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蛋白南硒是富硒灵芝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占本的73.6-77.4%,核酸和多糖结合硒量甚少;在蛋白质组份中,以碱溶性蛋白质结合硒量最多,占总硒的23.0-25.2%。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安徽段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与赋存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淮河流域安徽段水系中7条河流的21个沉积物样品的实验研究,获得了Cd、Pb、Mn和Ba等4种重金属的含量数据,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赋存形态.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积累指数法综合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系沉积物中的Mn和Cd主要以弱酸提取态与结晶态的形式赋存,Ba主要以结晶态的形式出现,Pb主要以可还原态和结晶态的形式赋存;重金属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区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存在一定规律;研究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总体较轻微,部分河段沉积物中出现了Cd和Mn的污染迹象. 相似文献
6.
ZrO2增韧Al2O3复相陶瓷中氧化锆相分布的分形维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氧化锆增韧氧化铝复用相陶瓷中氧化锆相分布的分形维数随氧化锆含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与该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该变化规律不但反应了相分布特征,而且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一致,提出了利用相分布的分形维数作为一个参数来定量分析相分布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葛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2-14,54
研究煤中硫的结构、赋存形态对有效脱除煤中硫的影响,节约回收稀缺炼焦煤资源,为建立煤中硫的高效脱除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稀缺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XPS测试方法对汾西高硫炼焦煤中硫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无机硫含量较低,以有机硫为主。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共有3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硫醇(醚)类、亚砜类、噻吩类。 相似文献
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23-127
为了确定煤中汞的赋存形态,基于两种典型的煤中汞的化学逐级提取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良的化学逐级提取方法.采用多种动力煤和焦煤对此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典型的化学逐级提取方法对煤中汞的回收率偏低,大部分煤中汞回收率都低于90%;改良后的化学逐级提取方法能明显提高煤中汞的回收率,煤中汞的回收率高于90%,逐级提取到的各种形态的汞含量累加与样品中汞总量基本一致.化学逐级提取结果还表明:汞在煤中的赋存形态主要以硅铝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为主,有机质结合态次之,仅有少量以离子结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9.
采用逐级浸出法对厦门西海域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Zn)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的各种活性形态,自然输入的残渣态(RES)所占比例较低(10%~20%),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具有向水相迁移和为水生物所利用的潜在风险性;其中Cu、Cr和Ni的赋存形态以铁锰氧化态(ERO和MRO)和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OSM)为主,Pb和Cd则以碳酸盐态(CARB)、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为主,Zn的各形态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平均.此次研究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有了基本了解,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金属元素在近海环境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级浸出法对厦门西海域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Zn)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的各种活性形态,自然输入的残渣态(RES)所占比例较低(10%~20%),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具有向水相迁移和为水生物所利用的潜在风险性;其中Cu、Cr和Ni的赋存形态以铁锰氧化态(ERO和MRO)和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OSM)为主,Pb和Cd则以碳酸盐态(CARB)、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为主,Zn的各形态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平均.此次研究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有了基本了解,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金属元素在近海环境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钟赤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18(5):14-17
研究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DSC,TG和DMA对薄膜热性能进行分析。热分析的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对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耐热性能基本没有影响。DMA的结果还表明,二氧化硅含量越高,薄膜的储存模量越高。TEM分析表明,在聚酰亚胺中存在较大二氧化硅聚集体。 相似文献
12.
SiO2体系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的SiO2分子基态(~X1Α1 )的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 Monte-Carlo轨线法对Si (3Pg) + OO′ (~X3Σ -g) 和O (1Dg) + SiO′(~X1Σ + )体系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Si (3Pg) + OO′ (~X3Σ-g)体系生成络合物是一个阈能比较小的反应,而生成离解产物则是一个有比较大的阈能反应,其阈能值约为200 kJ·mol-1, 说明主要以生成络合物为主;O (1Dg) + SiO′ (AX~U1Σ + )体系没有络合物生成,生成离解产物O (1Dg)+ SiO′ (AX~U1Σ + )→O + O′ + Si的反应截面比非反应碰撞产物O (1Dg) + SiO′ (AX~U1Σ + )→Si + OO′的反应截面要大约两个数量级,在低能区是有阈能的反应,其阈能值约为120 kJ·mol-1. 相似文献
13.
LDPE/SiO2复合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DPE/EVA(质量比为90/10)为基材,添加SiO2制备了LDPE/SiO2复合膜,对该复合膜进行了力学性能,透气、透湿性能和结晶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SiO2后,LDPE/SiO2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O2和CO2气体透过系数先增加后下降;水蒸气透过系数先增加后趋缓;LDPE复合体系的成核速率和结晶速率增加,结晶温度略有提高.形成的球晶尺寸变小,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4.
超分散剂对超细SiO2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超分散剂PSE加入前、后pH值变化对超细SiO2分散稳定的影响,测量了分散体系吸光度和ζ电位,探讨了分散剂浓度与超分散剂吸附量的关系.应用扩展的DLVO理论,对影响系统分散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超分散剂质量浓度为1.6 mg/L时最有利于SiO2分散;超分散剂对于超细SiO2的分散稳定主要受空间位阻支配,受pH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纳米SiO2添加到铅酸蓄电池的极板和电解液中,对电池的起动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Multifunctional (poly(diallyl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sodium poly(4-styrene sulfonate)) n ((PDDA/PSS) n ) thin films were fabricated by layer-by-layer assembled on the glass substrate. The monolayer silica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on the (PDDA/PSS) n films. The SiO2-polyelectrolyte coatings exhibit antireflection properties with low refractive index (as low as 1.22). Interestingly, wavelengths of maximum transmittance could be well tailored by simply changing the particle size of SiO2. A maximum transmittance of 97.03% in the visible spectral range is achieved for the particle size of 100 nm SiO2 films. The coatings also show excellent 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good adhesion to substrates. The easy availability of the raw materials and simplicity of the fabrication method for such films might make them be potentially useful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18.
以苯乙烯磺酸钠(NaSS)为离子单体,将其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正硅酸乙酯(TEOS)的原位分散聚合体系,以获得较少分散剂用量下的多功能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iO2/PMMA)复合体系的单分散微球,采用XRD、SEM、TEM、FTIR、TGA和DSC对所获SiO2/PMMA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防水性能及单体合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聚合体系中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获得的纳米SiO2颗粒,可提高聚合物PMMA的疏水性能,且对该复合材料的透光率影响不大,仍具有很高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