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诗性智慧的演变发展历程,将诗性智慧分为历史智慧与玄奥智慧两个层面,并从本体论哲学角度分析了其所以如此构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诗性智慧一词本是维柯用来指称在人类天性中最为深层的精神活动方式。劳承万运用美学方法对这个概念进行现代阐释。从研究方法上说,维柯偏重于民族学,而劳氏则倾向于美学。前者意在探索人类智慧的真正起源;而后者则旨在寻求解答“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转化”的实证之路。从价值观角度,维柯更偏重于历史学,意在以所谓的异教历史进行反神学的斗争;而劳氏则更倾向于语言学,旨在探索符号(语言学)与情感运动(诗学)的共同本源,以解开语言、诗、思以及人的审美活动的秘密。诗性智慧是在认识论与本体论之间最重要的桥梁。所以这一研究仍可看作是“审美中介学”向人类学领域的有力拓展。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对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两次描述都体现了诗性智慧的内涵。他在20岁左右的生活是一种背离了儒家政治-伦理生活方式的诗性-审美生活方式。后来在他27岁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以往进行反思,又选择了一种超越了儒家政治-伦理情结的儒家文化的诗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诗歌意象是诗性智慧的集中表现,诗性智慧是人类天性中最为深层的、充满感情的智慧。诗歌的诗性智慧首先表现为意象具有具体感性的特点,意象以生动、感性、诗意的形象赋予诗不具形的思想感情。立意高远形成思想的穿透力,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来震撼读者。诗歌意象的诗性智慧还表现为情感的智慧和意象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诗性与理性     
诗性与理性在诗中并非一概相斥,关键在于巧妙的化解,即如唐诗以诗情统辖理趣,而力戒如宋诗完全流于说理,艺术品乃浑融完整的统一体,只要理趣服善于诗性且浑化于诗情之中,诗仍然是诗.  相似文献   

6.
苏轼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较为复杂,自宋以来争执颇多。本文从苏 轼对三教思想的吸收,体验,打通,融汇等的过程去考察,把握其存在的样态,对苏轼与三教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诗性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诗性智慧"不仅表现于诗的现象世界中,而且还直接表现在中国哲学的源头和深层结构中。中国境界形而上学的最后完成,并不在哲学学说中,而是在艺术———审美学说中。大凡中国的伟大诗人、词人,在其诗词背后,均可发见深邃、厚重的哲学意识与形上的哲学境界。"中国哲学诗性本体论"是一种"象征性的思维方式(一种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8.
诗性智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把自我不断的导向完美与卓越的创造性的精神能力。这种精神能力最早在原始野蛮人身上发露出业,原始人用这种诗性智慧创造了他们适以自存的形形色色的文明形态;神话,宗教,艺术,政治体制等,并接受这些文明的洗礼,形成文化与人类自我交错互生、变动不居的大历史格局。此文以维柯《新科学》的阐述为根据,梳理了诗性智慧的如何由最初纯粹的激情冲动进行文明与自身的同步创化,逐步生发出理性观照意识并进而达到理性与感性并运互生的过程,向读者清晰地呈现出一条诗性智慧的历史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9.
一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决定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思维方式.这一公理性的常识在学者们头脑中显得过于笼统,还得具体考察.研究者从词源学的角度探讨了先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中国文论的深刻影响,进而从思维方式方面分析了其中两个主要方面的影响:一是"与天地同春"的整体思维,二是"与万物共感"的直觉和具象思维.这是极富原始感觉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10.
当代传媒的视觉化转型,有力地冲击着现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图片、影像排山倒海的包裹,数字化技术大规模的生产和复制.消费欲望的此消彼长,以及意识形态的层层浸润,似乎在短短的时间就让曾经完美的印刷传媒帝国黯然失色,并将文学趋向边缘,令诗性语言日渐暗淡。本文试图解构现代传媒制造的神话,追问诗性语言和诗性世界的去处。  相似文献   

11.
简约之美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特征,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深刻的影响.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发展.以20世纪的室内设计发展为背景,结合现代艺术的观念,对简约主义进行了一番新的梳理,以确定简约的设计艺术风格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庆典装饰设计布置手法陈旧,缺乏美感,庆典装饰理论研究缺乏等问题,从审美理解及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庆典装饰美学的内涵与表现.指出庆典装饰应适应历史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庆典装饰在理论上需要系统化,设计布置上规范化.认为现代庆典装饰不仅要给人以很强的精神震撼和审美享受,还应与周边环境形成一个和谐连惯、秩序井然、格调高雅的庆典场景,从而造就一个精彩纷呈、难以忘怀的庆典场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古代文学中的“诗史”问题,宋季诗史是最重要的对象。诗史是“亡天下”之际的“野史”,诗史应纪实与伤时并重,这是宋季诗史作者和论者共同的诗史观。宋季诗史是分层次、多样化的,并且蔚为大观,形成高潮。与杜甫诗史相比,宋季诗史更注重时事、史实的完整记录和具体描述,杜甫诗史侧重在“诗”,宋季诗史侧重在“史”。  相似文献   

14.
明朝嘉靖时期宰相严嵩虽被认为是一代奸佞,但同时也是一名诗人,其诗风形成和发展具有一条轨迹,循着这一轨迹,以他的诗歌发展变迁为研讨对象,探寻了他仕途出入的五个阶段对其诗歌内容和诗风产生的影响,从整体上对严诗在严嵩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所具有的价值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概括。  相似文献   

15.
庄子寓言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术手段;寓言的艺术功能是"体"、"悟"而不是"比"和"喻".在<庄子>中,"道"和寓言的关系是"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它体现的是"道"的精神和物心交融的审美情趣.<庄子>中提出一整套关于寓言理论即所谓的"卮言"、"重言"、"寓言"."三言"的共同属性就是"顺物自然",是"道法自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的原则使道与寓言联结起来融为一体,<庄子>是诗化哲学,<庄子>寓言是"诗性智慧"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16.
海子及其诗歌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特殊的文化存在。本文尝试着从存在的表象/幻象、丰盈的想象/幻想、诗意言说方式、神性体验和神性光辉四个方面对海子的抒情短诗进行解读,并探讨和说明海子及其诗歌在诗学理念和美学实践上与梵高、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等人的精神渊源关系。有所发明的是把海子诗歌的幻象体系与海德格尔的天地人神四重世界整体相联系,以及在分析归纳后提出了海子诗歌独特的“诗意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选》所选边塞诗体现出魏晋刘宋一段历史时期边塞诗的发展轨迹。这一发展变化可从两个方面阐释:诗人主体由不具备边塞意识转向具备边塞意识;诗歌从建安军事诗衍变为刘宋边塞诗。  相似文献   

18.
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伍尔芙与福克纳的小说都自然地呈现出诗化倾向,又由于作家的个人风格不同,他们的诗化小说各具特色,但两位作家在诗化小说的探索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只是简单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的模式,将诗歌的象征意象与浪漫的激情融入小说中,从而赋予小说新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9.
阐述道家轻物重生、全生避害的思想,简单分析了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如极端个人主义,拒绝功利的价值观以及对自然的过分崇尚等,着重阐述了其中所蕴涵的合理因素,如对个体生命的重视、中道的伦理智慧和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揭示了全生避害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