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诗歌翻译得好坏,取决于译者对原诗深层意义的理解是否准确。从宏观(如诗体、韵律、修辞)和微观(如人名译法、误译、文化传递)入手,对比分析陶渊明《责子》一诗的三种英译本,能够看到这种理解的重要性。只有对源语的语言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再现原诗的形式美,有效传递原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
从意境、韵律、节奏和语言风格等层面对评弹唱词“姑苏水巷”的两种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娜 《科技信息》2008,(8):209-209
中国古诗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由于中西在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中西诗歌也存在不少差别。诗歌的翻译就是把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目的语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品中尽可能获得与出发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共鸣和美的感受。诗歌的翻译虽然在一定限度内是可能的,但是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将从意境,意象,修辞,用典,音韵等几个方面来讨论诗歌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朦胧美和含蓄美,古典汉诗总是通过多姿多彩的意象表现来营造一片意境,因此也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其模糊性体现在物象表述,意境和表达诗人感情三个方面,增加了翻译时的难度。翻译意象诗的模糊现象时应该尽量以模糊译模糊,即忠实于原诗,保留和再现原诗歌语言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译中国古典意象诗时保留原诗的模糊美,符合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意美,形美"中最为重要的"意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雷克斯洛斯的中国译诗集《中国诗一百首》的分析,可见他在翻译中国诗时尝试运用中国诗歌的创作方法,表现出了一定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雷克斯洛斯的译诗,融合了西方翻译诗学和他本人对中国古诗特点的准确把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人译诗风格。他的译诗讲究节奏,以单音节的词为主,节奏随情感而变;他的译诗动词使用精当,以一个传神的动词描绘动态的场景,以动态意象取胜;他的译诗注重追求意境,追求原诗的整体美学效果,通过一些隐含意义取胜。雷氏译诗既是好诗又是好译。  相似文献   

6.
在翻译审美过程中,审美意识系统指导译者心理结构的运作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审美意识系统指导下,利用翻译审美认知图示分析王维《鸟鸣涧》两个英译本,发现翁显良散文诗体的“有机创译”在主旨表达、叙事节奏等维度实现了对原诗禅意叙事的“神似”化解读。许渊冲格律诗体的“经典重构”在音律节奏、主体凸显等方面实现了对原作禅意意境的“形似”化表达。审美意识系统指引译者进入禅的境界,再现原诗的禅意美学内涵,彰显了翻译美学对禅境诗译介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英诗格律特征出发,从而引出英诗汉译的翻译策略,尤其是如何保持原诗的韵律特点而又不失原义。众所周知,音乐美是体现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如何将原诗的节奏音韵更好地体现在译文中常常是诗歌翻译的难点。本文先是对英诗的格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如何划分诗歌格律,最后升华到如何保留原诗格律,并提出译者不能刻意追求诗歌翻译中的音乐美而改变原诗意义,即不能因韵害义。  相似文献   

8.
诗歌中的“意义”呈现出人“诗意的存在”,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翻译的核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通过移情、想象、联想等方式领略原诗的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原诗的意义通过意象和语言进行审美再现。从唐诗翻泽的不同版本中可以看出,其翻译策略或接近原诗的语言和意象,或对原诗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或发挥译者自身创造力的重写。无论如何,诗歌翻译都是译者对原诗进行审美重建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朴艺丹 《科技信息》2011,(29):231-231
韩国诗在韩国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韩国新体诗又是韩国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国内在韩国文学翻译中,对新体诗翻译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这是由于译者不仅要有出色的中韩两国语言的驾驭能力,而且还要充分了解诗的语言以及创作新体诗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写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之上准确表达原诗内涵,巧妙再现原诗韵律,还要兼顾诗的艺术性,展现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0.
翻译难,翻译批评亦然。翻译批评与文学批评一样,如今正在呼吁建立新的不同层次的评判标准,以便推进其健康地发展。借助王宏印教授以诗歌翻译为模式新建的文学翻译评判的六条标准,从体制、诗味、语言、文化、倾向和风格六个方面对《声声慢》的三种英译文进行评析,以期获得规范、系统、合理的评判,从而更好地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李宏霞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53-1356,1446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态运用上的差异以及时态对于英文的重要性,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时态的选择。对于隐含时间变化、追昔抚今的古诗,译者可依据原诗中的时间指示选择时态;若古诗中动作发生的时间与情境不明确,译者可依据译诗意境选择时态;对于隐含引述成分的古诗,译者可根据翻译文风与译诗意境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作出选择,并选择相应的时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2.
诗歌的语言是形象性的且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能对人的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诗歌作为语言最精萃、内涵最丰富的一种的文学体裁,因为其特殊的形式,历来是翻译的难点。就诗歌翻译而言,好的译文不仅能符合原作的音韵特点,还能再现原诗的意境。本文以著名英诗ARed,RedRose的三个中译本为例,从文体学音韵、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多角度,探讨译文的优劣,从而为英语诗歌的译评提供另一视角,促进英诗汉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诗歌有着其他体裁无法相比的深厚文化内涵,以致于很多学者都认为“诗不可译”。本文拟从英国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作品《一朵红红的玫瑰花》的不同译本与原诗的比较来分析影响诗歌翻译的因素。文章认为除了语言与文化因素之外,影响诗歌翻译的还有韵律。  相似文献   

14.
英译中国古诗词,应使译诗能在目的语中产生相似的审美效果。一方面既要传递其整体的音韵效果,另一方面更要着重传递其内在的审美意义,从诗词的意境、神韵、情绪、表达方式、诗人的敏感性和风格等要素入手,深入把握原诗的声韵、节奏、用词、形象、意象、谋篇布局和构思等。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利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语言规范。科技文献的翻译是传播和交流科学技术成果的有效方式,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概念清楚、逻辑正确、表达简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撰写目的是研究英诗汉译中传递节奏音乐美的原则和方法。在传递节奏产生的音乐性时,论者提出应遵循两个原则:1)译者有权利对原诗的音乐性进行再创造,但须以原作为基础;2)译诗中应该有原诗的总体音乐效果。论者主张以“顿”代“步”,并补充一条:译诗的“音顿”须和原诗的“音步”一致,须讲究“顿格”。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诗词当中,典雅用词极其简炼、生动,透出一种古朴、庄严之气,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毛泽东以口语入诗,使诗词语言获得了一种鲜活感和灵动感。雅俗兼备,是毛泽东诗词显著的语言风格。那么,英译文就应该如实再现毛泽东诗词雅俗兼备的语言特征,做到以雅译雅、以俗传俗。如此,译者方才算是忠实于原诗。  相似文献   

18.
进口商标翻译浅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标是一种商品表面或包装上的标记、记号,使这种商品和同类的其他商品有所区别。商标翻译是把商标由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井尽量保留原商标的风格和含义,它属于商务翻译的一种,有其自己的翻译原则、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长美 《科技信息》2010,(2):169-169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切入点,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翻译及文化与翻译三个方面来阐述翻译实际上是翻译文化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古诗主要有格律诗、五言诗、七言诗,其结构紧凑,用字含蓄委婉,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感寥寥几行就表现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或一个优美的意境,且兼用了对称、押韵、双关、谐音等修辞方法,使之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不过,要在译文中把原诗的音美、意美、形美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对于译者来说是一件难事。不仅是译诗,就是翻译过来的译文,也没有一篇能与原文完完全全地对等,也就是说,无论是从风格上、形式上、用词上原文与译文总有差距,而翻译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译诗是翻译中的难点,译文与原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