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词选注     
完颜亮〔作者介绍〕:完颜亮(1122—1161),字元功,金太祖完颜旻(阿骨打)之孙.本为海陵王(江苏泰县),于皇统九年(1149)自立.1153年迁都燕京,先后改元天德、贞元、正隆.1161年伐宋,为其部下所杀.在位十三年,卒年四十岁.据《归潜志》记载:“亮,读书有文才,为藩王时.书人扇云:‘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人知其有大志.”相传他读了柳永《望海潮》词,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正隆年南征,至维扬(扬州),望江左(江东)赋诗云:“万里车书盖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  相似文献   

2.
李成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4):142-144
如果要从众多的古籍经典中挑出一本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最有可读性的著作,我当仁不让会推《论语》。这部书不仅大体包括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实质性内容,而且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与形象感极强的文风数千年来一直脍炙读书人之口,许多思想即是在今天亦不失实用与值得推阐的意义。难怪古人一直都极为推崇这部儒家经典。东汉赵岐说:“《论语》者,五经之辖辖,六艺之喉衿也。”宋人甚至把《论语》抬到一个吓人的高度,直视《论语》为“稻粱”,认为百姓不可一日无之,乃至说一日无《论语》,“天下其无人类矣;非无人类矣,有人类而无人心也,”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确切纪年始于公元前841年。在这之前的史事年代均要通过推算得到。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伐纣灭商的决定性战役。这次大战发生在哪一年,是确定商朝最后一年和周朝开国元年的关键。由于上古史料缺乏,人们推算的结果分歧很大。胡厚宣在《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中列举了前人12种说法。 我国古代使用干支纪年。从共和元年(前841年)开始,干支纪年就一直不断。所以学者们要弄清共和以前的年数,便只好从共和元年开始往下推。最早给牧野之战加上干支的是汉代的纬书。(如《周易》的《是类谋》、《乾凿度》等)它们根据西汉流传的“殷历”说武王伐纣之年是“己已”年。(前1132年)在晋代出十的《竹书纪年》中,晋人加上了“庚寅”。(前1051年)而皇甫谧《帝王纪年》则以克殷之年为“乙酉”(前1116年)。到宋代又有更多的分歧。郑樵《通  相似文献   

4.
论书法艺术     
<正> 古代书家有所谓“书者,心之迹也”的说法,认为书法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起到“发人意气”的作用。明代祝枝山说得更具体,认为“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人的喜怒哀乐的内心感情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书法都无法达到的境界。而中国书法竟何以有如此的神妙和魅力呢?形象美我国文学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鲁迅语)。汉字的  相似文献   

5.
冯延己,马、陆两家《南唐书》皆有传,近来又有夏承焘先生所作《冯正中年谱》,其生平政治、艺文行事,班班可考,无俟缕述。史称其“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为乐府词。能书,似虞世南。”今其诗竟无传本,墨迹亦未闻有收藏者,惟乐府词则有《阳春》一集,与李璟、李煜俱为南唐文学之代表。冯延己词集之最早记录,为南宋时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其言云:“《阳春录》一卷,南唐冯延己撰。高邮崔公度伯易题其后,称其家所藏,最为详确,而《尊前》、《花间》诸集,往往谬其姓氏。近传欧阳永叔亦多有之,皆失其真也。世言‘风乍起’为延己所作,或云成幼文也。今此集无有,当是幼文作。长沙本以置此集中,殆非也。”据此可知陈氏当时所见冯延己词有二本:一为高邮崔公度跋之《阳春录》,其中无“风乍起”一首。别一本为长沙坊刻本,  相似文献   

6.
1942年有关部门编印的《滕王阁考初编》(简称《初编》),1989年10月竣工的滕王阁基正面的石刻《滕王阁创建纪年》(简称《纪年》),及1993年10月正式出收的《滕王阁志》(简称《阁志》),对滕王阁的修建次数,所说都和现已掌握的史料有出入;《纪年》和《阁志》中,把滕王阁创建时间说为“永徽四年(653年)”.实无确凿根据。根据现有史料计算,滕王阁在历史上共修建31次。今阁(1989年落成的)为第32次;若说重建,则历史上共建21次,今阁为第22次重建。滕王阁创建的时间,依有关史料,说是“永徽后时”或“永徽中”均可,但断定为“永徽四年”则不妥。  相似文献   

7.
汪绍楹先生所校《艺文类聚》,为是书有刻本以来最完善之本子。然整理如此一部大书,偶有小疵,实在情理之中。另外,学界向来对引文状况缺乏深入而系统之研究,故古籍引文中之某些本为“原始”之失,便轻易地被研究者在“理”之层面上断为流传过程中所造成的。这一点,即汪先生似亦未之能免:其校语之“此脱”“此有脱文”云云,盖有欧阳询们省略时之疏忽所致者,而非尽为后世流传之“脱”。  相似文献   

8.
“中国龙都朝祖会”于1993年2月22日至26日(农历癸酉年二月初二至初六)在河南省淮阳县举办.而“伏羲文化研讨会”则是这次“中国龙都朝祖会”的重大活动之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特撰斯文,以资纪念.(一)关于伏羲的神话与传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在吴西.”(《山海经·海内东经》)“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蛇身人首,有圣德.”(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宓牺即伏羲.雷神为其父.华胥为其母.  相似文献   

9.
无纪年。下联款后钤“王耑”(白)、“扆昌”(朱)二印。65.5cm×16.2cm×2。一吟堂藏。王端(1908-1992),字虔昌,一字之端,又字孝替,别署五士草堂主。以字行。浙江绍兴人。幼习书画,师从郑午昌、李仲乾、王潜楼、钱味辛等。1927年与西冷诸子在杭州成立中华艺术同盟、艺海同鸣会。1935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商业美术作家协会,并在杭州等地设分会19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发起美术展览多次,编纂《中国工商业美术选集》《中国图案集》等数十种美术资料。抗战胜利后,主编《中国美术年鉴(1947)》,出任上海市画人协会理事长、卿云出版社总编辑、…  相似文献   

10.
袁越 《世界博览》2010,(12):67-71
如果说,“语言是一扇文化的大门”,那么语言是否强势则取决于“门后”的东西。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论译书》一文中高喊:“处今日之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可以想象那时的有志青年学习外语,是为了汲取外语“门后”的新知,来救国图存。  相似文献   

11.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1946)农历十月六日(10月30日)书。纸本(有折痕),行书。款后自钟“圣湖野老”朱文印。42cm×48cm。一吟堂藏。本札乃马一浮以诗代简寄于弟子王培德(字星贤),王准(字伯尹)之物,时年马一浮64岁,诗见《蠲戏斋诗编年集·丙戊》(见《马一浮集》第三册),唯《集》中所  相似文献   

12.
同为明代中期吴门书派重要代表的两位书家祝允明、文徵明、其各自师法古人,风格内涵以及气质性情却有着重要区别,一者“见过于师”,一者“随人脚踵”,致使其书风-离奇,-温雅,从其书外之诗的比较上,亦存在性情之辨。这对书坛后学应是一个不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者翟理斯(Giles)教授皆於一九O六年之Adversaria Sinica杂志(第一O七……一一五页)发表其所铎述关於指南车之史迹,彼仍信此车即(或盖为)古之指南针。然此文刊布未久彼又於宋史第一四九卷见有关於指南车之尺度记载,乃复将此章中之一节译出,并当以就正於前Cambridse大学教授合金逊(B.Hopkinson)。而以合氏之覆书同时刊布,各文皆备载於一九O九年之Adversaria Sinica(第二一九……二二二页)。翟理斯在此文中,证明至少在耶稣纪无时代,指南车万一种机械的构造,“其机械包含有轮之装置,惟其轮不能施於工作”。合金逊教授亦以为宋史所载之法系…  相似文献   

14.
萧统是陶渊明作品的第一个知音,他在《陶渊明文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虽然不断有人分析陶渊明以酒入诗的现象,但至今还无人解剖陶渊明的寄酒之迹,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文本的意义上还原其寄酒之迹。  相似文献   

15.
欢乐中国年     
会心 《奇闻怪事》2011,(1):15-20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是除旧布新的日子。窬过历史的书页,跃入眼帘的不仅是“千古英雄人物故垒西边”的豪情万丈,亦有“寒客夜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画意诗情。美食在古人生活中之位置可见一斑。时代变迁,纪年更替,革命可以改换大众的思想和穿着,却斩不断国人对美食的执着和喜好。年是中国的传统,回家过年是中国人不变的执着。  相似文献   

16.
列子一书,唐柳子厚已怀疑其为。观洌子目录,汉刘向之序言,列子乃向所汇纂,而字书错误,向已言其“书多外书,少章乱布,在诸篇中,或字误以尽为进;以贤为形”;则刘向校雠 时,当有一番审定,故有“皆以杀青,书可缮写”,之语。又谓:穆王汤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语;力命篇一推分命,杨朱 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则列子非出一家之手,可知。而首篇天瑞即曰:“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乃称“子”。考古书之称于某者,如墨之称王墨子论语之称子曰:“多半为门弟子或后人所纂述。列子恐亦如是,非列御寇所自著也明矣。 唐柳子厚辩列子曰…  相似文献   

17.
撰著提要     
一,文学哲学类 尚书泰誓今古文异说考──泰誓年月,解经绪家,各持异说;聚讼至今,讫无定论。兹篇遍举今古文之说,以及据古文以驳今文之说,调停今古文之说,与“近师”之说,条列而明辩之.末将各说对照,列表以参验其异同之迹.──陈钟凡,国学丛刊.第一卷,第四期,四六至五六页,民国一二年(一九二三),一二月出版.(张荫麟) 国学丛刊──乃东南大学国学研究会之出版物。该会上主要指导员为顾实及陈钟凡。故丛刊中二人之说立较多。内容多考证之作,亦恒有非难“今文家”之论。年出四期,现已出至一卷四期。有小学,文学,史学等专号,定价每期二角五分。出…  相似文献   

18.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诗家,词人。论其诗词风格,范石湖称:“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白石词跋》)。黄升也称:“白石道人,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花庵词选》)。后来,深知白石的张炎把他的诗词风格概括为“清空”、“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盛负高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分析《数书九章》(1247)“治历演纪”题原原图,确认秦九韶的功绩在于:改进太史推演乘率蔀率的“大衍术”,使之成为完善的规格化算法,并取名为“大衍求一术”。  相似文献   

20.
后稷本是其母姜嫄参加社祭后与某个姬姓男子野合而生,而史籍载为“履大迹”、“履大人迹”、践“巨人迹”,完全是出于儒家崇圣心理而对野合的巧妙掩盖;为了更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因为当时尚无“帝”、“上帝”的概念。姜嫄生活的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传说的尧、舜、禹时期。当时盛行普那路亚婚(即外婚制),民“知母不知父”,因而后稷被其母姜嫄抛弃,既不是因为他无父而生,也不是因为他要接受图腾仪式的考验,而是因为他出生时“胎生如卵”(带胞生),形体异常,古人以为妖异而不祥,所以被抛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