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山西省农村居民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 ,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进行了估算 ,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合理用地及挖潜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研究能够为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也能为完善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做出贡献。选取渝北区作为研究对象,按其行政区划分为31个参评单元,根据各单元的基础统计资料建立原始数据库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综合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94.21%。以此8个综合因子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31个参评单元划分为3个综合潜力类型区,结合实际情况和定量分析过程评价各类型区的整理综合潜力及整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均用地标准法和修正系数法测算十堰市2010—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用聚类分析法进行潜力分区,并提出整治方向.结果表明:测算期内全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17 900.53hm2和6 400.92hm2,影响十堰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主要因素为固定资产投资、GDP及居民点用地人均超占量.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划为城市用地集约区、城镇化与生态建设协调区、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优化区3个潜力类型区,各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应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屯留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基本情况是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大,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超大的行政村多.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有利因素有四点,一是自然村多、无人自然村多;二是在农村居民点用地建筑中土坯房、土窑洞等土质建筑多、空闲建筑多;三是黄土广泛覆盖;四是农村人口萎缩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有利因素.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障碍因素有四点,一是农村宅基地私有观念;二是剩余人口安置难;三是村庄内部林地政策;四是资金不足.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力界定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中的核心基础理论,是科学开展潜力测算、划定整治分区、提出整治目标、制定整治模式等工作的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界定受"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驱动明显,导致单一、静态的潜力观,无法正确引导实践.本文针对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界定中对潜力产生根源、内涵和内容阐释不明等问题,以农村居民点整治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相互作用揭示潜力产生根源,重构潜力内涵和内容,探讨多元潜力实现机制,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化具有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6.
GIS技术支持下盘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土地利用率及容积率低的问题,使农村居民点的集约利用、规模整治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辽宁省盘山县13个乡镇为例,在调查及数据统计基础上,采用GIS分析、多因素综合评价及数理统计方法,对盘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及潜力分级进行测算,并以二调数据为基础,利用多个评价指标对整治潜力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盘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较大,约有22.67%的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可供整理;不同潜力级别的乡镇应采取相应的整治模式,明确整治时序,Ⅰ级潜力区可通过建立示范区优先整理;Ⅱ级潜力区以向中心村集中和建立"绿带"为主紧随其后;Ⅲ级潜力区应以改变居民传统居住观、土地观为首要任务;Ⅳ级潜力区整治难度最大,可延后进行整治工作.研究得到的潜力分级结果具有可行性,提出的调整方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晋城市城区为研究区域,对土地复垦潜力补充调查、适宜性评价、潜力分级及其测算方法、潜力的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晋城市城区被破坏的土地面积为1605.94hm^2,可复垦面积为1442.79hm^2,为今后复垦规划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土地整理正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能够为土地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以嘉祥县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成对比较法,得出各层次指标权重,将其与标准化指标的乘积作为现实潜力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确定所研究区域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和整理效益大小,为土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和整理效益的定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整理中应将潜力和效益综合起来考虑,潜力和效益均较大的区域优先.  相似文献   

9.
翟镇采煤沉陷地复垦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沉陷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组成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翟镇采煤沉陷地的复垦潜力进行了有效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把该沉陷地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潜力类型区,针对不同的潜力类型区的不同限制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复垦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招远市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GIS软件建立空间数据库,用空间叠加分析、空间缓冲分析、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和查询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综合评价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级,分析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提出合理性建议,各乡镇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分别采用合适的模式.本论文对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利益诉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金沙县坪坝镇双兴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典型案例,对城镇集中安置型农户宅基地复垦权益诉求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安置点户主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低,近70%的户主在村内或乡镇范围内就业;搬迁农户户均宅基地面积为148 m~2左右,其中低收入农户宅基地面积最大,中等收入农户最小;高收入农户宅基地内部结构更强调其居住功能,而中低收入农户兼顾其生产功能.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的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障方面,且农户收入水平越高,其政策认知能力越强.因此,除对搬迁农户进行就业培训之外,应设置一定量的公益性兜底就业岗位,实现搬迁农户从"传统自给型农业就业"向"城镇型现代多元化就业"转型.同时,完善搬迁农户宅基地复垦之后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等与城镇居民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和转换机制,加强搬迁农户的后续扶持政策,真正实现搬迁农户"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义和镇、石龙镇和润溪乡为例, 引入引力模型, 分析不同区位村镇的城乡联系强度和资源禀赋, 确定3 种不同的村镇发展类型。构建包括特色指标和普适指标两类指标的居民点综合适宜性评价体系, 将各镇居民点划分为重点发展型、保留改造型和迁村并点型3 种类型进行空间引导和优化。为适应不同乡镇的发展定位, 示范镇农村居民点的优化模式分别体现集聚扩张、内部调整和迁并整合的特征。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优化过程和技术进行探讨, 为3个示范镇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2000-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城乡居民各类消费支出进行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有明显的差异;根据重庆城乡居民当前消费结构的具体特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科学》2016,(1):125-131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评价对于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利用熵权可拓模型,通过选取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土地利用状况等13项影响因素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巩义市所辖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加以评价,将其划分为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适度整治区和限制整治区.结果表明:1巩义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整体北高南低,区域差异明显,其中回郭镇和竹林镇属于优先整治区;2米河镇属于重点整治区;康店镇、河洛镇等5个镇区属于适度整治区;3芝田镇和鲁庄镇等7个乡镇为限制整治区.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镇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整治模式,对巩义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采用问卷调查法、Logistic分析法,从农户视角分析宅基地流转的原因,探寻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务工距离、社会保障水平、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宅基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宅基地流转收益、人均住房面积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其中,非农收入和宅基地流转收益对农村宅基地流转正向影响最为显著;户主年龄、宅基地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具有负向作用.研究认为,农村宅基地流转应基于农户自愿原则,通过提高农民宅基地流转的认知水平和经济意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针对性措施,促进农村宅基地健康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年和2008年ETM数据,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分析2000~2008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规律.重点探讨了济南市及各县(市)2000~2008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动态度和相对变化率.研究表明:2000~2008年,济南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全市共增加3966 hm2,年平均动态度1.19%,扩展速度较快,各县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速度不一,区域差异明显.同时,利用济南市2000~2007年相关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主要受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乡转型背景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构和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利用SPSS 19.0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工具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和补偿机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少数农户是基于合理补偿或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才同意退出;(2)受访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经济能力、传统习惯、家庭成员人数和区位因素等;(3)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主要收入来源、宅基地面积、月消费水平、文化程度、是否愿意集中居住、性别的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建立健全与宅基地退出补偿相"挂钩"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其次,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与城镇住房衔接机制;再次,探索多样化的补偿方式,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放宽农村土地的农业用途管制、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