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丙烯酸十八酯(SA)、苯乙烯(S)、顺丁烯二酸酐(MAH)、丙烯酰胺衍生物(AA)作为聚合反应的单体,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油溶性四元聚合物SSAM。本文在实验中探讨温度、时间和反应物的配比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粘剂加入量为700μg.g-1时,在50℃使春晖稠油的表观粘度下降70%以上,净降粘率到达了40%,有良好的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稠油井自偿式降粘接技术解决了国内稠油开发中因粘度过高而影响产能的问题。具体工艺是在井口设计安装了降粘设备,把不同比例降粘剂注入油套环形空间,降低了原油粘度和原油在井筒及管线的流压,提高了单井产量。单井抽油时率由降粘前80.3%提高到97.3%,降粘井周期产油量提高了360t,抽油机耗电平均降低了26.7%。该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新型防蜡降粘剂RTPP,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产品在原油集输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减阻、降粘作用,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能,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已合成的新型、高效两性离子降粘剂AMTA(amphionthinningagent)在粘土表面的吸附量、Zeta电位、以及对不同类型钻井液降粘率的测定并与SSMA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MTA很容易被吸附在粘土表面,饱和吸附量达50mg/g,并且对粘土的(ζ)影响不大,对粘土的水化分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粘土浆和聚合物浆中,均有很高的降粘率。这是由于AMTA分子结构中有季胺阳离子存在,因此在粘土浆中很容易吸附在粘土片带负电荷的平表面上,拆散粘土颗粒间形成的卡片房子结构加上抑制粘土水化分散而降粘;加入AMTAw为01%时,降粘率达90%以上。在聚合物浆中AMTA通过季胺阳离子对粘片带负电荷的平表面上的强吸附而将聚合物从粘土上顶替下来,拆散粘土与聚合物间的空间网状结构而降粘。加入AMTAw为01%时降粘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粒径为350 nm的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200为原料,通过球磨的方式将不同比例的二氧化硅和聚乙二醇进行充分混合后得到剪切增稠液,并从剪切应力、剪切速率与黏度方面分析剪切增稠液的流变特性,研究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和温度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增加和温度的降低,剪切增稠液的整体黏度逐渐增加,临界剪切速率逐渐减小,更易触发剪切增稠机制.  相似文献   

6.
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合成了丙烯酸高碳醇酯,然后,用其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醋酸乙烯酯进行了4组分共聚形成原油降凝剂,并进行了聚合条件的研究:当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9:1:1:1,用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异丁晴)作引发剂,在60℃反应7h左右,聚合物降凝效果最好。该降凝剂应用在大港油田的原油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2%时,使原油的凝固点下降了17℃。  相似文献   

7.
制备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23%的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剪切增稠液(STF),采用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将STF与经编间隔织物(WKSF)复合后,测试其动态冲击压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作用下,STF出现剪切变稀现象,达到临界剪切速率后,出现增稠现象.在动态冲击压缩下,STF-经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与纯经编间隔织物表现出不同的压缩性能,纯经编间隔织物在压缩过程中存在弹性阶段和压实阶段,STF-经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则表现为均一弹性模量压缩.相比于纯经编间隔织物,STF-经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变形较小,在相同形变时吸收的能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研发了新型温拌沥青改性剂,基于布洛克菲尔德旋转黏度试验,确定了温拌剂降黏特性。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试验研究了温拌剂掺量、温度等因素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拌剂掺量大于1%时,沥青黏度降低约80%,与SBS改性沥青相比,在64~70℃范围内时,温拌改性沥青抗车辙因子提高幅度为28.6%~71.4%,温拌剂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沥青黏度,而且改善了沥青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当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加入PTW(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GF(玻璃纤维)后,在较低的剪切速率下都可以观察到剪切稠化现象。但两者产生稠化的机理不同:PBT/PTW体系中剪切稠化具有较好的可逆性;而PBT/GF体系中稠化只是初始的相形态引起的粘度变化,当玻璃纤维的取向调整到与流动方向一致时,不会有稠化产生。实验还发现:当PTW和GF同时加入PBT中,剪切稠化现象也会变弱。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酸高级醇酯的合成及降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原油降凝剂聚丙烯酸高级醇酯(PAHE), 它的红外光谱和分子量研究了分子量和支链碳原子数对降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降凝剂,PAHE的最佳分子量范围为3200-40000;当PAHE的支链碳原子数接近原洞 石蜡的碳原子数及其分布时,可产生较好的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以对叔丁基酚醛树脂作为引发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聚合得到二嵌段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破乳剂。采用端基酯化法,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浓硫酸对二嵌段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破乳剂进行酯化,合成了一种高效原油破乳剂,并采用锦州9—3油矿的原油进行了实验室破乳脱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酯化后的二嵌段聚醚破乳剂在70℃,加药质量浓度为50mg/L,脱水15min时脱水率为75%;脱水90min时脱水率达到了93.75%,实现了出水速度快,破乳效率高且油水界面整齐。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稠油井自偿式降粘技术解决了国内稠油超稠油开发中因粘度过高而影响产能的问题 .具体工艺是在井口设计安装了降粘设备 ,把不同比例降粘剂注入油套环形空间 ,降低了原油粘度和原油在井筒及管线的流压 ,提高了单井产量 .单井抽油时率由降粘前 80 3 %提高到 97 3 % ,降粘井周期产油量提高了 3 60t,抽油机耗电平均降低了 2 6 7% .该工艺流程简单 ,投资少 ,见效快 ,经济效益明显 .  相似文献   

14.
聚脂胺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脂胺系列原油破乳剂的合成方法,得到三个个系列聚脂胺型破乳和上表征,室内破乳试验表明,这类破乳剂破乳能力强,破乳速度快,药用量低,对原油的适应性能力强,取得了良好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种含氮聚合物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丙烯酸高碳酯与马来酸酐二元共聚进行胺解反应得到一系列新型高凝原油降凝剂,并进行筛选,从中选出丙烯酰高碳胺与共聚物结合后的降凝剂降凝效果最好,凝点降幅大于10℃;进一步回归出加剂和未加剂原油的全粘温方程,方程呈对数关系.实验证明:加入富含胺基的大分子降凝剂后,原油的流动性能变好,析蜡点可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水驱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原油黏度升高对水驱油的驱替特征影响 ,在经典的非活塞式驱替理论的基础上 ,考虑驱替过程中原油黏度的升高 ,进一步完善了非活塞式驱油理论 ,建立了一个一维油水两相渗流模型 ,并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差分法两种方法对饱和度方程进行了求解 .用数学模拟的结果研究了原油黏度随含水率上升的 5种变化规律对无水采油期、注入孔隙体积与采收率关系等驱替特征的影响 .结合太平油田沾 1 4块太 1 0 - 1 2井原油黏度随含水上升的变化规律 ,对比了考虑原油黏度变化和不考虑原油黏度变化两种情况下采出程度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开发过程中原油黏度的升高明显地缩短无水采油期 ,加剧含水上升速度 ;未考虑黏度升高的经典驱替理论方法预测的采收率偏高  相似文献   

17.
实验测定了油藏原油及其注CO2体系在油藏温度下的粘度数据56点.建立了饱和液相粘度随CO2注入量间的变化关系.并应用LVIS粘度模型对实验体系在不同压力下的粘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红外光谱图的实验数据分析以及Image-proplus 4.5对分割后蜡晶图像参数数据的对比认识到,合理开发降粘剂是开采扩大石油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内外所关注的问题;降低原油的粘滞性对产品的系列化、产业化将会取得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低频振动对原油粘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7061-7063,7067
低频振动降低原油黏度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生态物理采油方法。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评价振动参数对原油黏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低频振动条件下,振动时间为30 min,振动频率为20 Hz左右,振动加速度为0.04 g时,降黏效率最佳,降黏率可达72.9%。并且实验结果表明,在影响降黏效果的诸因素中,振动加速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因而低频振动也可以通过降低油水流度比(原油黏度)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