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探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差异为目的,采用杨丽等(杨丽,梁宝勇,张秀阁,等.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39-144.)根据中国大学生情况修订的《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APS-R)对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63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完美主义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部分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均分的得分情况都处于中等水平;在秩序维度上,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差异显著,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t=3.003,P0.01).2)男女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310,P0.01),男生高于女生;男女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67,P0.05),体育专业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差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624,P0.05),具体表现为大二的得分低于大三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6.812,P0.01),具体表现为大三的得分低于大一和大二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于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海波 《科技信息》2010,(20):253-254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城市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体育消费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比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项目、结构、因素的研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动机具有专业倾向性;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水平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并基本一致;体育消费品价格、性别和运动参与积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任春刚  佟春雨 《科技信息》2012,(15):221-221
本研究采用西方学者广泛使用的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量表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对比状况.为当前大学生自尊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提供心理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成分及机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汉大学体育与非体育专业二年级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在BM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体育专业女生的瘦体重大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其身体的组成成分较非体育专业女生合理、健康.体育专业男、女生的呼吸机能、心血管系统安静时的机能能力及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均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近三年来体育专业的学生一直在主动地进行有计划的体育锻炼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活动过于被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均不足.  相似文献   

5.
江燕  简琦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2):120-122
目的:探讨市场营销类与非市场营销类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差异.方法:对312名大学生采用卡特尔人格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市场营销类与非市场营销类大学生人格特质在7个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市场营销类和非市场营销类男生人格特质在4个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性;市场营销类和非市场营销类女生人格特质在6个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7.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即道德素质、文史哲素质、法律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环保素质,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大学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特有的特点,除了在文史哲及法律常识方面,单科性体育院系大学生认知水平低于普通专业外,其它素质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此外,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更能表现出个性张扬、敢作敢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并由此决定了在解决纠纷方面趋向于采取武力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某校体育系105名学生和非体育专业235名学生大学一、二年级期间运动损伤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和人均受伤次数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依次是球类,体操和田径。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依次是踝关节、大腿和足、膝关节。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均为技术动作有缺点、准备活动不足以及场地器械有问题。最常见的损伤种类是关节韧带损伤,其次为肌肉拉伤、擦伤和挫伤。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四年学习历程和心理历程进行实证研究,实现了对现象从归纳总结到定性定量研究的转变.本研究主要以专业承诺为核心,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前途和规范准则三方面为主线展开,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为学校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甚至于为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田剑  曹昂 《科技资讯》2010,(15):220-220,22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开封市两所高等院校的非体育专业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消费动机主要是消遣娱乐和健身性需求。但体育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不够合理,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低消费阶段,同时在体育消费理念方面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发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提出了高校体育应把体育能力和个性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从教学思想、内容体系和方法等方面,确立大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对策和培养个性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验和数理统计研究方法,以武汉某所高校体育保健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1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与人际关系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高年级学生与大一新生学习成绩有显著性差异,稳定专业学生成绩与新办专业学生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水平较高,但极差较大,不同体育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3.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分析,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构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在对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课程模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从太极拳的特点、原则、姿势、阴阳刚柔、健身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剖析,旨在提高体育专业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五因素”人格问卷(NEO—FFI)简式版、情绪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东西部地区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22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困生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上未见显著的经济收入、性别差异;消极情感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显著负相关;生活满意度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显著正相关;积极情感与神经质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尽责性显著乒相关。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五种人格维度都进入了贫困生的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神经质入选消极情感回归方程。神经质和外向性入选积极情感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诚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4):155-157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分析,期待为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外研究生教育模式特点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其共同的教育经验同时,从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并为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对《新课标》内涵的理解入手,对《新课标》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教学能力进行探讨.结果认为:《新课标》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相关知识的完整探究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编教材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完美的动作示范能力、较好的教研能力与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新知识汲取能力、创造性反思能力、综合评价能力、教学预见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学能力,以做到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高校女生厌学体育课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注重教材搭配,改进教学方法等来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论高师体育生的能力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世界形势对学校体育的挑战,展望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联系各级学校对体育师资提出的新要求,加强高师体育生能力的研究是高师体育院系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对高师体育生 的能力结构进行论述,旨在为高师体育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