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伤情结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动因。以感伤情结为线索分析《长恨歌》的深层背景及价值取向,可以从爱情悲剧、时代悲剧和文化悲剧三个层面入手。情感破灭的失落、宦海仕途的渺茫溶入剧烈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使诗人产生无奈的喟叹和不尽的长恨。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悲秋情结的词人。他把文人的悲秋传统与词的缘情传统相结合,对悲秋题材作了词化的处理,并且通过刻意表现秋晚或秋夜的情景,强化了悲秋题材的感伤色彩。另一方面,柳永还以悲秋的传统改造了词的境界,在柔婉的闺阁之词外新开出了沉雄的江山之词。  相似文献   

3.
《东山词》中具有浓郁的感伤审美特征,感伤的内涵有对历史的追问与对生命的追问,对历史的感伤体现在咏史怀古词中,是词人对现实失望与政治理想失落的产物;对生命的感伤是词人的生活伤心史的写照。贺铸感伤心态形成的原因除了官场的不得志外,还与词人的任侠却多情的特殊个性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由于悲剧意识的渗透,抒写悲愤之情成为南宋爱国词的主要内容。南宋爱国词人悲剧意识的产生,源于南宋朝廷一贯坚持的求和外交政策所导致的国家、个人的悲剧命运;同时,悲剧意识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士人阶层的长期心理积淀所形成。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和《纽约客》小说集,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了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他继承中国古典感伤文学凄婉温柔的文学气质,把20世纪那特定动乱年代处于颓势的中国各阶层人们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历史哲学和文化高度进行审美观照,意在充分表现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悲天悯人的文化情结及其忧郁感伤之美,使当代中国文学得以拥有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6.
徐渭是晚明文学解放思潮的先驱,其一生的际遇悲苦凄惨,但他以奇绝怪异之笔,在诗里抒写其对矛盾蹉跎命运的不平和奋力抗争,也流露出感伤自悼的意识和情结,为明代诗苑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不幸的时代背景和充满磨难的人生经历形成了郁达夫孤独,苦闷、空虚的忧郁情结。这种忧郁情结,交织缠绕在他的小说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他的小说作品中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为风格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曾说《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而曹公这部呕血巨著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形象而大放异彩,更为增艳。黛玉之美,黛玉之才,黛玉之情,乃至黛玉之死都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她的风流、袅娜、聪灵、黠慧,集合了文人所有美好的想象,其中那清冷孤洁为世之藩篱所困的缱绻幽思更与文人郁郁不志注情笔端的情结颇为相同。因此黛玉的形象是诸多文人超脱心灵而寄托的一种美人影像,因其悲剧美获得的一种共鸣感。她不同于宝钗之润和端方,宝钗之影其实更代表了文人中一股出世入世皆游刃有余的一类人群,如苏轼、王安石等,而黛玉是志情孤洁的文人代表。本文试通过重析黛玉之美、黛玉之才、黛玉之死,以感性笔法试图碰触并寻求曹公笔下那一丝一丝游离的与孤洁文人暗合的情丝。  相似文献   

10.
被后世冠以"风余"、"诗母"之称的《古诗十九首》,堪称"风骚"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座诗歌艺术的丰碑。内容多写离别感伤、游子思乡、人生苦短、失意沉沦,其语言率真,情感温婉。这些充满感伤和愤慨的悲咏,又恰恰体现着那个时代失意士人难以割舍的忧生忧世情结。  相似文献   

11.
也论悲剧     
悲剧的魅力有其深刻的人性基础。在长达千百万年的人类种系进化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惨痛经历在意识深处积淀成了悲剧情结。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性恶”,而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形成的对苦难的适应和感应能力。悲剧情结在今天已不是一种生存手段,但却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情感。通过悲剧人物的不息抗争和不幸遭遇,悲剧情结聚敛起生命的张力,唤起生的渴望,在观众和读者的心里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2.
杨世宇 《科技信息》2008,(20):239-239
花间词人在情与理的冲突中,对宋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艺术特征上,以其感伤性、细腻性、刺激性和独特的意象组合,赋予了词最本质的审美特征,从而构成了词独特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3.
北宋初年的词人晏殊,其创作上承晚唐冯延巳,下启宋代婉约之词风,是词史上较为重要的一位作家。晏殊词现存《珠玉词》一卷,共130多首,而其中有句子明确表达出对于时光流逝之感伤慨叹的就有26首之多,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作品与前代的伤时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传达的执着的感时伤逝之情,及其所表现的作者的心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并思考。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是清季杰出的满族词人,其创作在词史上成就卓著地位显重。地出身华贵,少年得志,但他的词作却充满了感伤凄婉的情调。本文试从爱情、家世、境遇、社会诸方面探讨基凄婉词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文学情结“美国梦”的角度 ,通过威利·洛曼“美国梦”的幻灭 ,对儿子希望的破灭、他的自杀悲剧对家庭造成的悲剧影响的精神分析及剧本的结构分析 ,说明了他的自杀悲剧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悲剧 ,为“美国梦”唱出了一曲深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6.
在《半生缘》中,张爱玲所描绘的意象、场景,处处弥漫着压抑的阴气,悲凄的结局平添了丝丝的感伤。行文中,让人窒息的阴气与各种各样的“封锁”很自然地连接在了一起,处处体现着张爱玲的“封锁.情结和荒凉美学。本文即从“封锁”出发,探究《半生缘》中的“封锁”情结体现。  相似文献   

17.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7):11-15
从美国文学情结"美国梦”的角度,通过威利·洛曼“美国梦”的幻灭,对儿子希望的破灭、他的自杀悲剧对家庭造成的悲剧影响的精神分析及剧本的结构分析,说明了他的自杀悲剧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悲剧,为"美国梦”唱出了一曲深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是我国北宋词史上杰出的婉约词人,其出生相门却长期窘困的特殊际遇造就了他特有的品格与气质,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其作品多数沉浸在对爱情的感伤与往昔的追忆中,然而其诚挚的感情,精工表达技巧营造出的感伤词境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分别从政治际遇、爱情与理想几方面对其感伤词境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祜是中晚唐之交的著名诗人,在其宫词中留下了许多唐王朝由盛而衰转捩点上的标志性印记。安史之乱的爆发,陡然打断了大唐盛世霓裳羽衣的艳丽华章。曾经无比辉煌自信的皇朝只能沉浸在无限感伤的追思中,在“忆昔开元全盛日”的自慰声中蹒跚而行。而马嵬事变中的唐玄宗、杨贵妃无疑也成了诗人们反思历史、寄托哀思的最佳象征符号。在张祜宫词中,霓裳羽衣曲、华清池、马嵬坡,乃至玄宗时期的音乐、歌舞、乐伎、庆典等大唐历史转捩点上的重要意象,都成了张祜笔下盛唐情结的一种凭吊符号。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晏几道与歌妓绵邈真挚的的恋情,说明了北宋词人与歌妓们的爱恋是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以及婚姻自主意识和反抗礼教愿望的文化生活体现,由于社会上的各种道德禁律以及词人与歌妓间的身份地位等因素的阻隔,词人们的这种求真求爱的时尚和如诗般的浪漫,最终夭折,留下的是凄婉感伤和回味的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