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斯特·迈尔的弟子罗伯特·特里弗斯是一位有着传奇般人生经历的美籍犹太裔进化生物学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化生物学变革中涌现的最重要人物之一,是达尔文以来影响最大的进化理论家之一。他提出的互惠利他理论、亲代投资理论、特里弗斯-威拉德理论、亲子冲突理论等理论为行为生态学、社会生物学和进化社会科学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从进化角度来看,人们决策时使用的看似无意义的策略或许蕴含着进化适应层面上的深层意义。人们在很多重要的社会决策中并不追求效用最大。根据领域特殊性、生活史理论、亲本投资理论及性选择理论的相关解释,可以重新审视社会及经济决策偏好,发掘行为背后的深层适应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深层理性理论的框架下,关注个体差异等影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借助实证研究,解读决策的适应价值,为现实决策提供更完善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自然选择理论在行为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然选择理论在行为研究中的意义,存在着三种主要的误解,分别是:第一,人的行为是遗传决定的;第二,如果行为是进化而来的,那我们就无法改变它;第三,当前的机制是最佳设计.这些误解对于自然选择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不利.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这些误解实际上起源于对进化理论的决定论和目的论误读,而引起决定论和目的论误读的关键是关于自然选择核心概念理解的分歧.本文从对决定论和目的论误读的分析入手,对自然选择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4.
生态位视域中技术进化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化研究领域,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经验分析,在方法论上给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是一种结合多学科而建立的典型的技术生态位进化模型,从技术生态位到市场利基及技术政体的微观考察,再到技术-社会地景的宏观分析,SNM理论有别于生物进化类比的经验分析,其独特视野具有实证有效性和简单性的特征。一些隐喻概念和归纳尚不够精确,但其思想方法拓展了技术进化研究的经验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5.
麦独孤对"行为"的定义不同于行为主义的方式,他强调行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特征。麦独孤质疑"心智"是一个无法定义的概念,重视对本能的考察,并通过批判二元论导致的理论困难,将有关意识研究的形而上学引向了研究生物行为的实证科学。史学文献表明,欧美学界始终没有忘记麦独孤,对他的研究直到今天都没有间断过。文章最后提出,我们应该把麦独孤看作是当代进化主义行为研究的鼻祖。  相似文献   

6.
休斯的技术系统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斯认为技术系统的进化动力来自于系统自身具有的动量,但休斯的技术系统进化理论与多西的技术范式进化的内动力理论不同,他没有完全拒绝技术--社会建构论的合理要素.技术系统的进化是借助退却突出郜完成的.技术系统进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但其划界标准并不十分明确.技术系统进化的发明阶段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6):116-119
系统创新理论大量使用了进化论方法描述社会技术系统的转型动力和机制,形成了其自身的特定进化论范式和进化论哲学。这主要体现在其从间断平衡进化、准进化、共同进化三个方面将传统的技术创新问题置于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在创新的进化模式、进化路径、进化动力、进化关联等问题上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14-119
所谓进化论美学就是用进化适应性原理,即自然选择理论和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美和艺术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整体来看,美与进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体美的标准与进化动因,二是自然美的特质与进化环境,三是审美偏好的进化根基与文化介入。而艺术与进化的关系也要分为两大部分来考察,一部分是动物的"艺术"与被动进化,另一部分是人类的艺术与主动进化。通过运用科学美学的研究方法,进化论美学研究不仅突出了人类审美偏好的进化根基,而且还总结出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中,近亲通婚被认为足不好的,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但瑞典研究人员近日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进化》的最新研究表明,在自然界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 动物应避免近亲交配这一观点是在许多物种中进行的数百项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但事实证明情况要复杂得多. "人们认为动物在有机会的时候应避免你与近亲交配."斯德哥尔摩大学动物学研究员Raissa de Boer说,"但40多年来,进化理论告诉我们,动物能够忍受近亲繁殖的行为,甚至更喜欢在各种条件下与亲属交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生物学家开始试图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明人类利他行为,但却不愿意复活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残酷涵义.因此在其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群选择和亲选择理论,在群体和亲族的范围内解释了利他主义行为.艾利奥特·索伯和大卫·斯洛恩·威尔逊在他们<向着他人:非自私行为的进化论和心理学>一书中,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上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角,即将群选择理论精致化,细分为群内选择和群间选择.根据这一进化模型,尽管在群内选择中利己主义占有优势,但在群间选择中利他主义占有优势.从全球范围看,利他主义将得到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