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相似文献   

2.
关于绿色消费的生态哲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绿色消费是一个全新的消费理念。它既是时传统消费模式的反思批判,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有必要通过对绿色消费可持续性的生态哲学反思以及时现实格局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消费重要性的学术探讨,来更深刻地认识这一全新消费模式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以奢华淫靡、铺张浪费为特征的异化消费,无疑是浪费物质资源、导致能源危机、破坏生态环境、助长恶习、滋生腐败、损伤社会道德、贬损人类精神、传染妒忌心理、刺激人的贪欲、滋长人的私心、阻滞人类发展的毒痈。对此,我们需要站在生态学高度,弘扬自然主义、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和人类意识;倡导日常生活的简约原则、劳动闲暇一元论;塑造高尚人格;推广合理增长的经济模式,消除高生产、高成本、高消耗;使经济紧密联系人类的基本需求和最低需要,克服异化消费;抵制人类日益膨胀的欲望,消灭穷富分化,杜绝豪奢浮华,遏制人性蜕变;回归人的朴实本真,使其变得更具活力与强大。  相似文献   

4.
符号消费时代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生态设计主要关注产品本身对生态的影响,而缺少对使用者如何使用产品的考量,这可能会导致"杰文斯悖论",从而抵消产品本身的环保效果。另外,许多用品被处理掉往往不是因为"物理寿命"的终结,而是因为其"心理寿命"已经终结,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无论产品具有多么强大的环保性能也无济于事。在符号消费的语境下,这些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需要在生态设计中增加对使用者行为的考量,实现产品本身的环保性能和使用者的环保行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技术与人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的自主性逐渐增强,改变对象开始向人类自身扩展,甚至威胁到人之为人的存在.高技术时代科技与人的异化变得愈发严重.人类可能逐渐失去对技术的控制,会被技术奴役.在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人的异化非常明显.人文和绿色技术是高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重建类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危机是由人的失范行为导致的。人如果还有不是为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生存发展而破坏自然的失范行为,那就说明人还没有彻底摆脱动物的本性,人还不是真正的人,距离人的本质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探求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过于崇拜自然而失落了人,否定人的本质。“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把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价值观扩大到自然,实际上是削弱人的作用、人的特性,也否定了人的本质。只有以类为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7.
卡逊反对人类过度干预与破坏自然,让自然通过其内在机制达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是其自然主义诉求的真实写照,对人类环境知识短缺与功利傲慢自然态度的彻底揭露,其公平正义持续的环境道德观念是古老观念与现代思想的有机结合。《寂静的春天》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自觉推崇和积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认知范式,特别是整体主义和谐的生态思维方式,因为"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东西"。为此卡逊钟情于生物控制优先的全新技术理念和经济环境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改进了技术意味着进步,是多数技术史家的基本信念。本文分析技术进步论的困难,通过三个命题说明技术演化的异化性质,论证异化技术史观的合理性。在结语部分,从异化技术史观出发,提出对于技术运用的合理态度。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11-116
生态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新形态,技术的生态化为生态现代化提供了支撑。生态现代化进程中的技术发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复归到有机体的本源,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形成了基于绿色经济的新生产模式,在人和自身的关系上达到了人和自然的双向解放。生态技术范式形成的一般性规律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的生态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的文化危机,走出危机首先必须转变文化观念。文化观念的转变必然引领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而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坚持科学技术生态化发展,必将催生生态科技文化。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的文化价值取向,生态科技文化的兴起标志着科技文化发展的新阶段,代表着科技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关于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模式,绿色技术范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绿色技术范式的建构要以生态文明的逻辑旨趣为前提,而生态文明的逻辑旨趣包含了本体逻辑、价值逻辑、历史逻辑三个大的方面。基于生态文明逻辑旨趣的绿色技术范式建构也应当从技术本体范式、技术价值范式、技术制度范式三个大的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共相问题是逻辑学和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对共相本质的争论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了在该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三世纪,波菲利提出了关于共相的三个最根本的问题,但他没有做出结论。六世纪初,波爱修斯着力于用逻辑的方法再论共相的实质,但他的结论动摇于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之间,并最终归于柏拉图主义。他的这一结论加剧了对共相问题的争。  相似文献   

13.
游而牧之是游牧民族历史时期的经典生产方式,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根据草原环境、季节变化与草原承载力等相关自然要素做出的合理选择,游而牧之生产方式成为可能,正是游牧草原宽广辽阔的自然生态空间、丰富独特的自然生物资源、适宜驯养的自然野生动物以及人对自然与动物习性规律的掌握等基于自然选择原理基础之上的文化选择,也是不断适应草原地区恶劣自然环境、多变气候条件、牲畜繁育习性,并不断应对自然灾害侵袭,人与环境不断相互适应的精致选择、精准组合和精当创造。游而牧之生产方式有效地维护游牧民族生存发展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凸显其厚重的生态文明、生存智慧与生态哲学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多样性的再发现:从技术社会到生态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最终要求我们放弃"技术社会"的发展模式,走向以尊重、保持和发展多样性为基础的"生态社会".技术社会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生态社会的出现则是人类主体选择的结果.从技术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换,将标志着人的文化进化的一种成熟以及理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生态意识来源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存在,特别是基于生态存在的生态实践活动及其实践活动的生态化。从生态哲学维度审视,生态意识表征从传统意识遮蔽自然向现代意识彰显生境的时代转换,其深层实质乃是关于人们的生态存在的观念反映。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6.
音译是吸收外来语的一种手段,是用译入语的语音模拟源语发音的翻译方法,但音译绝不是机械的模拟。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语音系统,因而都有不同的韵律模式,音译时需要对源语的韵律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译入语的韵律要求。文章从韵律学的角度分析英汉音节结构、音步结构和节奏模式的差异,对音译词音节的合法性进行分析和阐释,并通过对音译词的音位选择、汉字选择和可译性问题的讨论,提出可供参考的音译标准。  相似文献   

17.
把自然因素列入价值体系将完善传统的价值观;把自然价值纳入环境教育体系不仅完善现行的道德体系,而且将引起办学模式和办学方向的转变,引起人类知识体系的转变。工业革命以前的价值观以损害自然的形式表现,具有“反自然”性质。在此价值观的误导下,环境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应该探讨如何有效地完善现行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现代逻辑肇始于莱布尼茨,在布尔和弗雷格处发生了分流,形成了所谓的逻辑的代数传统和逻辑的语言传统,然而,无论是代数传统亦或者是语言传统都与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纲领(即:"作为科学、数学和哲学"的基础)相去甚远。在图灵机理论中,图灵核心阐述了"自动机"和"指令表语言"这两个概念,这两者很好地契合了莱布尼茨关于"理性演算"和"普遍语言"的构想,可以说,图灵机理论最为接近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纲领,也跳出代数传统和语言传统,另辟蹊径,形成了一种新的"作为计算的逻辑"传统(也可以称为"计算传统")。"作为计算的逻辑"实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向","以往的逻辑"是当仁不让地以人类为主体,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思维、自然语言种种,"作为计算的逻辑"则是将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主体,研究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方式以及人与计算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世界的划分,有本体论层面,也有逻辑学层面,还有这两个层面的纠缠。纠缠形成悖论,无论是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还是此前的一元论、二元论,以及后来诸多形态的世界4理论,都为这种悖论所纠缠。世界的划分者主要留意的是对于世界的本体论划分,然而划分却有很深的逻辑学内涵。从世界4的话题出发,关注划分的逻辑学层面,以及本体论和逻辑学层面的微妙关系,正视、接纳和解放悖论,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