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物的意向有"被指"和"能指"两种状态。前者涉及人工物的意向源及其变现问题,即人工物是人类意向的凝结物,其意向主要源于设计者和使用者,是设计者和使用者使其由虚在走向实在,由非存在走向存在。人工物的"被指"状态决定人工物的意向具有外生性。而现代人工智能的介入,使人工物的意向具有了内生性。但内生意向以外生意向作为基础。后者涉及人工物的意向功能问题,即当人工物被变现以后,它也必然会以上手状态而指向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从而进一步实现人改造自我、他我以及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技术中介理论认为技术对人的感知和行为发挥着调节作用。维贝克在道德物化思想中进一步提出,技术人工物作为道德能动者,能够对人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道德意义上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从伦理实践进路来看,技术人工物的引导功能侧重于主体性的"个人-德性",有助于个人德性的塑造和养成;而规范功能侧重于主体间的"社会-秩序",强调社会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规范。尽管技术人工物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仍需理性对待其在伦理实践中的局限性。总之,道德物化从"后人类主义"的视角,提供了一种新的伦理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3.
技术时代,考察人技关系不仅成为哲学的重要论题,亦成为面向技术境遇的生存论题。维贝克"技术道德化"思想是当下考察人技关系的典例,自身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从现象学维度考察维贝克"技术道德化"思想,以人的技术生存为逻辑原点,尝试消解其理论困境,重构人本主义技术伦理,进而重塑面向技术境遇的生存态度。  相似文献   

4.
技术人工物在其价值的现实呈现中存在价值模糊现象,主要表现为价值认知的由自、价值抉择的偏狭以及价值敏感的冷漠三个方面。传统责任伦理在应对价值模糊带来的挑战时,往往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面临某些伦理责任危机,它们集中体现在技术价值共同体内部价值相关者的伦理责任失度,即设计者的价值知识责任失衡、决策者的价值权力责任失当以及使用者的价值反馈责任失位。对此,以一种新的视角为技术价值相关者构建具有道德合理性的技术价值责任思维范式,形塑以责任自觉为导向的技术价值至善态度,完成其在伦理责任层面社会意志与主观意志的内外协调统一,不失为超越技术人工物价值模糊所引发伦理责任危机的一种可能的思维进路。  相似文献   

5.
关于“技术人工物”本质规定性的探讨,历经了“二重性”“三重性”“意向性”和“系统性”等多个阶段。日益深入的研究,揭示出广义的“功能”“意向”或“合目的性”也是技术人工物的本质规定性。霾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地域性。城市霾是一种技术人工物,具体表现为:技术产物作为其主要来源;技术工具和方法作为其监测和检测手段以及分析方法;技术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以及技术进步作为治理城市霾的主要力量。作为技术人工物的城市霾的资本化,是通过与之伴生的空气净化器这类技术人工物来间接实现的。人们对城市霾的“间接消费”反映出其消费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掩藏于这种片面性和局限性背后的生态危机和生活方式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6.
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人工物中,成为技术治理不可忽视的难题。本文运用技术现象学还原法,通过对智能人工物的价值与责任问题源起与范围、责任分配的追溯。梳理出技术内在关系进路、混合式系统进路和价值敏感设计进路三种技术治理路径。以期为智能人工物的技术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Technology moves us to a better world. We contend that through technology people can simplify and solve moral tasks when they are in presence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possess a diminished capacity to act morally. Many external things, usually inert from the moral point of view,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so-called moral mediators. Hence, not all of the moral tools are inside the head, many of them are shared and distributed in “external” objects and structures which function as ethical devices.
Emanuele BardoneEmail:
  相似文献   

8.
网络伦理难题和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网络社会一方面为人类展现了美好的“数字化生存”的前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社会结构缺陷,社会规范脱节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了观念的、规范的和行为的三个层面的伦理难题,与此相适应,网络首先建设必须从道德观,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入手,惟其如此,网络社会才能在有序中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科学主义是主流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到专家决策的背景认知观。同时,现代科技的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伦理风险及其背后的知识博弈、利益博弈和道德博弈等也要求我们必须反思现代专家系统的各种困境及其出路。一般说来,当前专家系统主要面临专家界定的模糊性、专业权威的挑战性、专家决策的风险性三大困境,并遭遇到利益、良知、责任、认同等多种价值排序和伦理拷问。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专家困境进行解读,引入道德过滤器对于专家界定的考量、道德想象力对于专家权威的分析、道德运气对专家决策的责任甄别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诠释专家系统的现代境遇,从而实现专家困境在政府、市场、公共领域之间的结构平衡和道德超越。  相似文献   

10.
可用性表征技术人工物在客观上与主体需求相符合程度,它经由三个阶段生成,促进技术人工物主客体的分化与联合。可用性以设计者的意向赋予人工物的潜在功能与使用者在操作中实际能发挥的功能两者间的比较为反馈,对技术人工物主客体互动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已有关于技术人造物的本质认识主要存在客体和工具两种隐喻,始终囿于自然与社会、人与物的二元对立思维传统。基于反二元论的立场,拉图尔依托对现代性的批判与符号学思想,提出了技术人造物的行动者网络隐喻。立足行动者网络隐喻,拉图尔提出了"实作论"以还原技术人造物的历史质,创新"技术解释学"以还原技术人造物的关系质。  相似文献   

12.
Webcams to Save Nature: Online Space as Affective and Ethical Space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way in which websites of conservation foundations organise the affective investments of viewers in animals by the use of webcams. Against a background of??often overly??general specul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nic media on our engagement with the world, it focuses on one particular practice where this issue is at stake. Phenomenological investigation is supplemented with ethnographic observation of user practice. It is argued that conservation websites provide caring spaces in two interrelated ways: by providing affective spaces where users?? feelings are evoked, articulated and organised; and by opening up ethical space where the beauty of animals appears as an incentive to care. As an alternative to thinking of on- and off-line places as clearly delineated and of bodies and technologies as separate entitie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rajectories of engagement that cut through these in various directions. In actual acts of looking and being affected, users, animals, places and technologies are intimately entwined. The article further suggests how focussing on trajectories of involvement can be developed to evaluate various websites and their user activity in relationship to clearly defined goals, e.g. conservation goals.  相似文献   

13.
科技评估分事实和价值两个维度,当前我国科技评估重视事实意义上的效果评估,忽视价值层面的伦理评估。科研人员面对伦理困境时的选择行为是伦理评估的直接对象。科技伦理评估要回应公众的伦理诉求,调查公众伦理选择是必然路径。为了使公众的伦理选择更真实,应使公众置身于设定的科技伦理困境中进行选择。以真性伦理困境和假性伦理困境两个维度设计量表,探明公众伦理选择情况,结合理论分析,对我国科技伦理评估提出六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用无人驾驶技术以程序设计的方式,使得原应借助个体本能加以解决的问题具有更多的伦理意味,使得以往的理论争议在实践中更直观、更真实地呈现出来。相较于其他科学技术,与之相关的伦理难题在问题实质、抉择性质和行为属性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评价过程中,理应充分考虑情感等因素的重要作用。就其影响而言,被程序化的价值抉择不仅有可能使伦理判断和生活理念趋于同质化和平整化,而且会对现行的道德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当代社会发展的盛况,衍生出责任成为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在与外部的关联中证明其正当性;与此同时,责任的"漂流性"相随而现,并对前者的正当性提出了质疑。因其复杂性与重要性的特征,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被置入到思考的中心。面对现实的诸多困境与诱惑,科技工作者对责任要求的承担难以经受考验。而产生问题的根源则是责任能力的隐蔽。责任能力要求转向内在自我的思考,切近道德关切。因而,通过道德关切,获得责任能力,以此能力和力量,面向质疑,在与外部的关联中担当责任要求,是身处困境、诱惑的科技工作者如何承担责任的现实路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推类"逻辑的归纳特性剖析表明,中国古代有归纳逻辑,作为一种非形式逻辑,其推理类型具有不同于西方归纳逻辑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推类的价值相关性上.从逻辑系统看,伦理推理是中国古代归纳逻辑的基本推理系统.儒墨对丧礼的不同推论表明,伦理推理具有三个特征:大前提有较强语境敏感性;推导一般不具演绎有效性,更具概率性;类比是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