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山西上党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器乐组织形式和演奏形式。"八音"是中国内一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上党八音会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所以称为八音会。但后来又增加了巨琴、二把、二胡、扬琴等。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有的又加进了部分西洋乐器及电声乐器,如小提琴、电吉它等,形成了更为丰富多彩的乐队组合  相似文献   

2.
"箫"是中国文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龚自珍诗词中被多次使用,且与"剑"形成了一对具有对比意义的组合.在龚自珍的诗中,"箫"常被看作是诗人忧国忧民和不被朝廷重用的幽怨之音.此外,龚诗中的"箫"还有更多的内涵:孤独的倾诉和另一种人生理想的寄寓.  相似文献   

3.
乱弹笛子属于本剧种特有的专用笛子,它的规格比同调通常笛略大一些,音色比较宽厚、圆润、洪亮、清脆等特点。乱弹笛子有两种样式,一种是六孔笛(六个按音孔),一种是特有的七孔笛(七个按音空)和双膜七孔笛(两个膜孔)。我国七孔笛的历史,从战国到现在至少有2200多年。19世纪至20世纪,在河北乱弹领域的文献中也有记载。笔者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采访,将乱弹七孔笛以及它的型制、功能和在乱弹伴奏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作以粗浅探讨,以便对乱弹音乐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箫是一种乐器,演唱曲子词时常用来伴奏。箫吹出的曲调多样,又具有"哀怨"的基质,这使它在诗词中成为一种文化内蕴丰富的意象。文人们又凭借箫声内涵丰富的特质,营造出情景交融的别样的意境。人们借助它为宴饮助兴;人们用它来寄托内心情思,抒发感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和文化的沉淀,箫逐渐有了独特而稳定的文化意蕴,成为萦绕在文人骚客们心头的遗响。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它在我国南方流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血吸虫病的猖獗,使许多村庄十室九空,田园荒芜,成了"无人村"."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箫疏鬼唱歌",这正是旧中国农村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发动人民奋战瘟  相似文献   

6.
"山阳笛"产生于向秀的《思旧赋》,该典故有邻家笛、山阳闻笛、山阳怨笛等多种表现形式。"山阳笛"内容上带有怀旧的意蕴,情感上有悲凉、压抑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无孔笛是少有的嗓振气鸣乐器,音色独特。壮族无孔笛在发展历程中慢慢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该乐器的制作也已经失传。该文是对覃国伟教授改良的无孔笛的研究,阐述了创新型壮族无孔笛的改良方式、声学研究及运用。在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本土音乐文化也在进步、转变、适应。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进的音乐文化,更要对我们本土的音乐文化和优秀的少数民族乐器进行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正>8000年前的骨笛在河南省博物院一楼展厅,摆放着一只约有8000年历史的骨笛,被称为"中华第一笛"。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河  相似文献   

9.
连箫是土家族地区民间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一项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通过对地宝土家族乡连箫艺人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其在起源、歌词、制作工具、演唱曲目、表演方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价值。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连箫文化面临消失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贾湖骨笛和河姆渡骨哨等史前乐器的出土将中华民族的音乐史提升到了七千多年前,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史前音乐文明的一系列思考,诸如:最早出现的笛是骨笛还是竹笛;为何在早期史前文明的考古中少有发现竹笛,而在后期文明的考古中却没有再发现骨笛等.文章通过笛子的选材、制造工艺、本身承载的社会信息等角度对骨笛和竹笛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在音乐史的发展历程中,从骨笛到竹笛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两空间笛沙格构图成透射时的透射比问题,它是继两空间笛沙格构图成透射的条件及透射定位参数的确定问题之后,针对透射参数的研究.在过去研究工作基础上,运用几何分析方法,得到了求两空间笛沙格构图成透射时的透射比的计算公式,给出精确计算结果.将两空间笛沙格构图成透射的参数补齐.得到的透射比公式中含有耦合配位三角形中的几何关系,使透射比的表达更加简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两空间笛沙格构图成透射时的透射比问题,它是继两空间笛沙格构图成透射的条件及透射定位参数的确定问题之后,针对透射参数的研究.在过去研究工作基础上,运用几何分析方法,得到了求两空间笛沙格构图成透射时的透射比的计算公式,给出精确计算结果.将两空间笛沙格构图成透射的参数补齐.得到的透射比公式中含有耦合配位三角形中的几何关系,使透射比的表达更加简明.  相似文献   

13.
《紫箫记》是汤显祖最早的剧作,演李益和霍小玉悲欢离合事。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来看,此剧当属于正剧,可是《紫箫记》读来有种淡淡的感伤情绪。这是因为他采用了可以"引发怜悯与同情"的悲剧处理,其明显特征表现为引起是悲剧冲突主体目的的合理性和平静的基调和冷处理的手法。以致全剧虽以大团圆结局,却笼罩在淡淡的幻灭感之中,营造了人生如梦亦如幻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侗笛     
侗族有芦笙、琵琶、竖笛(即侗笛)、中腿琴等四大民族乐器。侗笛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竖吹的管乐。侗笛的产生据说是禾杆笛演变而成。过去,每当剪禾把的季节,梯田里总是一片欢腾。从小受到侗族文化艺术熏陶的勒温们(侗语即孩子),在劳动之余或放牧时,细心挑选着又粗又壮的禾杆,模仿芦笙师傅做的芦管,用禾剪在禾杆的一头划开一块,作为  相似文献   

15.
释析《夕阳箫鼓》的钢琴演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介绍《夕阳箫鼓》曲名的衍变和历史影响出发,并从民族音乐特色和作品的艺术特点入手,论述了如何运用钢琴演奏技术来表现此曲的内容、丰富它的艺术表现力,其真正意义在于不断地挖掘中国传统音乐的无限深邃的神韵和意境。  相似文献   

16.
从"者也"到"是"意味着一种新的诗学形式的产生.这种探索诗的本质的方式既不同于中国古代"大而化之"的把握对象,也不同于西方对概念边界的严格区分,它是中西杂糅的具有中国现代特殊品质的生成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四川的北部,或者用另一种更为贴切的说法,在青藏高原的东缘,座落着一个小小的县——宝兴。它面积只有3100余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然而在中国动物学研究史上,恐怕再难找出一个县,能够具有它那般显赫与辉煌。宝兴旧称穆坪,直到本世纪初才成为一个县。山高谷深是它自然地理上的最大特点:北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发展实际并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一条"人间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为世界治理作出时代思考的一套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实践之中。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在于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它绝不是"飞来峰",也不是"舶来品",而是富有"中国味"、具有"中国魂"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王飞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4,(1):137-138,166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黎英海先生根据中国古曲改编而成的经典作品。这首乐曲在写法上,吸收了琵琶、箫、古筝等乐器的演奏技法特点并加以丰富;在风格上,保留了原曲的古朴和典雅;在旋律上,既保持了原作的风格韵味和基础,又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性格。堪称是将西方现代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一个典范。本文将从乐曲的引子、主题、变奏及尾声四个部分分别对乐曲的意境及演奏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作家因人生阅历以及创作经验的不同,在奔赴延安前心态各异。洞悉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道路嬗变的脉络和原因。在艾青、丁玲、萧军等奔赴延安的中国现代作家中,何其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追求报告文学写作,想通过奔赴抗战前线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文学,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战;另一种是追求进步的心态与精神。这种体现是他抗战前作品中蕴含着“激进力量”和追求进步的热情。再加上吴伯箫、杨吉甫等革命友人的影响,加速了何其芳奔赴延安的过程。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中。这也说明,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前的文人心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