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夜间太晚进食往往被认为会"伤胃"甚至引发胃癌。事实真的如此吗?"很多人认为,太晚进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因为经常在夜间进餐会使胃黏膜得不到及时修复,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会引发胃癌。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胃黏膜在夜晚修复?流言中提到,夜晚是胃黏膜细  相似文献   

2.
正食用樱桃核会中毒、常食臭豆腐易患肝癌、玩偶镎元素超标致孩子脸部溃烂……这些与健康相关的谣言,应该谨慎视之!谣言一食用5颗樱桃核就会中毒近日,一则"女子食用5颗樱桃,咬破樱桃核被毒晕"的消息在网上传播,更有甚者说食用5颗樱桃核就会带来致命的威胁。那么,甜美的樱桃我们还能放心吃吗?万一不小心吃下樱桃核会不会中毒呢?  相似文献   

3.
神奇的酵素?     
正商家们关于酵素功效的宣传的确没错,但他们不会告诉你,口服酵素不仅一点用都没有,还可能引发中毒。近年来,酵素在消费品江湖中悄然"崛起",备受追捧。随便百度一下"酵素",就会发现此产品功效多多、包治百病:既能美容、瘦身,又能抗衰老、抗癌症……简直非人间所有。"世卫组织推荐""诺贝尔奖获得者研发""正在风行全球的抗衰老革命"等光环,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那么,酵素是什么?它真的这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吃菜中毒已成为众目昭著的大问题,蔬菜本来无毒,毒物来自蔬菜食品中的毒物残留。根据全国各地多年检测结果;武汉的小白菜“六六六”残留量曾超过国家允许标准的10倍;DDT残留量曾超过7.5倍;南昌市包心菜、小白菜的乐果残留量曾超标8倍;张家口市包心菜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超标3倍多;西安市检测结果,也发现黄瓜、甜椒、番茄等多种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据报导,杭州市1995年因吃菜中毒送入医院紧急抢救的多达300人左右,此事令市民震惊,要求提供“放心菜”呼声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5.
以随机抽样为主,2年来采集蔬菜样本684个进行农药残留速测,超标样本60个,总超标率8,8%。就农药超标率按采集年度、作物种类、采集地点排序分析,我市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率进入大幅度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6.
蔬菜生产中农药残留的危害性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残留的产生与农药性质、使用方法有关,农药超标危及身体健康、影响蔬菜生产和出口贸易.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问题,要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加强残留检测和法制管理来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蔬菜生产中,喷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仍为不可不用的必要措施。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蔬菜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残留物亦为无法避免的事实。严重的超量残毒可造成急性中毒,而较轻微的残留量,也可导致多种慢性病。近年来肝病和癌症病例增多,农药残留即为其原因之一。据报道,在印度尼西亚大约有五千万人口患有农药的慢性中毒症,这是这个地区滥用农药的必然后果。我国目前虽无系统的普查和统计数字,但相信亦会有相当的数量。造成农药污染蔬菜及食用蔬菜中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产、运、销各个环节,如蔬菜种植、田间病虫发生、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蔬菜的销售方式、蔬菜上农药残留检测等。因此,只有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才可解决食菜中毒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析蔬菜农药残留问题解决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石金 《科技信息》2011,(13):385-385
农药是用来控制蔬菜病虫草等害的一种特殊商品。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能保证蔬菜安全生产,获得丰产丰收。但是,使用不合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农田生态破坏,农作物药害,蔬菜产品品质下降,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本人根据工作实际,谈一谈农药残留问题解决的途径。1蔬菜农药残留现状蔬菜残留农药,是指蔬菜在喷施农药后残留在蔬菜表面的农药及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和反应杂质的总称。蔬菜大多数生长期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绿色壁垒"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甚至屡屡成为全国关注焦点.2010年2月,海南豇豆水胺硫磷残留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食品安全讨论热潮.众多媒体及民众将声讨的焦点集中在高毒禁用农药的监管无力上,却忽视了引发食品安全中农药残留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0.
癌症会传染?     
<正>"近来,不断有人传言"国外知名期刊有数据显示癌症可能传染",引发网上一波波的讨论热潮。那么,癌症真的会传染吗?2015年4月,国际知名期刊《细胞》(Cell)杂志发表论文称,将患有白血病的软壳蛤的血细胞注入健康的软壳蛤中,其中一些蛤会不幸中招,患上白血病(即血癌)。论文刊载后,"癌症可能会传染"的传言迅速传开,引发了大众恐慌。实际上,这并非关于"癌症会传染"的首个流言。早在2014年11月,美国学术期刊《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就曾发表论文称,"乳腺  相似文献   

11.
集美区生产基地蔬菜农药残留监测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厦门市集美区生产基地的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对2012—2014年厦门市集美区生产基地6大类蔬菜的52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并通过食品安全指数模型与风险系数模型对检出农药分别开展了暴露风险评估和预警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集美区生产基地蔬菜的农药残留污染状况易受时令季节的影响,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大小表现为:茄果类>叶菜类>瓜类>豆类>根茎类>其他类;所检测的52种农药中有22种农药被检出,3种农药超标.风险评估结果表明,3年中各种农药对消费者健康的整体危害程度都处于低风险,总体上厦门市集美区生产基地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关于这几种食物,你真正了解吗?"有传言称,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籽、菠菜、猪肝、牛羊肉、腌菜泡菜、油条这几种食物对人体有害。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让我们认真了解一番。  相似文献   

13.
<正>流言01:很多人担心从市场上买来的蔬菜瓜果有农药残留,于是在吃之前对其进行各种洗涤。最常见的就是人们总喜欢在冲洗蔬菜瓜果时加点盐,并认为盐能去除表皮残留的农药。甚至有些商家还专门推出了蔬果洗涤盐。真相:盐是百味之王,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如果烹调或凉拌菜不添加盐,那简直是无从下口。但"盐水可有效祛除农药"之说没有科学依据。因为盐的化学成分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化学成分发生反应,所以用盐水来浸泡果蔬,实际起作用的是水。其实去除蔬菜瓜果之后的农药残留,只需用清水反复充分洗涤即可;倘若实在想往水  相似文献   

14.
平时流传的各种关于大脑的“流言”有科学依据吗? “大脑只被利用了10%”、“锻炼大脑,开发智力”、“吃鱼会变聪明”……目前,在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关于大脑的说法。其中也包括缺乏科学依据的流言,这些流言被称为“神经神话”。那么,要鉴别这样的流言是否科学,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做的是,获取关于大脑的正确知识。  相似文献   

15.
正射电望远镜是如何探秘不可见的宇宙的?地球深部是什么样的?地震、火山和地球之间有什么关系?UFO和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吗?我们可以去哪里看最酷的野生动物呢?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想参与到这些精彩的科学话题的讨论中来吗?想听一听专家怎么解读这些问题吗?如今,由贵州省科技厅主办,贵州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海淀区中科科学文化传播发展中心支持的"黔灵科技讲堂"系列  相似文献   

16.
要生产无公害蔬菜,首先要以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为基础,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措施,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其次是有选择性地选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把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规定标准以下,确保生产出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各种谣言在世界范围内肆意散播,搅得人心惶惶。然而,这些说法是真是假,谣言又如何被粉碎?2012年对"谣言"们来说注定不平凡,起码关于"世界末日"的谣言,就弄得"人心惶惶"。除此之外,"45天速成鸡有害""蹲着上厕所比坐马桶更健康""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有害健康"等流言,在很长时间内,也是四处招摇。最近,有相关媒体对"2012十大谣言"盘点。让我们看看这些谣言,你扛得住吗?  相似文献   

18.
正"隔夜菜会致癌?真相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随着"一家三口检出癌症因常吃剩菜"等新闻在网络大肆传播,有些人对剩菜也形成了一个共识:隔夜菜里面的亚硝酸盐超标,吃了隔夜菜会导致癌症发生。那么,亚硝酸盐是什么呢?剩菜里含有的亚硝酸盐真的会致癌吗?人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剩菜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5年至2010年衡阳市蔬菜水果质量安全例行抽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衡阳市近年来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指标整体上控制在全国农药残留超标率10.0%规定范围之内。2~7月,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率很低;8~10月,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上升,并且超标品种主要是豆类、叶菜类等蔬菜。建议加大检测力度,加强农药的监督管理,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蔬菜水果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有的农民为使果蔬丰产增收,往往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在禁用期内旋用高毒农药.这些化肥、农药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果蔬上,人吃了以后便会导致食物中毒,或在体内积聚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中毒症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愈是新鲜的果蔬,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愈浓,对人体的危害就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