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芒托学院——欧洲近代科学建制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芒托学院在美第奇家族的支助下,院士们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这标志着新的科学从业方式的诞生。院士们把重复已经实现了的实验和探索新知的实验置于学院实践活动的重要位置,并利用制造的新仪器对自然现象进行重新再现,从而促使机械论新自然观的形成。院士们的实践活动不但对认知目标负责同时也对社会目标负责,这又标志着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伦理化的轨道。西芒托学院的制度化模式后来成为伦敦皇家学会和巴黎皇家科学院科学建制的范本。 相似文献
2.
法兰西科学院:欧洲近代科学建制的典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兰西科学院依靠皇家研究基金的支持,使院士们在有组织的科学工作中相互合作,组织和合作从开始就成为一种制度.同时,科学院始终重视确定和实证的事实,把思辨精神拒之门外;院士们习惯于把纯粹科学研究建立在演绎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现代分析精神;由于法兰西科学院制度成功运作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它成为欧洲近代科学建制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大科学工程内涵入手,首先介绍了大科学工程特点、分类,然后介绍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内涵、目标和管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路,并按照大科学工程生命周期分别阐述各阶段档案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6.
乔治·埃勒理·海耳是美国天体物理学之父,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关于太阳光谱和恒星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为20世纪古典天文学向现代天体物理学的转化和太阳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是一位科学事业卓越的组织者、一位造诣极高的仪器制造专家,特别是他所推动和主持建造的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马山天文台100和200英寸望远镜,实开超大型科学仪器制造的先河,标志了美国大科学时代来临.这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大科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根据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雅斯贝尔斯批判了现代“科学哲学”倾向和“总体知识”冲动,揭示了科学的概念、范围和界限。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既不能是同一个东西,又不能互相反对。唯当把哲学与科学严格地加以区别开来以后,才能纯粹地保持二者之间的不可分离的联系,才能达到二者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本文抛开哲学层面的一般争论,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近代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价值关系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评论.从中不难看出,在近代科学刚刚诞生时期科学发展的特点、科学的地位以及科学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微妙的变化,这对于我们透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李醒民教授所著《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上卷、下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是由其三大内涵——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形成的三维世界。科学论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多维度的透视。本书作者在研读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
11.
大科学装置作为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其科学价值毋庸置疑。但作为一项需要大量公共资金投入的工程,在很多时候,大科学装置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文章在综述国际学界对大科学装置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分析大科学装置经济与社会影响的理论框架,以此作为全面评估建设大科学装置所使用财政资金绩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学的学科划界问题:从科学哲学中关于科学的划界标准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是现代科学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这就会有些学科的划界带来困难。心理学自从哲学中脱胎出来,就一直面临其划界问题,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14.
科学文化与近代教育发展——兼论科学教育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且还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即科学文化。正是科学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传播成为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之一。本文从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的角度,对近代科学诞生以来教育的发展及其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科学文化对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的共识是:科学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从而也主导着技术,其哲学基础是科学实在论。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建构论的出现,技术逐渐取代科学,占据主导地位。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主导权之争实际上是基于不会有答案的实在论与建构论之争。从科学实践的角度,基于辩证的新本体论的技科学,则会消解这种无果之争。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中国基础科学》2012,14(1):3-6
由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办,《科技导报》、《中国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刊》和《中国基础科学》4家杂志承办的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于2012年1月17日揭晓。"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利用强激光成功模拟太阳耀斑的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成功转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样细胞"、"显微光学切片层析成像获取小鼠全脑高分辨率图谱"、"设计出兼具低场高灵敏和高场大磁电阻的硅基磁电阻器件"、"揭示梯度纳米晶铜本征塑性变形机制"、"揭示Tet双加氧酶在哺乳动物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石墨烯三维网络结构材料"、"阐明冰期-间冰期印度夏季风变迁的动力学机制"和"实现碳纳米管的高效光伏倍增效应"等10项由我国科学家完成或为主完成的重要研究进展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多年的积极倡导,循环经济逐渐在全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种值得推广的循环经济案例也正在陆续创现,令人心慰。 相似文献
19.
20.
大科学项目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近来逐渐增多,并成为许多国家科技战略和科技管理的焦点,特别是以多部门、多国家共同合作为特点的分布式大科学项目,正逐步成为未来大科学项目组织实施的主要组织形式。但由于分布式大科学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其资金来源不尽相同、研究活动场所比较分散,因此,其管理和协调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在实施大科学项目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第一个成功组织实施的分布式大科学项目,对其国家决策、组织管理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无疑会对分布式大科学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