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作为四大药材产区之一,苗药也位列四大民族医药之中。贵州中药尤其是民族药立足黔中,敞开大门,将现代化进行到底6月20日,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领域首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半夏、何首乌、金钗石斛等八种药材规范化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进行课题验收。其中,由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半夏、何首乌、续断、头花蓼4种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医药传承危机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基于大量实地调查,并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本文主要针对贵州、四川、内蒙古、西藏等地的侗医药、苗医药、彝医药、蒙医药、藏医药等,对民族医药的传承机制及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民族医药主要有祖传、师传、自学和学院教育等4种传承机制.影响民族医药传承危机的主要因素有:传承人老龄化,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现代文化的冲击,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习惯法、语言文字以及传承机制等内部根源.研究还发现,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民族医药传承机制可以从传统传承(祖传、师传为主的传承方式)向现代传承(以学院教育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要围绕将中药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目标,依托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和民族医药特色,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载体作用,优先发挥原材基地、民族制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月23日,中国苗医苗药之乡·四川兴文县医药产业推介会在成都举行,兴文县与多家单位签署7项合作协议,投资24.8亿元发展药材种植、制药、医联体、康养旅游等产业,打造中国苗医苗药之乡。据悉,全国三家苗医药研究所之一的四川兴文县苗医药研究所,已收集整理苗医药标本108种,收录、抢救方剂106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苗药为代表的贵州民族药产业快速发展。商标作为贵州民族药知识产权保护重要途径之一.对贵州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贵州民族药商标的获得与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贵州自古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其中以苗族、布依族,侗族为主。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贵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医药理论,尤以苗药体系最为完善,也最为出名。作为中国经济梯度和产业梯度的最后一级,贵州想要搭上即将在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趟经济高速列车,必须着眼于一个或几个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的重点扶持,而苗药生产无疑是其中之一。文章从贵州苗药产业的实情出发,运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主导理论,分析贵州苗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李婵娟 《科技信息》2013,(9):300-300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充满民族特色的保山市,本校的中药专业具有地理和资源的特色优势。本文围绕中药专业如何融入少数民族医药特色展开探讨,寻求多种教学形式,以期有效地将民族医药融入到中药专业的学生培养中,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使少数民族医药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上业已掀起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热潮,传统知识相关问题已倍受各国际论坛关注。国内以传统医药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研究热早已悄然兴起,现整理出18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资料,相继建立了一批民族医药的理论体系,如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国家也正着力扶持六大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即藏、蒙、维、苗、傣、彝医药产业。民族医药研究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献收集、古籍整理、经验汇总和理论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近三千三百万人口中,汉族人口有二千一百余万,少数民族人口有一千一百余万。这里居住着苗、布依、侗、水、仡佬、彝、土家、壮、瑶、回、满、毛难、羌等十多个民族。在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苗、布依、水、侗、花佬等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贵州高原民族的发展史,始终影响着贵州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对贵州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以后第二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此时,居住在贵州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催人、夷人、…  相似文献   

10.
像一丛怒放的山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像一支报喜的乐曲,奏响民族医药的乐章。记者慕名来到贵州民族医药研究所,该所座落在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乌当顺海),四周林木繁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搞清了贵州药用裸子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收集与资料考证及标本鉴定相结合。结果发现贵州现有药用裸子植物41种5变种,其中9种为贵州药用裸子药用植物新资源,7种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3种为《贵州中药资源》误载、4种拉丁学名为异名。  相似文献   

12.
对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药标本馆馆藏标本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药标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应用SQL server2005和ASP作为开发工具,采用B/S结构,开发了基于Web的中药标本馆数字化平台。通过建立中药标本馆数字化平台,实验管理员可对学院中药标本馆馆藏标本实施高效管理。同时,学院师生用户可以以标本的科、药名的中文名或者采集号等为关键词在平台上进行标本信息检索。经过平台管理员的审核,师生还可以上传标本信息和图片,并发布鉴定结果。中药标本馆平台的建设为学院师生、中医药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有效、快速的学习研究资料查询平台,实现了学院馆藏中药标本的共享,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发扬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飞飞 《大自然》2013,(4):28-30
据史书记载,瑶为东夷之后,依山而居,是我国南方古老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大凡依山而居的民族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植物识别能力,靠山吃山,人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丰富的民族医药体系。瑶药便是驰名中外的一类,相关医药论著已多达数十部。瑶药中最具代表性和民族  相似文献   

14.
万明香  何顺志 《贵州科学》2005,23(4):5-7,12
通过野外考察、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基本搞清了贵州壳斗科、荨麻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壳斗科、荨麻科药用植物共84种6变种,其中21种5变种为贵州药用新资源,《贵州中药资源》中记载的4种为误载,12种为拉丁异名。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9,(6)
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族医药产品暨科研成果推广研讨会5月28~30日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来自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的30多家民族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代表50多人参加,并带有100多种民族药产品和科研成果到会展示。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近20位各民族医药学的专家。他们就民族医药的可持  相似文献   

16.
《遵义科技》2009,37(5):96-96
贵州森邦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贵州的确神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药、保健品、酒的多元化生产企业。公司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遵义县龙坑镇),是遵义市医药龙头企业。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文明乡镇企业”、贵州省医药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民委认定的“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相似文献   

17.
贵州蕨类药用植物种类与地理分布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搞清了贵州蕨类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采用野外考察、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结果发现贵州现有蕨类药用植物352种11变种3变型,其中59种3变种2变型为贵州蕨类药用植物新资源,1种为贵州蕨类特有药用植物,23种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贵州中药资源》中记载的11种蕨类药用植物为误载,贵州不产。  相似文献   

18.
<正>对子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苗族,或许你并不陌生。这个民族分布广,支系多,有红苗、短裙苗、花背苗、歪梳苗、喇叭苗等,但贵州的长角苗鲜为人知。仅有约4000人行走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的边远山区,我们要去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的高兴村小坝田。小坝田位于一座高山的山腰上。高山是喀斯特地貌,到处是嶙峋的岩石,庄稼都长在岩石间零星小块的地里。那里山高路远,我  相似文献   

19.
正由国家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14部委主办,我校药学院和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承办的"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民族医药分会"于2016年10月24日至25日在蓉胜利召开。来自全国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近百余名民族医药界专家学者共聚本次会议。这也是我校继2010年第三届、2013年第四届之后第三次连续承办的又一届民族医药国际盛会。会议特邀我国中药制药学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  相似文献   

20.
医药制造业正在成长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通过竞争力评估模型的评价,贵州医药制造业竞争力在全国还处于一般位置。在成长发展力、地区影响力方面,贵州医药制造业处于中上水平;在行业影响力、生产经营力方面处于中下水平。这一方面说明,贵州医药制造业的后发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成长空间与环境,另一方面也反映贵州医药制造业竞争力还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