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望远镜被发明以来,人们陆陆续续对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单元进行了命名,绝大多数采用地球上的地名和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名字,以示纪念。月球上的环形山、撞击坑等,有以我国科学家或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的,有以我国神话人物的名字命名的,也有以我国地名命名的。嫦娥与广寒宫嫦娥奔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传说她登上月亮后,住在广寒宫里,与玉兔为伴。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和"广寒宫"。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22,31(4):28-29
[院士介绍]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广寒宫"等4个新批准的我国嫦娥三号着陆区月球地名,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月球上究竟都有哪些中国地名?这些名字代表着什么样的月球表面形貌?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哪个位置?不同于地球上色彩斑斓的绚烂美景,月球以一种单调、沉稳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多样形貌:密密麻麻布满月球表面的环形坑、暗黑静匿的月海、弯弯曲曲的月溪、陡峭险峻的月谷……从17世纪初开始,欧洲的科学家就开始利用望远镜等观测  相似文献   

4.
“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像和牵挂。但是那时的我们只能站在地球上仰望月球的庄严和神奇,猜测它的奥秘和内涵而已。如今,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与嫦娥会晤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现实。月球“何模样”月球是什么模样?据已知的资料记载,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中心与地球中心的平均距离只有38.44万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见的是它所反射的太阳光。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8,约…  相似文献   

5.
正许英奎男,理学博士,1987年6月出生,河北清河人,王世杰团队成员。2009年6月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获地质工程学士学位;2014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月球早期地质演化。  相似文献   

6.
正赵宇鴳王世杰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自2007年开始从事火星基础科学研究。"火星,千百年来,人类就对天空中这颗明亮的发着红光的小点着迷,而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批火星探测器开始,探寻火星是否存在"火星人"或生命,就成为学界与大众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吐生万物者也,在月球上亦是如此,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真的可以利用月壤,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广寒宫"。""土地"吐生万物者也。不论是青松翠柏,还是绿草红花,都是土壤孕育的绚烂生命。从高山到平原,从陆地到海洋,土壤在地球上随处可见。它们是由地球表层岩石矿物在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物理  相似文献   

8.
飞出太阳系?     
正李雄耀王世杰研究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参与我国嫦娥工程和深空探测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飞出太阳系,奔向更遥远的外太空,是自1977年"旅行者1号"出发以来,人类未曾停止过的梦想。那么,太阳系到底有多大?人类如何才能走出太阳系?"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号"发射升空,在土星及木星"小歇"之后,它静静地滑入太阳系的边缘处。此后,它沿着离开太阳系的轨迹,朝着茫茫的星际空间,一路飞奔而去,  相似文献   

9.
宋军华 《广东科技》2010,19(11):48-49
【人物简介】傅家谟,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地球化学科学家,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和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1966年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并将其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依托国家实验室组建成立"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曾负责和参加完成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中国科学院重大等科研任务3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7项、部委级奖20余项。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70多篇,并有15篇发表于环境科学顶级期刊,专著译著多部。代表作有《有机地球化学》、《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干酪根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进展》等。  相似文献   

10.
正"火星有哪些特征,以下十件事,可以让你了解一下这个星球。"王世杰团队,由王世杰研究员带领,共有15名固定科研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平均均年岭35岁,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针对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发展的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以及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等国计民生问是题,围绕  相似文献   

11.
正"月亮的明暗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广寒宫仿佛就在那月亮中的暗影处。为什么会有月明月暗呢?让我们一同探究。"每当晴朗的夜晚,一轮明月挂上枝头,在那冷清的月宫之中,嫦娥仙子仿佛仍在思念她的丈夫……自古以来,人们都对月亮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的赞美与遐想:用"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来歌颂它的洁白,将月球上深色的"暗影"遐想成美丽而壮观的广寒月宫……中国人对月亮有着太多的憧憬。  相似文献   

12.
陈永亨教授     
陈永亨,1954年11月 出生,教授,博士生导 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 府特殊津贴。1990年毕业 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 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广州大学环境科学研 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 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  相似文献   

13.
正介绍:傅家谟,1933年7月14日生于上海。为享誉海内外的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学家,是我国石油有机地球化学和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的开拓者,1956年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1961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4年,获我国首批"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月球背面之旅将会为我们带来什么?2019年1月3日,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与月球背面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都知道,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月球只有一面永远对着地球,即正面,另一面则称之为背  相似文献   

15.
陈永亨,1954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廿乜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陈永亨教授1987~1990年期间在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开启中国空间探测新里程碑;到50年后"嫦娥五号"成功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首次实现了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表面起飞、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月地入射并携带月球样品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等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重大科技突破,中国航天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40-40
[紫金山天文台]近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与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合作,对新近在沙漠中收集到的一块月球陨石(SaU 300)进行了全面的矿物岩石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全岩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工作,发现这块陨石完全不含有月球正面的岩石特征,而且贫乏钍等微量元素,确凿地证明了这块陨石来自月球的背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即将出版的2008年第8期《陨石与行星科学》杂志。  相似文献   

18.
《奇闻怪事》2011,(10):28-30
何谓"月球背面"?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潮汐力影响,月球的自转变慢,以至于它总是以同一个半球面(所谓"月球正面")朝向地球,而月球的另一面,我们从地球上是看不全的(在某些条件下能看到18%),这就是所谓的"月球背面",也被称为"月球另一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月球背面不能与"月球暗面"混淆。所谓月球暗面,是指在特定时间不能被太阳照亮的月球  相似文献   

19.
《奇闻怪事》2012,(1):38
踏上未来的星际旅程,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享受。未来的人们将有幸去月球、火星、木星、土星游玩,饱览宇宙风光。从"地球—土星"的旅行时间为期大约6年。人们浏览的第一站将是与地球朝夕相伴的月球。那时,每星期有两班往返地月之间的班机,全程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都知道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小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比如你在地球上能举起30千克的东西,来到月球上就会变成能举起180千克重物的"大力士"。那么,假设月球上有一座游泳池,变成"大力士"的你在那里游泳与在地球上会有什么不一样吗?OK!做完准备运动后跳入泳池,你是否期待着在月球低重力环境下,自己能像只天鹅般优雅地漂在水面上(虽然天鹅只是看上去在"漂")?嗯……不好意思,你泡在月球泳池里的感觉恐怕与在地球上并无太多区别,因为在水中漂浮时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