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说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实验与观察,以及实验能否对假说起到判决性作用,科学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伽里森(Peter Galison)力图超越传统的"理论—实验"二维分析模式,提出仪器和技术的发展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新仪器和技术使数据呈现"直接性"和"稳定性",是实验结果得到公认,假说得到判决的重要原因。通过仪器、技术方法和计算模型的不断改进,尽力排除背景干扰,提供直接性和稳定性的实验结果是实验科学家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2.
牛顿“判决性实验”判决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决性实验是理解实验在理论构建和检验过程中作用的关键,本文通过重新检视牛顿三棱镜实验,指出:1)牛顿最初是在培根意义上提出其"判决性实验"的,重在说明其在牛顿个人内心的多种理解进路之间的一种"内部判决"作用;2)该实验在牛顿和胡克等人的光色理论之间同样做出了有效的判决:确立了牛顿的日光异质理论,否决了各种版本的修正理论;3)该实验并不直接判决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以实验"判决"形而上学假说是不当的,这只能导致对判决性实验这一概念的否定。  相似文献   

3.
密立根在数据不充分的条件下冒失地提出"原子建造"假说,以解释宇宙线的起源。该假说曾对宇宙线的研究和正电子、μ子的发现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假说的判决是集体性的事业。只当在量子力学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解释模型,以及诸多实验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提供更直接和明晰的数据,新粒子的发现才最终确定,谬误的假说被有效反驳。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与经验证据的关系问题上,当代科学哲学涉及的核心问题是经验对理论的"不充分决定命题"。典型的"不充分决定命题"以"经验等值命题"为基础,强调经验对理论的非对称性和非决定性。但劳丹和利普林对"经验等值命题"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命题只是一个猜测性的假设,它没有普遍性的理论根据;进而他们把"不充分决定命题"的理论基础归结为"后承主义",依据于经验对理论的直接确证。然后,劳丹等人利用"间接确证"模式,试图通过截断经验等值命题与不充分决定命题的逻辑联系来反驳不充分决定命题。  相似文献   

5.
新实验主义的创始人伊恩·哈金提出"实验有自己的生命"的命题,认为实验先于理论,实验干预并创造现象,实验室科学可以自我辩护。哈金高举实验的旗帜,试图把哲学从传统的"理论优位"转向"实验优位",为科学哲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协调论看来,哈金的新实验主义试图从"实验"的窗口考察科学哲学的新图景固然有益,但并不能证明实验优位,也不能否证理论优位。协调论不坚持理论优位,也反对实验优位,通过对哈金新实验主义实验优位论的批判,协调论主张理论和实验都是认识论的研究窗口,其研究结果在更深层面上可能是一种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的重要话题.实验能否构成对理论的反驳,一个主要障碍是"迪昂-蒯因论点"对判决性实验的意见.本文以格伦鲍姆对迪昂-蒯因论点的逻辑反驳为导线,以宇称不守恒的实验分析为平台,力图展示:在具体的科学实践中,实验能够判决性地反驳理论.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广义相对论在理论和经验上面临的困难,有些物理学家选择对广义相对论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系列替代引力理论;有些物理学家则选择通过引入暗物质、暗能量和暴涨等暗因子来保留广义相对论。不同引力理论的支持者彼此攻击其竞争理论中引入了特设性假说。特设性假说问题在当代引力理论中展现出了新情况。替代引力理论中的修正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引入了特设性假说。暗因子假说在奎因和尤利安,以及勒普林所给出的特设性假说判定标准下,不能被视为是特设性的;但在波普尔的特设性假说标准下,如果相关暗因子得不到经验证实的话,暗因子假说将会是特设性的。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哲学家关于不充分决定性论题的一系列争论中,经验对等性被辩护者看作是一种支持性的基本论据。该论据包括两个前提(逻辑上不相容的两种理论在经验上对等、经验证据是唯一的认知限定),及从该前提到不充分决定性的推理。但这种经验对等性论据难以成立。首先,该论据第一前提的两种辩护并不可行,经验对等的概念也存在问题;其次,理论衍涵证据并非是证据支持理论的唯一方式,认知证据并非等同于经验证据。最后,我们无法从经验对等性推导出不充分决定性,诉诸理论德性可能是解决经验对等性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经验对等性难以成为不充分决定性的一种支持性的基本论据。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判决性实验有没有“判决性实验”(Crucial experiment)一直是西方科学哲学界引起争论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所以,我们也很有必要对此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弗兰西斯·培根早就已经提出了“判决性实验”的概念。他认为在一门有特点的科学中确定了事实以后,自然哲学家应当寻找这些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只有本质的相互关系才是进一步归纳概括的合适题材。他特别指出某些类型“优选实例”的性质本身就可以揭示出本质的相互关系,从而对探讨事物的本质有特殊的价值。他所提出的优选实例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指路牌实例”,这种实例犹如在道路分叉的地方树立的指路牌,可以在相互竞争的解释之间起到判决的作用。例如,他曾指出,可以通过对世界各地的潮汐涨落同时进行实地测量的办法,判决当时两种互相对立的潮汐假说究竟谁是谁非。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与证据关联的不同层面,本文把科学哲学家提出的各种支持性论据划分为三种类型:经验对等性、异隔论据、认知对等性,并进一步考察这三种论据的不同蕴意及演变脉络。经验对等性是不充分决定性的基本论据,但因其自身困境导致辩护者提出不充分决定性的其它论据,即异隔论据与认知对等性。关于不充分决定性论题及其论据的所有辩护都基于性质不同的四种维度,同时对三种论据的微观构成的分析将提供给我们理解该论题及其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另外一种不同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