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白采的长诗《赢(lei)疾者的爱》是一首以近代优生学为核心思想的典型作品.诗中遗传、选择、种族等关键词是那个时代优生学关心的主题.在中国近代传播的优生学既有来自于英美的科学背景,也有来自德国的哲学背景.诗中优生与爱情的冲突揭示出人们在恋爱自由与优生选择之间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2.
潘光旦先生优生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光旦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优生学家,他引入了西方优生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中国的历史文献,结合中国当时的现实问题来进行研究。其研究及著述工作推动了我国早期的优生运动,促进了遗传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指导人与社会持久位育的新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3.
试论优生学史的发展分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生学的提出,到现在正好是100周年。它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人们认识它也有个曲折的过程。今天,“优生”已成为我国人口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而全面地评价优生学和优生运动,是一个有迫切现实意义的问题。笔者从历史的角度将优生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前科学阶段、半科学阶段和科学阶段,下面对这三个阶段分别加以具体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4.
受到中国传统婚育文化及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近代优生学体现出许多有别于西方的特点。中国近代的优生学不具有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当时的政府也无能力推行相关的优生政策,中国优生学家所具有的优生观点也较为近情、中和和客观。因为西方优生学所犯的错误来全盘否定中国近代优生学的工作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0,(13):20-20
<正>优生学家认为,夫妻在受孕前和受孕时的心理与生理必须处于健康状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因此,准备受孕的夫妇应该避免如下不利于优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元晖先生在新建设1958年第四期上发表一篇“英国马赫主义者毕尔生和他的著作“科学入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陈先生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毕尔生的哲学观点.在这一分析中陈先生也批判了这个英国的马赫主义者对自然科学的歪曲.现将有关部分摘录如下: “卡尔、毕尔生(Karl Peorson 1957-1936)是英国马赫主义者,他极力攻击唯物主义.”“毕尔生1884年任伦敦大学应用数学和力学教授,1911任伦敦大学第一任高尔通讲座优生学教授.他宣  相似文献   

7.
威廉.肖克莱作为晶体管的发明人、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硅谷的奠基人和优生学观点的坚持者走过了辉煌而又饱受非议的一生。他的卓见和追求值得我们纪念,他的过失和失败也值得我们借鉴,为此本文就所掌握的史料从肖克莱的生平、晶体管发明权的争议、肖克莱半导体实验室的"八大叛逆"事件、硅谷诞生的烽烟和肖克莱提倡的优生学带来的纷争五个方面对肖克莱的一生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自由优生学是优生学在新生物技术时代的复兴,它主张个人生育权利和自主选择,甚至要求"制造"完美的下一代.哈贝马斯批判自由优生学,认为它模糊了治疗与增强、自然与人造之间的界限,造成了人的自我理解困境.这种对自由优生学批判的新意在于,它不是将人性理解为一个本质主义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人的类伦理的自我理解和道德平等身份的人类学...  相似文献   

9.
晚清以来,中国面临西方世界的强大压力。在亡国亡种的威胁之下,以严复为代表的中国知识精英通过《天演论》等著译作将人种改良的知识介绍给大众,试图以"优种"的方式实现民族复兴。随着西学东渐的展开,优生学以现代西方科学的姿态进入中国知识精英的视野,被崇尚人种改良的知识精英们视作可依附应用的科学实体,并以优生学为视角展开了关于如何复兴民族的讨论。民国时期优生学思潮的发展是19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在外部威胁之下转型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历史为研究对象,以二十世纪以来的英国的科学与社会关系为线索,探究了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成立的背景、组织结构、协会理念等内容,重点分析成立初期的两个案例.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成立是20世纪70年代的激进科学运动的直接反映,使"负责任科学"逐渐成为影响当代科学与社会互动问题的全球潮流,缺陷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