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阐释转基因技术风险治理的“宏观-中观-微观”内容层次和“启动-联动-制动”生成逻辑的基础上,以欧盟和美国为例,剖析了科学理性、社会理性、生态理性认知框架引发的治理情境理解、制度逻辑和工具选择的差异,以此凝练出基于“理性-制度-行动”的转基因技术风险治理理论图谱,并认为理性框架是科学不确定性下风险认知的简化机制,其本质...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的来临极大挑战了行政决策的合法性与权威性,进而引发了有关科学与民主的行政宪政主义争论。美国偏向在科学理念的"理性-工具范式"指导下实行转基因食品自愿标识,而欧盟则偏向在更体现民主精神的"商谈-建构范式"指引下确立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我国目前所采取的转基因食品过程中心主义强制标识制度,主要体现行政宪政主义"商谈-建构范式"特质。该范式在现行制度贯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应予在范式合作理念的指导下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04-108
人格尊严作为一个道德文化概念,尽管其定义始终处于争议之中,但努力方向几乎是一致的,都力求达成必要的共识理解,大卫·克希霍夫尔也不例外。他认识到了人格尊严内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立足存在意义、认知-情感、行为构成和社会构成四个维度建构了一个多维模型,从描述和规范两个方面搭建了人格尊严的理解框架,揭示了科学理性与人格尊严之间的微妙关系,但同时也遗留了一些道德实践难题,无法从根本上跨越科学理性与德性伦理的鸿沟。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是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科学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自蒯因提出其自然化认识论后,许多西方学者围绕其展开激烈的争论。本文梳理了其争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理性的自然化问题。试图说明自然化认识论者对理性自然化的辩护是的失败,而理性自然化的失败也表明了自然化认识论重构传统认识论的失败,进而认为,解决理性自然化争论的出路在于对理性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与理性告别:费耶阿本德对理性的再一次进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理性告别──费耶阿本德对理性的再一次进攻张之沧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继其《反对方法》和《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两部旨在否定科学和传统方法论本质的著作问世之后,于1990年又出版了《与理性告别》(Farewelltoneason)一书。如果说前两...  相似文献   

6.
涉身理性:自然化认识论的发展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自然化问题是传统认识论和自然化认识论的争论焦点.但是,他们对理性的理解都是建基于笛卡尔式的二元论.解决理性自然化争论的出路在于理性概念的重构,即理性不是脱离认知主体的身体的先验的纯粹理性,而是处于生活世界中基于生物有机体的进化并涵蕴于社会实践的涉身理性.涉身性集中反对身心二元论,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性是基于身体的;二是,理性大部分都是无意识的、隐喻的和想象的,理性是世界结构的一部分.由此,理性并不是一个与自然相对立的概念,理性和自然是一致的;理性与自然的一致为认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逻辑理性--科学哲学理性的未来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科学哲学理性经历了从逻辑理性到历史理性的演进。逻辑理性和历史理性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表明,科学哲学理性的未来转向应是将二者统一的“历史的逻辑理性”。正确把握历史的逻辑理性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看,历史的本质是实践的。历史的逻辑理性将是科学哲学理论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技术、理性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代技术既给人类带来进步与繁荣,又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现代技术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难题之一.作为现代性运动必然结果,"技术问题"不仅反映了技术与自然之冲突,还透射出肇始启蒙的现代性文化之固有矛盾.理性是现代性运动的核心文化理念之一,从启蒙理性到技术理性之蜕变以及技术理性之过分张扬是技术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工具技术理性无度扩张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理性的成长将引导全球生态文明的展开。生态理性是智性分析与悟性体验相统一的综合性思维方式;遵循最优化价值原则;追求限度性和谐生活方式。生态理性在现实中发育、成熟的可能性突出存在于在以下方面:人类对自身理性边界的认知日益清晰,工具理性的极端发展趋势被控制;全球性生态危机戳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冲突不断加剧;生态问题日益政治化,成为阻断资本与工具技术理性合谋的重要力量;生态理性支配下的文明方式曾经并正在局部地域展开。  相似文献   

10.
工具技术理性无度扩张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理性的成长将引导全球生态文明的展开。生态理性是智性分析与悟性体验相统一的综合性思维方式;遵循最优化价值原则;追求限度性和谐生活方式。生态理性在现实中发育、成熟的可能性突出存在于在以下方面:人类对自身理性边界的认知日益清晰,工具理性的极端发展趋势被控制;全球性生态危机戳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冲突不断加剧;生态问题日益政治化,成为阻断资本与工具技术理性合谋的重要力量;生态理性支配下的文明方式曾经并正在局部地域展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观念与境的秩序之网自古希腊到中世纪、近代变迁过程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合理性与宗教合理性的内在联结;从一致性形成的合理性结构,讨论了科学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在一致性形成机制上的异同之处;最后从方法论层面,对科学合理性与宗教合理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人类智慧理性是人类所特有的理解和思考的智慧和能力.它是复杂多维的,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科学理性与人文思想同出于人类智慧理性.人类智慧理性从科学与人文浑然一体到凸现科学理性,而非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最后必将在更高层次复归,聚焦科学理性和人文思想,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呼唤新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责任:个人理性与家族理性的不同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2):67-70,109
东西方社会传统责任观念的不同,导致这两种社会中的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西方社会的责任观念是基于个人理性的“权利责任”观。东方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责任观念则是“义务责任”观。本文对这两种责任观念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指出家族企业中人们所遵循的家族理性的责任观念是兼容“权利责任”与“义务责任”的责任观。  相似文献   

14.
合理性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格尔论证了劳丹工具合理性的失败。赛格尔认为,合理性的本质在于证据和科学方法。在变化的科学方法中可以刻画出科学方法的惟一本质特征,那就是对证据的赞同。赛格尔的方法论不变性论题揭示了工具合理性的重大缺陷。但是,他把科学合理性仅仅归于方法论,也仍然是狭隘的,没有脱离传统逻辑合理性的窠臼。劳丹合理性理论中对目标的关注并不是什么缺点,可惜劳丹对这些具体目标的研究尚不成熟。科学合理性的最好出路是协调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伊恩.哈金的科学哲学和实体实在论致力于解决科学合理性的危机。哈金重新发现了科学中实验的本质、属性和地位,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曾经动摇了科学合理性基础的意义不可通约性的论题和观察/实验负载理论的论题。通过将实验干预中表现出来的实践理性引入科学合理性的观念,哈金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捍卫了科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工程规则合理性即理想的工程规则应该包含的要素和表现出的特征.工程规则的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是导致工程规则演化的动力.就规则自身而言,工程规则合理性的要素主要表现为:规则内容切题、具有可接受性,规则表达简单明了,规则数量适中、容易得到,规则系统自洽、兼容、开放、交流渠道畅通等.制定理想的工程规则即构建工程规则合理性.规则制定者应该在思想上树立对工程规则的积极观念,引入广义的工程规则评估观念和工程规则问题域,全面考察工程规则及其制定,不断促进工程规则制定过程中的民主参与.  相似文献   

17.
理性和真理是西方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我们理解科学进步的基础。逻辑经验主义(包括波普尔)主要在理性的基础上讨论科学进步问题,他们把理性形式化,把真理等同为理由,从而使真理成为虚幻。社会历史学派的科学进步观疏远了理性,同时拒绝了真理。科学实在论者夏佩尔和普特南试图揭示理性和真理的内在关系,并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讨论科学进步,为科学进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当代分析哲学普遍使用的概念分析、思想实验和反思平衡等论证方法最终都诉诸直觉作为证据。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实验哲学追问并反思直觉的合理性及其限度。在直觉问题上,证据论和取消论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两种立场。两者虽不乏洞见,但都因过于保守或太过激进而有失偏颇。笔者认为,一种值得提倡的观点是直觉的限定论。这种立场既能捍卫直觉作为证据的合理性,又能提供直觉合法使用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