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鉴 《科技智囊》2008,(12):76-81
废弃的卫星、剥落的隔热瓦、燃料舱的残片……“太空垃圾”、“卫星残骸”,随便你怎么叫,就是这种东西,就像地球上的垃圾一样,已经开始威胁到地面上的安全了。多达9000多块太空垃圾正飘浮在地球轨道上,它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总重量已超过5500吨。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16,(18):57-59
一、卫星根据用途分为三大类 人类发射到太空中的卫星大概六千多颗,到现在为止能用的只有一千多颗,剩下的五千多颗都变成了太空垃圾,这六千多颗卫星主要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3.
正高空坠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令人心旷神怡,比如:飘零的落叶,纺飞的雪花,炫目的流星,美味的馅饼;而另一类则让人胆战心惊,比如:新鲜的鸟粪,倾盆的暴雨,坠落的酒瓶,以及——咣当!从天上掉下来的人造卫星。天上真会掉卫星吗人造卫星是人类发射到太空中、为我们服务的航天器,比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等。通常,它们在预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但在两种情况下命运会发生改变。一种是,它完成了既定使命,没必要以太空垃圾的身份,继续绕着地球"刷圈"了,于是,在人类的安排下坠入地球大气层。  相似文献   

4.
科技短讯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育种卫星,预计250公斤粮食、蔬菜、水果和苗木等作物的种子将随卫星遨游太空。育种卫星将是一颗返回式卫星,预计7至10天完成任务后返回地球。回到地球的“太空种子”经过筛选后,那些产量高、防病抗旱的“太空种子”将在农村推广。我将发射世界  相似文献   

5.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将“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3个多月后,美国发射了“探险者一号”。此后20余年间,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先后把卫星送入太空(我国于1970年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发射上天的人造卫星及航天器总数已超过3600个,其中大多数完成使命后,坠毁于空间及地球表面。至今仍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大型人造空间物体(包括人造卫星、空燃料筒、火箭外壳等)约有7150个左右。至于从飞行器上失落的螺拴、螺母等尺寸在1—10厘米之间的小  相似文献   

6.
《奇闻怪事》2013,(6):19
外媒报道,最近研究表明,如果太空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那么平均每隔五到九年就会发生一次卫星和飞船被撞击的事件。据悉,这项研究是由"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做出的。他们在第六届欧洲太空碎片会议上公布了研究结果,并表示这只是最乐观的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每况愈下。太空垃圾是环绕着地球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包括报废的卫星和丢弃的  相似文献   

7.
太空垃圾:空间飞行器的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金 《科技潮》1999,(9):57-57
伴随着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和在太空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伟大壮举的同时,太空垃圾也与日俱增,不但严重地污染了太空,也给未来留下了无穷的隐患。众所周知,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到了太空,星、箭分离之后,火箭的剩余部分也就成了垃圾,被遗弃在太空中。各类航天器除可回收的一类之外(比如返回式卫星),其他的则在太空中度过其设计寿命,丧失了功能之后,也将变成废弃物,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地留在太空中,这些无论是已经解体还是以整体的形态出现在太空中的废弃物,都称作太空垃圾。此外,还有如星、箭上脱落的油漆斑块,火箭燃料剩余的液滴及一些细小的太空陨石颗粒,还包括宇航员的排泄物等等。资料表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共成功发射了4504个航天器,2153个在轨道上遨游,其中正常工作的只有452个,有2351个已经下落或湮灭,这些已经下落解体的航天器的碎片有的已被磨擦成粉末,有的掉到地球上,但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46-46
[新华社]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并将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9.
观察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  相似文献   

10.
不好啦!地球被垃圾层层包围了!那些太空里的破烂儿,围着地球“嗖~嗖~”乱飞,严重威胁航天器和卫星的安全,咱们得赶快治理一下了,  相似文献   

11.
<正>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你猜,"长征六号"这次将多少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2020颗人造卫星同时上太空人造卫星是人类在太空的"天眼"。气象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为人类服务。有了它们,人们可以洞悉地球上的许多秘密。  相似文献   

12.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近地轨道上大约有30万吨太空垃圾——助推部件、运载火箭、废弃卫星及其他物体,这一消息是俄罗斯科学院天文学研究所所长柳德米拉·雷赫洛夫在“2003年近地天文学”国际会议上宣布的。自从人类进入太空时代起,已向太空发射了4000多个航天器,目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有近千个人造物体,其中只有5%是在工作的。美国宇航员爱德华·鲁曾拍摄到的某个金属物体,它正在自由的太空中缓慢飞行,一度使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专家大伤脑筋,这物体位于国际空间站前方约1.7千米的地方。从外形上看这是一个大小约5厘米的矩形物体,最初认定它可能是国际空间站某…  相似文献   

14.
高树栋 《科技资讯》2007,(5):124-124
自人类诞生以来,垃圾应运而生。几千年以来,垃圾作为人类文明的伴生物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而遍布天涯海角。时至今日,从南极到北极,从高山到大海,从地球到太空,垃圾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有多有少。垃圾最大的集散地还是主要集中在城郊,因为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交通、经济等都很发达。而垃圾的主要来源有两方面: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巴合作的地球资源卫星2号B的研制工作已经结束,资源卫星2号B计划于2007年5月发射升空。这将是中国与巴西联合发射的第三颗地球资源探测卫星。目前,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的安装与测试实验室已进入太空环境模拟仓安装的最后阶段。该模拟仓重约150吨,宽9米,高和长均为10米,用于对总重量为1500公斤的地球资源卫星2B进行测试。巴西是南半球拥有安装、测试卫星及其附属系统设施的唯一国家。借助于与中国合作进行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计划”,巴西跻身于拥有远距离探测技术的国家之列,这一技术对巴西监测环境、绘制亚马逊地区火灾和森林被破…  相似文献   

16.
美国1997年发射的一颗卫星(铱33),在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0时55分),与俄罗斯一颗1993年发射的,现已报废的卫星相撞,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据报道,铱星重1235磅(约560公斤),俄罗斯卫星重达一吨,因此这次相撞预计将产生大量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17.
龚钴尔 《科学世界》2011,(11):86-87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4日中午前后,让地球人惴惴不安多日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终于坠入地球大气层,坠落在加拿大附近,没有造成伤人损物事件。随后,又有新闻说德国的一颗废旧卫星,将于今年10月坠落地球,可能也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类似的卫星坠落事件,是我们太过惶恐,还是威胁真的不可小觑?外太空的太空垃圾还有多少?是否已经对人类航天活动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8.
高树栋 《科技资讯》2006,(22):158-158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垃圾应运而生。几千年以来,垃圾作为人类文明的伴生物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而遍布天涯海角。时至今日,从南极到北极,从高山到大海,从地球到太空,垃圾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有多有少。垃圾最大的集散地还是主要集中在城郊,因为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交通、经济等都很发达。而垃圾的主要来源有两方面: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19.
高树栋 《科技资讯》2006,(20):201-201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垃圾应运而生。几千年以来,垃圾作为人类文明的伴生物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而遍布天涯海角。时至今日,从南极到北极,从高山到大海,从地球到太空,垃圾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有多有少。垃圾最大的集散地还是主要集中在城郊,因为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交通、经济等都很发达。而垃圾的主要来源有两方面: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20.
英国科学家日前宣称,他们正在开发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可以将太空发射的成本降低十分之一,这种飞机有望在10年内问世。"这种飞机可以从跑道上起飞,直接爬升到太空,发射卫星后,自动安全地返回地球。我们公司对Skylon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