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2016年,可以说是中国文坛的"曹文轩年"。安徒生创作奖,素有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之称。曹文轩斩获此奖,把中国文学再一次置于世界文坛的聚光灯下。这项大奖,意义重大。从此,中国儿童文学有了划时代的事件。纵观中国儿童文学史,一代又一代,我们不缺乏名家;一代又一代,我们也不缺乏名作。但是,我们缺乏  相似文献   

2.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5-11-01至2015-11-15)1屠呦呦将参加201 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9/30]13日,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同意参加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此外,和屠呦呦在相同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陈启军将应邀出席颁奖活动并作会议报告。2 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揭晓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奖[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9日,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中国科学家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相似文献   

3.
博闻     
《创新科技》2011,(11):56
<正>"搞笑诺贝尔奖"创立于1991年,旨在通过奖励各种稀奇古怪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走近科学以及各种有趣的研究,并获得快乐。创始人马克·亚伯拉罕说,尽管不少获奖课题被视为滑稽可笑,但"另类诺贝尔奖"和正版诺贝尔奖一样,认同实用或有科研意义的研究成果。入选"另类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必须不同寻常,能激发人们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兴趣。大奖宗旨是让人们"先是大笑,然后开始思考"。为了与正式的诺贝尔奖"分庭抗礼","搞笑"版颁奖典礼通常在诺贝尔奖揭晓的前一周举行。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2015年搞笑诺贝尔奖欢乐揭晓……这个由美国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所举办的评奖活动,虽然加上了"搞笑"的前缀,但其规格一点不低,不仅颁奖地点是名副其实的哈佛大学,连评委和颁奖嘉宾也多是实打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也可以"搞笑"自1991年开始举办以来,搞笑诺贝尔奖在科学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14,(10):29-32
<正>(总第10期)十月:2014年诺贝尔奖揭晓、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乌镇举办、中国超级稻亩产超1000公斤、360败诉、埃博拉病毒疫苗将展开人体实验……观察一:2014年诺贝尔奖揭晓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二、主要内容2014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6日起陆续公布。备受关注的"诺奖周"随之开启。此前由知名数据机构汤森路透预测的4位华裔科学家相继无缘今年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6.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6-06-16至2016-06-30;排行依据: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百余名诺奖得主联名要求绿色和平组织停止反对转基因[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面对绿色和平组织不断反对转基因,百余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绿色和平(Greenpeace)组织停止反对转基因。目前,大约1/3健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皆在联合署名的  相似文献   

7.
<正>8月29日,哥伦比亚曾经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简称"哥武")高级领导人伊万·马克斯通过网络发布视频,宣布重组武装。视频中同时出现的还有多名身穿迷彩服、手持武器的武装人员。哥伦比亚总统伊万·杜克当日表示,哥伦比亚不接受这样的威胁,并宣布采取措施追捕这些"罪犯"。"哥武"按甲寝兵三年后为何又重组武装?新游击队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哥伦比亚和平进程的失败?对此哥伦比亚政府有着怎样的应对,又面临着怎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中国人多年来有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屠呦呦的获奖终于让国人松了口气。作为常年生活在瑞典的人,我也想谈谈我的诺贝尔奖"情结"和认识。1诺贝尔奖与对人类的贡献最近网络上流传一则笑话:"话说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瑞典人用不太标准的英文读获奖者名字时,全世界都晕了:The winner is you,you,too!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到底这个奖是要颁给谁的……"笑过之后,更有顿  相似文献   

9.
正医学奖:意大利比萨能带来健康;生物奖:死掉的蟑螂磁性更强;化学奖:5岁小朋友每天分泌500毫升口水;经济学奖:与美元、欧元等相比,罗马尼亚货币更容易传播细菌;和平奖:挠痒痒到底有多快乐;物理学奖:毛鼻袋熊的粪便为什么是方形的……画风清奇的"诺贝尔奖"你知道诺贝尔奖,那你听说过"搞笑诺贝尔奖"吗?这可不是开玩笑,这个奖项每年都会颁发,2019年已经是第29届了。这届延续了往年的清奇画风,请看获奖项目——  相似文献   

10.
回音     
<正>《中国科技信息》记者张九庆,在1998年第2期发表"别人的荣誉我们的梦——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一文,指出:一个科学波动周期大约为35年,任何一个科研体制不存在严重缺陷的国家,很可能在此段时间内获得科学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按此推断,假如从1978年"科学的春天"算起,到2012年便是35年。那么,我们最多再等15年。中国大陆不乏科学精英,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理应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世纪早期,上海<万国公报>、<科学>和<东方杂志>等报刊先后向国人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设立情况;分别报道了1903年、1905年、1914年、1920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名单;有的还对历年诺贝尔奖得主进行分类统计,并呼吁中国人奋起直追,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新闻"这个圈子里混了十几年,常有机会见到科学大家和诺贝尔奖得主,也常能听到一个"老生常问":中国人的诺贝尔奖之梦何时能圆?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诺贝尔奖未公布之前,根据Thomson Reuters预测,在医学及生理学领域,一些看起来规模不大、花钱不多的项目,如瘦素、干细胞、树突状细胞都已入围今年的诺贝尔奖候选名单。相反,花钱最多(30亿美元)、耗时最长(13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却并未入围。这个项目集结了由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过去的几年里,好奇的科学家们又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2019年的第29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又有哪些奇葩又有趣的研究获奖了呢?搞笑诺奖(Ig Nobels)创立于1991年,是一项对于真正的科学皇冠"诺贝尔奖"的善意的滑稽模仿秀,其官方宗旨是"奖励那些乍一看让人发笑,但随后却能让人深思的科学研究"。搞笑诺贝尔奖至今已举办了28届,其奖项包括生物、医学、物理、和平、经济、文学等固定奖项,  相似文献   

15.
10月份,随着诺贝尔各项奖的陆续揭晓,国人的"诺奖情结"再次燃烧起,有人说是因为我们"不会"申请"诺奖"而导致与其无缘,也有人说"诺奖"评选本身就带有偏见,因此有与没有无所谓,还有人愤曰学术腐败导致"诺奖"在中国难产……为此,记者专访了科学史及诺贝尔奖研究者、华中科技大学杨建邺教授。杨是"诺贝尔奖史话丛书"和和《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辞典》的主编。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9,(7)
在北京,一位资深院士在他弥留之际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至少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苏联1917年立国。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9年的时间,捷克41年。波兰46年,巴基斯坦29年,印度30年,平均只有35年。我们建国快50年了。诺贝尔奖离中国究竟还有多远?带着这位院士的遗憾,我走进中  相似文献   

17.
10月11日哥伦比亚爱国联盟主席海梅·帕尔多·莱亚尔被暗杀。 12日菲律宾数万工人举行为期一周的总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为此阿基诺总统向国会提出妥协方案,同意适当满足工人的要求。摩洛哥执政党主席艾哈迈德·奥斯曼再次当选为摩代表院(议会)议长。 13日我国首次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获得成功,三亿马克债券在西德被全部认购。挪威议会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授予哥斯达黎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诺贝尔奖已全部揭开谜底,但是你知道诺贝尔奖11 4年的漫长历史中还暗藏着哪些秘密吗?例如哪些国家是摘金霸主,要活到几岁才有机会跨过诺奖的门槛,女性得到一个诺贝尔奖到底有多难,出生在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真的只有黄皮肤吗……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了近代炸药,获得巨大财富的同时,他又对炸药的破坏性感到震惊。于是他立下遗嘱,用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成立基金会,并每年把基金的利息用于"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据此,1901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开始奖励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设立已逾百年的诺贝尔奖,国人不仅极为关注,而且一直期待能早日花落中华大地。尽管对于诺奖有各种各样的介绍,也不乏获奖者的传记问世,但对其中"规律"的探寻,一直困扰着我们。最近,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来自澳大利亚的彼得·杜赫提出版了自己的新书《通往诺贝尔奖之路》。承蒙该书中文版审校者高福院士馈赠,先睹为快。杜赫提在书中真实再现了他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不凡经历,讲述了自己所受到的不墨守成规的教育,原本置身局外的感触,以及对不同观念的探  相似文献   

20.
编哲 《创新科技》2012,(11):12-13
<正>又一届诺贝尔奖落下帷幕。虽然莫言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令国人振奋,但含金量更高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却仍与中国无缘。"中国人距离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个问题再一次唤起人们心中的期待……在日前由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几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预测,中国人距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但缺乏原创、缺乏认真和执著是中国人尚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