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年寄语     
正2016年,时光翻开新的一页,万象更新。回望2015年,中国科技蓬勃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创新驱动支撑力量不断增强,科技科普同谱华章——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升空,中国航天发射"十二五"收官之作"高分二号"成功发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进入尾声——探索宇宙,梦正起航。  相似文献   

2.
<正>"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小时候,父母总是教孩子辨认北斗星,只要找到了北斗星,即使在野外迷路也能找到回家的方向。如今,当人们抬头仰望夜空时,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一颗新的"北斗星"正在天空闪耀——2015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首发星,其发射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  相似文献   

3.
追星50年     
正半个世纪以来,从"东方红一号"到即将探索火星的"天问系列",每一颗卫星升空,都是中国航天强国梦想的点亮。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这组意义深远的名称与图形标识承载着中国人航天强国的梦想。50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我国成为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这么多年过去了,在你我抬头仰望的太空中,有众多中国卫星日夜运行为我们带来信息与便利。  相似文献   

4.
媒体纵览     
正中国成功发射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2月1日15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中国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该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四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星间链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亮点,不经过地面基站,就能实现卫星之间的通信,堪称"空间高速互联网"。根据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源:新华网2016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6.
 2015年12月17日8:1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的发射,我国成为世界第6个成功发射由少年参与研制卫星的国家——"八一少年",用他们的创新和行动,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绚丽篇章。"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卫星可非同一般——它是中国首颗由航天专家指导、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并主导载荷设计的低轨道科普卫星。  相似文献   

8.
10月24日,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以神话故事中奔月的仙女的名字命  相似文献   

9.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0.
媒体纵览     
正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墨子号"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6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这也开启了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双星组成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这两颗卫星也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2月17日,中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时隔不到2年,这个具有"火眼金睛"本领的"悟空"就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在1.4万亿电子伏特(TeV)的超高能谱段突然异常突起。11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这则消息。  相似文献   

13.
科技博览     
《石河子科技》2011,(4):69-70
<正>我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27日5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专家称,目前,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已建设完成,正在抓紧开展星地联调和测试评估工作,经初步测试系统运行良好,将于今年年底前为中国及周边大部分地区初步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满足交通运输、渔业、林业、气象、电  相似文献   

14.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问活动的序幕。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发射的卫星数量及其种类越来越多,如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等等。其间卫星发射开始进入商业市场。但是卫星发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技术性极强的过程,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整个发射计划的失败,造成人力、物力方面的极大损失。如今年5月,美国发射的一颗价值5750万美元的气象卫星,由火箭升空不久熄火,不得不忍痛摧毁,昂贵的卫星连同价值4200万  相似文献   

15.
媒体纵览     
正一箭五星!中国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11月10日7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此次发射还搭载了4颗微纳卫星。"一箭五星"刷新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的发射纪录。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这是它继2015年9月首飞之后,第二次执行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9次飞行。(来源:军事在线)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17日,中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时隔不到2年,这个具有"火眼金睛"本领的"悟空"就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在1.4万亿电子伏特(Te V)的超高能谱段突然异常突起。11月2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这则消息。宇宙中,我们看到的普通世界只占5%,另外95%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  相似文献   

17.
 自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航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前沿基础科学发现和具有潜在应用意义的空间知识创新方面,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中国科学院在2010年启动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伴随着该项目计划中的科学卫星先后发射,这一项目正在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18.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太空也就开始成了某些军事大国争夺的一个新领域。目前,一些国家发射的侦察、预警、通信、导航及气象等军事卫星,占了人类发射航天器总数的2/3以上,已成为某些军事大国武器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反卫星卫星的出现和航天飞机投入使用,标志着军事航天技术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外层空间武器装备的不断  相似文献   

19.
太阳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大约是11年一个周期,2021年至2022年是人类有纪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及时开展太阳探测活动,十分必要,不能缺席. 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发射成功 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相似文献   

20.
小玲玲:最近,我国成功地将两颗科学试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请问这次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 老博士:这次将“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小玲玲:发射这两颗小卫星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