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界在谈论庄子“技术”思想时,常从现代技术概念出发,或认为庄子反技术,或认为其推崇技术,使其“技术”观呈现出二元悖论的局面。通过对《庄子》的系统梳理,发现“技术”作为复合词并不见于文本,庄子“技术”思想主要凝结于他关于“技”或“术”的观念或寓言中,与“道”密切相关。庄子并不是最终指向技术本身,而是在“道”的宇宙观下,借技术活动来关注人的生命,追求技艺自由、回归自然与人文生态。抑或说,借贬“技术”来反对通往“道”的一切藩篱,借褒“技术”来赞扬一种近乎超功利、超结构的技术来体道、悟道,以求养身、养生、养神,最终达到关注人、人的生命本真。这种技术思想对当代人们克服异化和实现生命本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这两个时期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为现实需要和国家建设服务。其原因在于:在这两个时期共产党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同时延安时期培养的科技干部在建国以后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一强调科学技术功利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指出:延安时期就已萌发的对科技工作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思想,在建国初期吸收了苏联的科技规划工作经验后,终于使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了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还论及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领导科技事业而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和利用所作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有看独特而丰富的体闲思想内涵,主要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按照历史的逻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从先泰文化、魏晋六朝的隐逸文化、唐宋文化、明清休闲小品文和近代文人闲适文化的休闲思想中,看到休闲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时间》是斯蒂格勒的代表作,奠定了他后期批判数字技术与“人类世”的思想基础。《技术与时间》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具有亲缘性。用“技术”取代“存在”彰显了斯蒂格勒的哲学旨趣,即把基础存在论奠基于技术存在论。首先,斯蒂格勒接受“在世存在”的主张,并将它解释为“在自身之外存在”;其次,与海德格尔通过“向死存在”回到本真性不同,斯蒂格勒拒绝本真性概念,主张技术构成此在;再次,这意味着此在是可被构成的,因而是未完成的,“亏欠”与爱比米修斯神话共同为此提供了根据;最后,技术构成此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代具性存在”,此在必须与技术共在,并通过技术而存在。  相似文献   

5.
哈金和劳斯在理论与实验关系问题上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由于二者在"科学实践"以及"科学实在"概念上理解的不同,造成两人对理论是否是一项科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验是否彼此独立而存在上出现分歧。在通过对比二人的主要观点后,得出如果要真正了解实验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应该把实验与理论置于科学实践的概念下去理解。应该从传统科学的静态的科学实验观转变成动态的科学实验观,从一维科学实验观转变成多维的科学实验观。  相似文献   

6.
专利制度诞生于西方,作为一项新制度被引进中国,是19世纪50年代的事,1859年洪仁在《资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实施专利制度的具体设想。这本可以成为中国专利制度的生长点,但随之而来的洋务运动却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本文分析了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和现代专利制度的三点根本不同,并进而研究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提出的背景,认为它是中国从萌芽中的专利制度向近代专利制度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吴以义先生的《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一书是近年来国内最优秀的科学史研究成果之一。在介绍此书的优点之后,文章指出三个深刻地影响着日心说的确立却又未能被吴先生予以重视的背景因素:1)中世纪学者对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开放态度为哥白尼革命提供了条件;2)中世纪末期数学家的社会地位微妙地影响着数学天文学模型的实在论说明;3)经验概念在日心说确立过程中以更复杂的方式进行新旧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初,白鲁诺(Bruno Belhoste)的《近代科学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Histoire de la science moderne.De la Renaisssance aux Lumières)[1]一书出版。作者是巴黎第一大学(UniversitéParis 1 Panthéon-Sorbonne)近现代史教授,曾任法国国家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法国科学院拉瓦锡委员会委员,也是多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或丛书编委。他目前担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巴黎高师、巴黎一大共建的近现代史研究所(Institut d'histoire moderne  相似文献   

9.
纵观20世纪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80年代的科学哲学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功能。所谓承前,就是承继“五四”以来科学哲学发展的传统;所谓启后,就是开启中国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开端、新阶段。我们回顾历史发现,踟年代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自然辩证法通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从《自然辩证法通讯》可以看到这一阶段中国科学哲学再生、起步与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握和合理理解科学实在是科学家与哲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实在论与各种形式的反实在论之争成为现代科学哲学发展中最为精彩和最富有成果的战役.如何在科学史特别是在现代物理思想史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思想的精华,避免西方实在论研究中远离科学史实,一味偏好于语言修辞学和解释学进路的不足,发挥中国学者的优势,在自然辩证法基础理论指导下,对实在问题及其分类、演化、生成、属性、转化模式等进行实证基础之上的集成性系统研究,进而为实在论的研究开创一个新的视角,提供一个研究工作的宏观框架,无疑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工程研究者们在诸多基本问题上至今依旧各执一词的一个可能原因在于双方将"工程"与"engineering"进行直接对译并按照自身文化语境中赋予源出语的涵义来理解译入语,阻碍了彼此真实意图的表达。通过将两个概念重新置于各自内生历史文化场境下进行概念史考察,一方面揭示出二者在涵义上的不对称,另一方面也解释了双方学者所坚持立场的逻辑起点。最后考证了"工程"与技术史学概念"technological system"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创见、缺乏哲学家的时代,立足于"我造物故我在"世界4理论无疑具有创新意义,但这并不是一个无条件的完美命题,应系统、辩证的理解.本文通过解构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全面审视了这一命题,以"建构"和"解构"为标准把"世界4"划分为"世界4C"和"世界4D",把工程死亡、工程伦理、工程代价等命题作为世界4D的专门研究对象纳入工程哲学的视野.为此,面向世界4D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原子化是人类认识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模型。古典原子论开创的解释模式包含三个要点:有限还原的自然、机械化的自然和精神活动的物质化。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图景中,沿着"物质原子——意义原子——概念原子"这一认识线索,古典原子论的思想遗产获得了充分的彰显。然而原子化的模型终究是不彻底的,这决定了它最多只能是认识的跳板,不能提供本体实在。  相似文献   

14.
二战之后,传铳科普(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进入了新的阶段;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这是由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哲学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本文试对其哲学背景进行解读,分析其哲学根源,探索对科普及其发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实践的发展,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发展中遭遇了自身的困境和问题。科学修辞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资源能够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发挥其功能,为讨论缺失模型、语境模型等理论问题,科学传播、技术的社会责任等实践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借用现代动物行为学的概念,分析和解读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蟋蟀文献,发现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蟋蟀会有不同体貌特征,蟋蟀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季节节律和昼夜节律,使用蟋蟀盆和相应的人工手段可以对蟋蟀的生活环境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辨雌、忆雌和厌雌行为影响到雄蟋蟀的斗性.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人把现代动物行为学家认识到的蟋蟀争斗模式中的“上颚战”与“搏斗”两个层次之间的争斗,细化描述为10余种斗品.  相似文献   

17.
“格梯尔反例”对知识三元定义提出质疑,引发英美知识论家对知识定义提出不同的修正,从而形成不同的学派和新分支。最重要的成果是阿文·戈德曼的“因果知识说”和罗伯·诺齐克的“虚拟条件知识说”;主流学派是坚持传统的单纯从内在意识寻求为知识作确证辩护的内在主义和越出心灵的内在意识寻求从信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获得根据的外在主义;新分支有语境主义、德性知识论和社会知识论等。各派观点显示出当代知识论不再一味寻求对知识作确证无疑的辩护,而是在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论、交流和反思中寻求对知识的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18.
Possibly the most fundamental scientific problem is the origin of time and causality. The inherent difficulty is that all scientific theories of origins and evolution consider the existence of time and causality as given. We tackle this problem by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self-organization, which is seen as the spontaneous emergence of order out of primordial chaos. Self-organiza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elective retention of invariant or consistent variations, implying a breaking of the initial symmetry exhibited by randomness. In the case of time, we start from a random graph connecting primitive “events”. Sele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sistency eliminates cyclic parts of the graph, so that transitive closure can transform it into a partial order relation of precedence. Causality is assumed to be carried by causal “agents” which undergo a more traditional variation and selection, giving rise to causal laws that are partly contingent, partly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9.
对微积分中辩证法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话形式,以微分三角形的弧弧同一或曲直等同,曲边梯形与“诸矩形元素之总和”及回转体体积与“诸元圆柱之总和”如何达到极限同一,δ-ε语言如何把握潜无穷的逻辑确定性,数学中包括微分与积分在内的各种对立运算如何辩证地相转化,以及关于微分方程的否定之否定等丰富案例,并且借助于数学与逻辑之间的巧妙类比,试图多视角多层次地阐明微积分的辩证法内涵。  相似文献   

20.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清楚地意识到世界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批评洋务运动只注重技术、轻视基础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本末倒置、轻重失宜.他们认为,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普及教育来提高广大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维新派倡导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新思路,在中国近代科技思想史上是一次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