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分析转录因子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肺泡上皮细胞中的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的抑制剂BAY11-7082与细胞孵育,用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及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F-κBp65和白细胞介素-8(IL-8)mRNA的表达水平,用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和H2O2浓度变化,接着用细菌计数检测支原体对细胞的致病力变化.结果显示,当NF-κB抑制剂BAY11-7082浓度为1μmol/L、5μmol/L和10μmol/L不影响细胞活性;在24h,绵羊肺炎支原体可以显著提高NF-κBp65和IL-8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caspase-3的活性和H2O2分泌水平,而BAY11-7082能够显著降低IL-8mRNA的表达和caspase-3活性、胞内肺炎支原体数量;结果表明NF-κB信号通路在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管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是目前肝癌诊疗的最大难点。检测槲皮素(Quercetin)对抗肿瘤药物作用于人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系HCCC-9810的影响,确定其在胆管癌细胞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使用系列浓度梯度的槲皮素作用于HCCC-9810细胞,使用MTT法计算抑制率,确定槲皮素作用于HCCC-9810细胞的量-效关系。检测系列浓度梯度的抗肿瘤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奥沙利铂(Oxaliplatin)和多西他赛(Docetaxel)对HCCC-9810细胞的杀伤作用,确定抗肿瘤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选取适宜的作用浓度,利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上述抗肿瘤药物杀伤HCCC-9810细胞的影响。利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槲皮素对上皮细胞标识物E-Cadherin以及间质细胞标识物N-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结果是槲皮素、索拉菲尼、奥沙利铂和多西他赛等能够剂量依赖地抑制HCCC-9810细胞的存活;选取2μmol/L为后续实验中的槲皮素作用浓度,该浓度的槲皮素预处理HCCC-9810细胞能够显著上调其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索拉菲尼、奥沙利铂和多西他赛作用于HCCC-9810细胞的半数作用浓度(IC_(50))依次从(2.75±0.22)μmol/L、(0.83±0.12)μmol/L和(0.05±0.01)μmol/L下调为(0.31±0.5)μmol/L、(0.15±0.02)μmol/L和(0.01±0.00)μmol/L。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处理能够下调HCCC-9810细胞中的间质细胞标识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上调上皮细胞标识物E-Cadherin的表达。槲皮素能够通过抑制胆管癌细胞系EMT上调抗肿瘤的效能,在肝脏胆管细胞癌诊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木犀草素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MuM-2C)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0,5,10,15,20,25μmol/L浓度木犀草素处理24 h后的MuM-2C活力,以筛选合适的药物作用浓度.将体外培养的MuM-2C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木犀草素组及木犀草素+氯化锂组,木犀草素组以15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木犀草素+氯化锂组以15μmol/L木犀草素和10μmol/L的氯化锂联合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MuM-2C的凋亡情况,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MuM-2C的迁移、侵袭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MuM-2C中凋亡蛋白BAX与BCL-2表达,采用免疫印记检测各组MuM-2C中EMT标志蛋白(E-cadherin, N-cadherin, Vimentin)和Wnt/β-catenin信号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表达,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木犀草素均可抑制MuM-2C生长,并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升高而作用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木犀草素组细胞核形态固缩而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4.
探讨重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片段(LysGP33)的抗肠癌效应.大肠杆菌原核表达LysGP33活性片段,GST亲和层析柱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MTT比色和细胞划痕方法检测LysGP33活性片段对SW48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0 μmol/L LysGP33活性片段对SW480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够有效地抑制SW480细胞的迁移,并呈现时间依赖效应.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了肠癌细胞的迁移,在抗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合成的含噁二唑杂环的罗丹明荧光染料(Rh-M)对Hela和U937细胞进行了活体染色实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荧光染料可以在5 min内进入Hela细胞,染色后的细胞发光面积较大,强度较高,Rh-M浓度在10-20μmol/L,染色15 min效果最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下,浓度在20μmol/L染色15 min的Hela细胞,可以清晰看出染料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U937细胞,表明Rh-M与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强,在100μmol/L内荧光亮度与荧光染料浓度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浓度H_2O_2刺激PC3细胞24h,应用MTT法分析细胞活力变化,并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HSP60蛋白、Akt蛋白(总Akt蛋白)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5.625μmol/L的H2O2可诱导PC3细胞内HSP60表达显著升高(p0.05),7.312μmol/L和15.625μmol/L的H_2O_2均会导致磷酸化Akt蛋白的量显著下降(p0.01),但该两种浓度的刺激对细胞内总Akt蛋白量并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应用MTT法检测黄连素联合Ta1722对SMMC-7721细胞活力的影响,以金正均法计算q值判断两药相互作用。根据细胞划痕实验与Hoechst染色实验,研究黄连素联合Ta1722对SMMC-7721的迁移及凋亡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迁移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黄连素浓度在3.125~25μmol/L范围内、Ta1722浓度在20μmol/L时,两者为协同作用,黄连素联合Ta1722对SMMC-7721细胞的迁移无明显作用,迁移相关蛋白NF-κB,CXCR4,MMP2,MMP9表达无明显变化。黄连素联合Ta1722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上调P53,上调促凋亡蛋白Bax,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黄连素联合Ta1722对SMMC-7721细胞的迁移无明显作用,但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其上调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从而导致促凋亡Bax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烯菌酮对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增殖及其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物酶的影响,实验采用了四唑盐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了RM-1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比色法测定了其细胞内抗氧化物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0.01μmol/L、1μmol/L和100μmol/L三个浓度的烯菌酮作用24和48 h,RM-1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μmol/L烯菌酮作用48 h,小鼠前列腺癌细胞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0.01μmol/L和1μmol/L两个浓度组。烯菌酮作用24、48和72 h,RM-1细胞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随烯菌酮浓度增加而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0.01μmol/L、1μmol/L和100μmol/L烯菌酮作用24 h时,RM-1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随着烯菌酮浓度增加,CAT活性明显增加。100μmol/L烯菌酮作用48和72 h时,RM-1细胞中CAT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这说明,烯菌酮能抑制RM-1细胞增殖活力,促进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和抗氧化物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CK-8法和MTT法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细胞毒实验中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3大鼠BMSCs,制成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24 h,分别用CCK-8法、MTT法检测其吸光度(A)值,根据细胞浓度与A值关系曲线确定两种方法各自的最适细胞浓度;取最适浓度的细胞于0.5,1,2,3,4和5 h 6个不同时间点,分别于450,490,595 nm处测定吸光度A值,确定两种方法最佳的检测时间和最适检测波长;采用CCK-8和MTT法检测5个浓度的鹿茸Ⅰ型胶原对BMSCs的增殖的影响.结果 CCK-8法测得的A值与细胞数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优于MTT法;CCK-8法、MTT法最佳检测波长分别为450,490 nm,最佳检测时间分别为1,4 h;在检测鹿茸Ⅰ型胶原蛋白对BMSCs的增殖的影响时,CCK-8法测得数据的线性相关性优于MTT法,并且数据偏差较MTT法小.结论 CCK-8法与MTT法检测结果相比线性相关性好,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在BMSCs细胞毒检测中CCK-8法优于MTT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ET)对口腔癌细胞Tca8113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TET对Tca8113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ET对Tca8113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ET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和Bcl-2表达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TET对Tca811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CCK-8法结果表明随TET浓度增加,对Tca8113的抑制率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EF浓度为32和64μmol/L实验组中,G0/G1期细胞分别为58%和60%,显著高于对照组(48%,P0.05);其对Tca811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5%和61%,显著高于对照组(13%,P0.05).Western blotting法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cleaved PARP表达显著增加,Bcl-2表达显著减少.经Transwell小室检测,浓度为32和64μmol/L TET作用后穿膜的细胞平均数分别为78和45,显著低于对照组(90,P0.05).结论:TET能显著抑制口腔癌细胞Tca8113的生长和迁移,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通过MTT法研究了LaCl3和GdCl3对小鼠免疫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GdCl3在0.001~10μmol/L浓度内均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0.001~0.1μmol/L的LaCl3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其他浓度没有影响;除0.1μmol/L浓度外,其他测试浓度下的LaCl3均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0.001μmol/L的GdCl3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0.01~1μmol/L时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10μmol/L时转而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浓度为0.1μmol/L的LaCl3和GdCl3对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他测试浓度下均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时间为4 h时,0.001μmol/L的LaCl3对NK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其他浓度下的LaCl3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0.001~10μmol/L的GdCl3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作用时间为8 h时,0.001和0.01μmol/L的LaCl3显著降低NK细胞的活性,0.1和1μmol/L的LaCl3提高NK细胞的活性,当浓度为10μmol/L时对NK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1μmol/L的GdCl3降低NK细胞的活性,其他测试浓度均能提高NK细胞的活性.这提示LaCl3和GdCl3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模式与其作用浓度、作用时间以及稀土元素的种类都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牛耳枫生物碱2-hydroxyyunnandaphnine D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用MTT法检测6.25~100 mg/L 2-hydroxyyunnandaphnine D分别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人宫颈癌细胞(HeLa)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存活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和IC50;FDA/PI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死亡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变化;MTT法检测凋亡抑制剂Z-VAD-FMK对2-hydroxyyunnandaphnine D抑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2-hydroxyyunnandaphnine D对3种瘤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时效量效关系,其48h的IC50值分别为(1.30±0.09),(7.32±0.10)和(8.41±0.11)mg/L.FDA/PI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2-hydroxyyunnandaphnine D组中死亡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细胞死亡数量增加,且随着剂量的加大细胞死亡数量增加.MTT法显示凋亡抑制剂Z-VAD-FMK不能阻断2个浓度的2-hydroxyyunnandaphnine D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Caspase-3酶活性测定显示l0,30mg/L 2-hydroxyyunnandaphnine D作用后肿瘤细胞的Caspase-3酶活力单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牛耳枫生物碱2-hydroxyyunnandaphnine D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并非通过激活Caspase-3途径.  相似文献   

13.
MTT法和CCK-8法检测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细胞毒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的筛选首先需要考察化合物在体外的细胞毒性.分别用MTT法和CCK-8法考察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这两种存在于中药穿心莲中具有抗病毒潜力的成分在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毒性情况.结果表明,CCK-8和MTT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细胞存活率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均提示在A549细胞株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内酯的无毒浓度分别在0 5μg/mL及0 10μg/mL之间.用MTT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CC50值的变异系数(CV)均大于CCK-8法得到CV,表明CCK-8法检测的精密度较MTT法更高.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的判定系数和细胞存活率的数据标准偏差数值表明CCK-8法测定的准确度相对MTT法更高.另外,CCK-8法操作更为简便和快速,对实验者和环境危害低.因而,CCK-8法值得在细胞增殖和药物毒性检测等实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亚砷酸钠(NaAsO2)对胰岛β细胞NIT-1增殖及胰岛素(Insulin)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NaAsO2(1,2,4,8,16和32μmol/L)分别不同时间(24h和48h)作用于NIT-1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方法检测Insulin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NaAsO2对NIT-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当NaAsO2浓度小于2μmol/L的时候轻度促进NIT-1细胞增殖(P0.05)。当NaAsO2浓度大于4μmol/L时抑制细胞增殖(P0.01),细胞增殖抑制率随NaAsO2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1)。2)NaAsO2(1,4和8μmol/L)对NIT-1细胞Insulin mRNA的表达的影响:作用24h,各剂量组InsulinmRNA表达降低,其中8μmol/L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用48h,各剂量组Insulin mRNA表达降低,其中4μmol/L组和8μmol/L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出砷对NIT-1细胞增殖及Insulin基因表达的影响与作用时间、剂量有关,Insulin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砷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进而引发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活化LX-2的机制.方法:将LX-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PM_(2.5)染毒组(终质量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g/mL)和PM_(2.5)+TGF-β1受体抑制剂SB525334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Transwell法和划痕法观察细胞的迁移变化,用RT-PCR法和ELISA法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实验和迁移相关实验显示PM_(2.5)染毒后LX-2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RT-PCR结果显示PM_(2.5)染毒后TGF-β1基因表达上调,ELISA结果显示PM_(2.5)染毒后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质量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还显示PM_(2.5)+TGF-β1受体抑制剂SB525334组LX-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均得到明显抑制,与PM_(2.5)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_(2.5)可通过诱导TGF-β1分泌来活化人肝星状细胞,使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增强,这可能与其所致肝纤维化毒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游离脂肪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OA刺激Ishikawa细胞作为实验组(OA作用组),并以空白组(未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用Cell Counting Kit (CCK-8)法检测OA对细胞毒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检测OA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Bcl2、Ki67、MMP1、MMP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不同浓度OA作用于Ishikawa细胞后,CCK8结果显示,50μmol/L、200μmol/L作用组细胞的活性在48 h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48h)=2.504,P0.05);500、1000、1500μmol/L刺激组细胞的活性在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24h)=3.625,P0.05;F_(48h)=9.318,P0.01;F_(72h)=36.630,P0.01;F_(96h)=47.871,P0.01),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2)50μmol/L及200μmol/L OA作用Ishikawa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48h)=2.504,P0.0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高于空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迁移)=8.993,P0.01;F_(侵袭)=6.560,P0.01)。(3)200μmol/L OA作用于Ishikawa 24 h后,Bcl2、Ki67、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Bcl2)=7.232,P0.05;F_(Ki67)=6.245,P0.05;F_(MMP9)=3.837,P0.05),MMP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不饱和脂肪酸OA可能通过上调Bcl2、Ki67、MMP9等基因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7.
该文观察ECG在人鼻咽癌细胞株C666-1增殖与凋亡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人鼻咽癌C666-1细胞给予不同浓度ECG(0~100μmol/L)处理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使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Caspase 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5μmol/L以上浓度的ECG可抑制C666-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且ECG可浓度依赖性增加Bax/Bcl-2蛋白比值和剪切的Caspase 3蛋白水平.以上结果表明ECG可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666-1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ECG的作用与其增加Bax/Bcl-2相对蛋白比值进而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SMS2)的表达与阿霉素(ADR)致乳腺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过表达慢病毒感染法构建并筛选SMS2过表达的乳腺癌MCF-7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对ADR的IC50值,选择适当浓度的ADR药物作用条件处理细胞后,使用MitoSOX试剂染色检测线粒体ROS水平,检测细胞内ATP水平以评估线粒体功能;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异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 3、Bcl-2、Bax表达水平.结果:SMS2过表达的MCF-7细胞对ADR的IC50值为(2.42±0.073)μmol/L,而对照组细胞IC50值为(0.62±0.036)μmol/L(P<0.01).2μmol/L ADR处理细胞24 h后,SMS2过表达的MCF-7细胞内线粒体ROS水平降低(P<0.05);细胞内ATP水平增加(P<0.05);电镜观察示线粒体结构性损伤减轻;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降低(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 3、Bax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SMS2过表达可能通过减轻ADR对乳腺癌MCF-7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作用,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分别用0、25、50、75、100μmol/L浓度的非诺贝特作用于PC-3细胞,经过24 h、48 h、72 h后,分别采用MTT、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PC-3细胞的生长或凋亡情况。MTT结果显示:非诺贝特对PC-3细胞的增值存在显著的抑制影响,并且抑制效果和所加入的溶液浓度存在正相关性;流式细胞结果表明:非诺贝特经过24 h、48 h及72 h处理后,测定得到的凋亡细胞总百分比分别为8.41%±2.05%、16.77%±3.16%和23.65%±4.43%,较对照组4.65%±1.12%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显示:50μmol/L非诺贝特处理PC-3细胞,48 h后其凋亡因子Caspase 3和AIF的表达均有明显的增加。据此,非诺贝特能够显著激活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 3和AIF的表达,实现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表现出对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浓度西红花苷(Crocin)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建立皮质酮(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不同浓度(1、10、30μmol/L)西红花苷预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突触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DNF、mTOR蛋白的表达;体外研究中,将40只小鼠分成5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