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分析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基础上,预测了规划期间湖南省在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目标下的耕地需求量;根据现有耕地数量、规划期间可能增加量和减少量预测了耕地供给量;然后对耕地供需平衡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确定了规划期间湖南省的耕地保有量:2010—2015年为353.17万hm2~375.67万hm2,2016—2023年为371.03万hm2~375.84万hm2。该预测结果可为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耕地保有量目标提供参考依据。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2.
宜昌市耕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宜昌市未来15a内耕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2020年时,全市耕地面积将分别减少到333 270 hm2和294 530 hm2,粮食平均单产量分别为4 902.90 kg/hm2和5 064.14kg/hm2,复种指数分别为150.5%和151.2%。以温饱型粮食消费水平计,宜昌市耕地—人口承载率可达到97.66%~99.58%;若以宽裕型粮食消费水平计,承载率为85.45%~87.13%,缺口粮食21.79万t/a~25.34万t/a;若以小康型粮食消费水平计,承载率为75.96%~77.45%,缺口粮食42.96万t/a~47.11万t/a。因此,耕地的供应与粮食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最后还概述了提高耕地—人口承载率应采取的措施。表5,参7。  相似文献   

3.
基于天水市1978—2008年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最小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天水市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分析,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天水市的113个乡镇的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的5县2区中的秦安县为粮食较安全区域,耕地压力指数较小,其他区、县分剐为粮食较不安全区域和不安全区域;通过计算全局Moran指数I得出:天水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都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全局正自相关;Moran散点图刻画了天水市各个乡镇人均粮食和耕地占有量的局部空间联系形式,呈现出一种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空间组织形式。图8,参12。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天水市1996-2005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15 a天水市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5年,虽然天水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在1之上。未来15 a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耕地生产力的供给水平高于食物消费水平,区域粮食安全隐患较小。  相似文献   

5.
尚义县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其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别用迈阿密模型和ma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尚义县的粮食气候生产潜力在分区的基础上做了计算,得出尚义县的气候生产潜力整体大致在2 493.58kg/hm2~2 960.88kg/hm2之间,而其利用率在正常年份仅有46.9%,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并以耕地—粮食—人口为主线对尚义县的耕地人口承载力作了短期预测,指出现阶段尚义县的温饱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国家的政策补助达到的,政策取消后,2010年尚义县会面临大量的粮食短缺。粮食生产达到温饱水平是尚义县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政策。表4,参13。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及总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地区40个地市(盟)为主要评价单元,从粮食单产水平、粮食单产增长率、主要作物单产水平3个角度,运用数理统计、GIS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分析了2004年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平均水平为4850kg/hm2,中部较高,东部和北部较低;大部分地市的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1997-2004年)集中在0-10%之间.阜新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最高,高达40.31%;同一地市粮食产量、单产水平、单产增长率表现出严重的失衡发展状态;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单产分别在6000kg/hm2~7000kg/hm2、6000kg/hm2~8000kg/hm2、2000kg/hm2~3000kg/hm2水平上的地区较多.整体来看,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水平区域差异较大,从高至低依次为吉林、辽宁、黑龙江、蒙东.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7.
三明市粮食产量的灰色动态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了福建省三明市粮食总产量的灰色动态模式,并对该地2001-2005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模型采用一种特殊措施以改善原始数据的光滑度,并以一套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动态预测模型群来逐渐逼近预测年份,极大地提高了模拟精度。图2,表1,参4。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耕地压力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耕地压力指数理论和模型,分析了陕西省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并对未来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虽然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耕地面积大量持续减少、人口的不断增多,1978~2005年陕西省耕地压力指数较高,耕地压力较大,并且呈上升趋势;2005年区间耕地压力差异不显著,但区间1996~2005年耕地压力变化差异明显,陕北高原区>秦巴山区>关中平原区.通过预测,2015年陕西省耕地压力指数达到2.237,耕地压力非常大.针对陕西省耕地压力指数逐渐增大现状,为减缓耕地压力提出相应的建议.图6,参7.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耕地压力的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计算了内蒙古1990-2008年间的耕地压力时间序列,选择指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和GM(1,1)模型对耕地压力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耕地压力的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得组合预测模型的最优权重。研究表明: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到耕地压力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求解是可行的;1990-2008年间内蒙古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都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内蒙古耕地压力为0.714,未来5a粮食生产处于安全状态。最后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以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粮食平衡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及9个地市1989—200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压力指数、粮食平衡系数作动态变化分析,及对粮食生产的综合条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贵州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从1989年的708.25万t增加至2005年的1288万t,通过主成分分析,贵州的粮食产量与投入粮食生产的资本、技术和劳动与粮食产出密切相关。②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突出。人口数量呈直线型增长,从1989年的3134.94万人增加至3931.12万人,16a间增加了800万人;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从1989年的185.38万hm^2减少至175.35万hm^2。③耕地压力指数下降,从1989年的1.77降至2005年的1.22,主要原因是耕地综合生产力提高的结果,粮食平衡系数相应提高,但仍低于临界水平1,区域粮食生产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未能自给。④各个地区的耕地压力减小,遵义市耕地压力系数最小,近年来小于1;粮食平衡系数上升,除遵义市外,其他地区仍小于1,人均粮食占有量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各地区之间的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存在差异性。图4,表1,参16。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rkov和GM(1,1)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张掖市2003-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别采用Markov与灰色GM(1,1)模型,对全市2011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预测,并将所得结果相互验证、对比分析,以提高预测可信度。结果表明:到2015年张掖市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将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向林地、建设用地转化。表6,参8。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中国轿车保有量与我国石油需求量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一种国际类比预测方法, 即根据轿车保有量与人均GNP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 预测2000年中国轿车保有量。计算结果说明这种预测方法和模型是合理的、有效的。预测结果对我国能源需求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已建立的有关松嫩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棋型,分析松嫩平原未来15年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包括增加玉米积温,干旱地区灌水,计划外耕地的利用,改变种植结构,增加施肥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分5年为一阶段预测了到2000年,2000年,2010年松嫩平原粮食生产情况,预测结果合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根据1986~2002年福建省的粮食统计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并运用灰色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几年福建省的粮食总产量下降非常明显,8个主要影响因子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关联,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福建省粮食总产量的3个最重要的因子,这可为今后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表4,参7。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使部分耕地非农化,必将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以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武汉城市圈为例,探索了1992—2007年间该区域耕地非农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速度高于湖北省的整体水平;该区域大部分县域单元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现减少态势。②各县域单元耕地非农化速度与区位有密切的联系;区位好的县域单元,耕地非农化速度相对较快,反之则反。③从等级划分角度分析,大部分县域单元的耕地非农化规模与耕地非农化速度相一致。④属于高、中产田的县域单元耕地非农化的数量相对较少。⑤耕地非农化不一定会引起粮食产量的减少,还取决于粮食单产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等因素。⑥因耕地非农化而造成的粮食减产规模与耕地非农化规模在空间上基本保持一致;每年武汉城市圈因耕地非农化而造成的粮食减产,相当于147万人的粮食消费量。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16.
兴安盟人口耕地粮食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立兴安盟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重要指标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研究人口增长与耕地粮食之间的矛盾,探讨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系统良性循环的途径。提出缓解系统矛盾的设想,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表2,参5。  相似文献   

17.
结合作物模拟模型与GIS,分析了松嫩平原黑土区海伦市主要旱地作物玉米和大豆1996~1999年的产量潜势、水分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所用方法能够模拟作物各个级别的生产力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作物产量潜势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1996~1999年,海伦市玉米和大豆的生产潜势分别为7028 kg/hm2~8 979kg/hm2和2250 kg/hm2~3220kg/hm2。对作物水分生产力的模拟结果表明,因大豆具备固氮功能,不施氮肥情况下大豆水分生产力下降的幅度要明显低于玉米水分生产力的下降幅度。模拟结果同时验证,水分和养分的合理搭配是实现作物较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前提。耕地坡度和土壤类型对作物现实生产力均有影响,坡度<3°的耕地作物生产力大于坡度>3°的耕地;对不同土壤类型的作物生产力而言,黑土>草甸土>黑钙土。表6,参23。  相似文献   

18.
对江汉平原2000~2003年耕地流失的基本态势及其经济损失进行定量分析,为缓解耕地流失形势、确定耕地流失的经济补偿提供决策依据.估算表明,2000~2003年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净减少28 968.69hm2,耕地流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达82.07亿元,年均损失20.52亿元.其中,耕地资源的市场价值损失72.61亿元,占88.47%;目前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体现的非市场价值流失9.46亿元,占11.53%.耕地流失经济损失的货币化计量,是有效解决农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一个技术难题,为确定农地生态补偿标准、规范人类活动的性质和干扰程度、限制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优化农地景观格局提供决策依据.图1,表6,参14.  相似文献   

19.
黑土区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耕地地力的变化对粮食生产、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黑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土壤资源,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区总耕地面积的18 08%,但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28 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 8%,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但是由于掠夺式的经营,导致黑土不断退化。在分析了德惠市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建立了耕地资源数据库,确定了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最后利用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等级指数确定耕地的级别,为黑土区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图1,表1,参9。  相似文献   

20.
GM(1,1)模型及其残差修正技术在土地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中的GM(1, 1)模型及其残差修正技术, 对龙游县85-91年的人口、粮食、耕地进行分析、研究本县2000年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在不同生活水准上对人口承载力适宜强度,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科学, 计算方便, 要求数据不多, 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