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湖北省宜昌市四0三里区食用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试用全封闭技术栽培本所培育的百里1号金针菇菌株获得成功,生物转化率(产量)高达250%,较常规栽培增产1倍多,探索出金针菇全封闭式栽培高产技术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常规法栽培金针菇的生产工艺并进行了优化革新。改长袋装料为短袋装料,改发菌后开袋伸位袋口出菇为封闭式发菌直接出菇,改出菇期袋街口面或覆盖物表喷水为不喷水,改多次采收为一次采收,改培养料一次性利用为多次利用,使金针菇生产快捷方便,稳产高产。应用该模式栽培百里1号金针菇1万袋,只需成本1000元。装料按税后经30…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农艺设施栽培黄色金针菇商品性差、菌种退化、新品种缺乏等问题,以栽培和野生菌株为杂交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亲本制备、双单杂交子构建、出菇试验初筛、木质素含量复筛、杂交子分子鉴定等步骤,选育出一株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北方农艺设施栽培的黄色金针菇新菌株‘冀金12’.经适时采收后,该菌株菌盖呈金黄色、颜色亮丽,菌柄纤细基部不黏连、平均直径在0.25 cm左右,菌柄颜色为黄白色且不易褐变;测定菌柄的平均木质素含量不高于2.50×10~3(A_(280 nm))/kg,显著低于传统品种的木质素含量(3.05×10~3(A_(280 nm))/kg).单潮单袋平均出菇产量可达288±3.2 g,显著高于亲本菌株.  相似文献   

3.
白色金针菇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色泽白嫩,给人以新鲜感,它还具有抗癌和增智作用,商品价值很高,深受深圳、香港等城市中一些宾馆的青睐,每公斤鲜菇售价高达16~24元(人民币)。然而一些生产厂家,常因菇柄较细、质量较差以及单产较低等原因,而经济效益不佳。为此,我们于1991年10月从日本引进白色金针菇菌株,与原来从深圳引进的几个菌株进行品比试验和几次分离选育,经过我校与协作单位—宁波大升食用菌公司一年半的共同试验,初部筛选出菌柄粗壮、口感较脆、单产较高的“F_2”菌株,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液体菌种培养,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等特性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经过菌丝培养再进行出菇,从中选育出高产菌株,为秀珍菇的大规模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他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目前还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个原生质体融合株(T1、T2、T3和T4)及其亲本糙皮侧耳831和师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出菇试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的最适氮源、碳源、pH和温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出菇试验表明,融合株T4的生物学效率为133.2%,高于两个亲本,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
袋栽金针菇,以棉籽壳为培养料,选用优良菌株(日本株),在低温(10℃左右)、黑暗(光照度1勒克司)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0.114~0.152%)的配合管理务件,可以培养出优质菇,生物学效率为8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试验站所辖示范县中传统种菇区对黄金针菇新品种的苛刻要求,以及缺乏高纯菌种对品种优良性状传递独特作用的认识,开展了黄金针菇优良菌株筛选及其高纯菌种制作技术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在菌株筛选过程中,综合评价子实体菌柄褐变程度、菌柄粗细、菌盖大小及生物学效率等生产性状,将评价指标数值化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经初筛和中试两次筛选验证,选育出了商品性状优良、生物学效率达128%的优良菌株F2927.在F2927示范过程中,采用了棉籽壳装输液瓶机和高压灭菌制作高纯菌种技术,有力保障了菌株优良生产性状的传递,使示范户每栽培5000 kg栽培料,收到了菌种制作用工支出节省360元、菌种纯度达98%、增产幅度达8%~10%、增收2 500~3 000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平菇脱毒菌株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菇脱毒菌株进行熟料栽培研究.测试其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等.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可知,脱毒菌株发菌期较组织分离菌株平均缩短2.5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8%.其菌丝体长势、发菌期、出菇时间、菇形、生物效率显著的优于组织分离菌株.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青海属非产棉区的特点对栽培金针菇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用松木屑、杨木屑与棉籽壳搭配作为栽培料,用覆土菌墙出菇的方法解决了因气体干燥金针菇的后期生长中严重失水问题。以探索栽培优质高产金针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分别利用杨树,泡桐的落叶栽培平菇和金针菇,试验结果这两种树的落叶都可以出菇,这对于秋天落叶的废物利用,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并对促进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Fr.)sing]自然变异菌株选育出的新品种嘉陵1号对温度适应范围广,抗衰老、风害及病虫害能力强,菇形、菇质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GV34菌株,菌丝生长适应温度范围较广,在24~32℃温度良好生长,在23~25℃偏低温度下正常出菇,能适应气温骤降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适宜pH为7.0~10.0;培养基含水量为65~70%;光照(400勒克司)可加速菌丝生长;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产量高而稳定,棉籽皮的生物学效率为40.0~55.5%,稻草和麦秸为25%左右,是适合我国北方地区栽培的草菇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利用拮抗试验研究4个金针菇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然后进行4个金针菇菌株生化性能测定,分别以PDA(不加葡萄糖)培养基、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愈创木酚培养基培养4个菌株,判断金针菇利用营养物的能力大小.试验结果:4个菌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拮抗现象,表明其亲缘关系有一定的远近,尤其是川金10#与金野菌株间拮抗线最明显,亲缘关系较远;生理性能测试中,不同菌株产酶能力不同,各有其优势,川金3#产淀粉酶能力最强,金野产漆酶能力最强,综合4个菌株产淀粉酶、纤维素酶、漆酶能力温金F11性能最为稳定,三种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用60Coγ射线照射F126的双核菌丝,经过筛选培育出金针菇新菌株辐金1号,并进行了生活因子试验、平皿抗杂试验和生产试验.报道了新菌株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高温平菇菌株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宁  张世敏  徐淑霞  吴坤 《河南科学》2009,27(6):678-680
通过对5个高温平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和出菇产量的生物统计学比较,筛选出适合河南省春季栽培的高温优质平菇菌株苏研7号、优伏1号.试验结果同时显示子实体产量和菌丝生长速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是食用菌中的珍品,菇柄细长中空、淡黄色,脆嫩鲜美,形似金针,味同香菇因而得名。又因其菇盖金黄色只有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菇。再是,此菇在菇类中是最耐寒的品种,气温在1—2℃的冬季也能生长上市,因而又称冬菇。金针菇营养丰富,尤其含有大量的精氨酸,对儿童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并可预防和治疗肝炎及胃肠道溃疡。还含有一种金菇多糖,具有抗癌作用。金针菇既可鲜食又  相似文献   

17.
火菇素cDNA的初步免疫学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菇素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简单蛋白,从金针菇中分离纯化火菇素的方法如下:金针菇子实体经乙酸液浸提、硫酸铵和乙醇分级沉淀后,通过DEAE-Sephadex A-50除去色素和部分杂蛋白,最后经CM.Sephadex C-50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得到了电泳均一的纯化蛋白.以火菇素为抗原制备的抗血清为探针对构建的金针菇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印记筛选,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以及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等初步鉴定,为进一步确证、克隆火菇素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审定前代号为F21),于1996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认定。其菇体自色,菇盖半球型,不易开伞,原基分化温度5℃~24℃;子实体生长温度5℃~20℃,生物效率达130%,是金针菇白色品系中一个耐高温优质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9.
孢薪菇漆酶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孢薪菇(Coprinus coimtav)、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平菇(Pleurotus sapidus)、茶薪菇(Agrocybe cylindracea)、黑木耳(Hirneola auricular-judae)和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中提取漆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筛选出漆酶酶活最高的孢薪菇。实验结果表明,孢薪菇漆酶是一种对热较稳定的高温酶,其最适pH3.0,最适温度60℃;Pb^2 、K^ 对酶活有较大的激活作用,而Fe^3 、Fe^2 则对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锌肥和稀土对金针菇复合促长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金针菇为代表,从菌丝日均生长量、出菇期、子实体产量、蛋白质含量、锌含量等方面探讨了硫酸锌和稀土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锌和稀土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浓度差异;复合处理比单因子处理更好,其产量、蛋白质含量和锌含量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