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9个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结果,指出异型节点受力过程分为初裂、通裂、极限和破坏4个阶段;讨论了轴压比、节点核芯配箍率、柱截面高度变化对异型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提出应考虑节点核芯区箍筋屈服的不均匀性并在通裂状态下以“小核芯”为分析单元来研究此类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建议;最终给出了异型节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RC框架变梁变柱中节点抗裂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RC框架变梁变柱中节点的抗裂性能,进行了6个变梁变柱中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节点核心区尺寸、轴压比等因素对异型中节点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异型节点初裂时斜裂缝主要出现在由小梁和上柱构成的小核心区,小核心区开裂荷载为极限荷载的50%~60%;抗裂性能较常规节点劣化,初裂阶段的剪力基本由小核心区混凝土承担,增大轴压比可以提高异型中节点的抗裂承载能力.提出的变梁变柱中节点抗裂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结构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变梁异型节点的受力性能,按1/3比例设计并制作了4个左右梁截面不等高的弱节点模型,通过施加恒定竖向荷载和低周往复水平荷载对节点模型进行了拟静力试验,试验变化参数为高低梁高差比(0.13、0.26、0.39、0.52),获取了该类节点的滞回性能、应变及变形的规律,分析了节点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承载能力、延性、梁高差比对节点破坏模式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抗剪承载力计算式对变截面弱节点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件破坏都发生在节点核心区,满足“强构件弱节点”的设计要求,主要破坏模式为节点核心区的剪切破坏;随着梁高差比的减小,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增大,节点进入塑性阶段之前承载力无明显退化,从屈服到破坏承载力显著退化;延性系数平均值为3.94,节点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基本适用于此类异型节点。  相似文献   

4.
钢纤维混凝土框架节点抗裂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2个钢纤维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裂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节点抗裂强度的因素,提出了节点抗裂强度计算公式.运用此式作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偏心节点的抗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九榀钢筋混凝土梁柱偏心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梁柱偏心和梁端水平加腋对节点核芯区抗裂性能的影响 .试验中观测和记录试件的初裂荷载和裂缝的开展与分布 ,提出偏心节点抗裂度计算的建议公式和改善偏心节点抗裂性能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论证一种可用于高烈度区的新型火电厂混合结构主厂房的可行性,针对主厂房中存在高梁变截面柱构成的异型边节点,进行了3榀缩尺比例1/5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不同墙体形式、不同轴压比下异型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以及强度、刚度的退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异型节点中横墙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柱铰的形成,使破坏集中在墙体和梁上,减轻节点的破坏,有利于震后的修复加固.而纵墙的存在可以阻碍节点区裂缝的连通发展,平衡正、负向位移下的承载力的差异,提高延性和耗能能力.对于无墙节点,分析了其发生剪切黏结裂缝的原因.最后对比证明了带有横、纵墙的型钢混凝土异型节点具有最优的抗震性能且其延性系数μ≥3满足一般构件在抗震作用的延性要求,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由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一种针对此类节点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为此类节点的工程实践提供试验依据,也为此类节点的弹塑性反应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对两个由8.8级和5.6级不同等级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以不同螺栓等级为变化参数,研究分析两节点的破坏模式、滞...  相似文献   

8.
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此类节点的力学性能尚缺乏完备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在半刚性钢框架研究中,节点板通常被忽略;在设计中往往将此类节点简化为铰接连接或带肋的腹板角钢连接形式。设计了三个试件通过试验对其抗弯性能进行研究;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模型。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带节点板角钢连接梁柱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为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焊接钢框架边节点的抗火性能,使用火灾试验炉对2个足尺H形钢框架节点进行了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试件进行了火灾反应分析.试验表明:焊接节点在火灾下有较大的转动能力,柱翼缘的弯曲变形和腹板的剪切变形是引起节点转动的主要因素,柱腹板加劲肋可提高节点临界温度50℃左右.将有限元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好的一致,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焊接节点抗火设计的建议,提高焊缝等级和设置柱腹板加劲肋可以提高节点的抗火性能.  相似文献   

10.
完成了3个梁柱偏心距大于1/4柱宽的夹心十字型平面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试件的抗震性能、损伤过程、失效模式、位移延性、节点区受剪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类偏心夹心节点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并且可以用X筋替代部分节点区箍筋承担节点区剪力,但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性能较弱。与普通夹心节点相比,大偏心夹心节点核芯区附近柱纵筋受力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11.
高轴力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异形柱特殊的截面形式,地震作用下,较高轴压比时异形柱节点与普通矩形柱节点相比破坏更为严重。通过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边节点和中间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高轴力下异形柱边节点和中间节点核心区混凝土裂缝发展及破坏情况,并利用试验数据计算得到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最后结合节点核心区箍筋应变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异形柱节点的抗剪机理。研究表明,高轴力下异形柱节点剪力较大,核心区腹板混凝土开裂破坏较严重,成为异形柱结构抗震的一个薄弱环节,限制了异形柱结构楼层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不同破坏模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动力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际震害及大量的节点实验均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地震等水平荷载作用下有多种破坏模式,且多数节点破坏为脆性破坏.为深入了解节点不同破坏模式的抗震性能差异,以Tsonos实验模型及一工程震害实例为基础,采用ANSYS软件中的civilFEM模块模拟4个不同破坏模式的边柱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破坏过程,比较分析不同破坏模式下的节点强度、变形及耗能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发生不同破坏模式的节点的耗能能力差别很大,节点耗能能力与强度无关联;节点延性设计目标或节点失效模式控制可以通过控制节点破坏模式分化参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T形截面柱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告了五个钢筋混凝上T形截面柱框架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梁纵筋的锚固、节点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抗剪承载力公式及若干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框架节点是一种新型节点。通过8个梁柱组合体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考察了预应力对节点强度、刚度和能量耗散能力的影响,研究了梁筋在节点的粘结滑移问题。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底缝对拱坝工作性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一试验拱坝数值方法研究了底缝对拱坝的非线性影响,坝体、坝基和接缝均考虑了材料的弹塑性,坝体,地基处理用Drucker-Prager准则模拟,接缝材料用Mohr-Coulomb准则模拟,模拟了接缝的滑移、开裂等非线性行为,计算结果和试验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预制柱连接进行优化,套筒灌浆用于角纵筋连接,其余纵筋绑扎搭接,设计并制作了一个T形柱边框架梁柱节点试件。采用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研究梁柱节点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破坏过程、承载力与变形、延性、刚度与耗能能力,并对轴压比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梁柱节点呈梁端受弯破坏,节点和预制柱固端未出现明显裂缝;荷载位移骨架曲线表现出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延性系数接近5;滞回环面积饱满,累积耗能约15 kJ,等效黏滞系数在0.04~0.24之间;随轴压比增加,节点受压损伤区域扩大,延性明显降低。后浇整体式T形柱边框架节点整体性良好,抗震性能较强,弹簧单元用于竖向预制后浇界面黏结作用的简化,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表征相符。  相似文献   

17.
在利用测线法对地表节理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JSR(jointing structure rating)指标的地表岩体质量评价方法.以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北山预选区地表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JSR指标对芨芨槽、算井子和新场地段地表岩体进行节理发育程度和地表岩体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芨芨槽地段地表岩体比算井子地段节理发育程度低,地表岩体质量等级高,从而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址比选提供依据.同时研究了JSR指标与传统Q指标的定量关系,并修正了JSR指标的分级范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14根箱形钢骨混凝土柱及4个由劲性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构成的组合框架节点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劲性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的全过程分析、简化计算公式以及组合框架节点新的构造方案;介绍了劲性混凝土柱在我国两幢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