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之江 《科学通报》1985,30(17):1358-1358
X光波段的显微术,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史,但足至今还没有找到技术上可行的高分辨技术,由于缺乏合适的折射或反射X光的材料,使用几何光学方法成象受很大限制。因为掠反射非球面加工很困难,使反射式X光望远镜和显微镜都属低分辨系统,实际上低于一般光学显徽镜和望远镜。可以采用衍射方法成象,但衍射成象也要求高精度的衍射体。例如菲涅尔环带的精细度实际上就决定了它可能达到的分辨能力,因此难以甩它来达到高分辨。全息术则由X光相干度所限制。虽然最近已实验产生了X激光,但为得到全息术所要求的单模激光,则尚须有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稀土LaOBr:Tb荧光粉是一种高效X光发光材料,用它所制成的X光增感屏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其发光效率一般为通常所用CaWO_4荧光粉的4~6倍,对X光的吸收效率比CaWO_4高50%以上。因此,大大降低了X光拍片时的曝光条件,可使所用X光剂量减少到原来的1/3至1/5,拍片速度快,使动态部位及厚部位易  相似文献   

3.
今年11月8日,是伦琴发现X光100周年纪念日。1895年11月8日夜,德国乌兹堡大学校长、物理学教授伦琴偶然发现了能使铂氰化钡发光的射线,这就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穿透性射线X射线,即X光或X辐射。妙在他接着对X光进行了详细的夜以继日的7周研究并取得成果。还妙在他及时公布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4.
Tien  HT 毕只初 《世界科学》1991,13(12):37-38
1972年日本的Fujishima和Honda以半导体二氧化钛作光电极的光电化学电池分解水制氢,开创了太阳能制氢的研究工作。但效率和成本是太阳能制氢的两个制约因素,Honda的制氢电池其能量转换效率不到1%,离实用要求相差甚远。我们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根据对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里光致电子传递的研究,构筑一个完全人工的系统来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在自然界的光合作用里,有两个光系统(即光系统工和光系统Ⅱ),它们处在叫做类囊体膜的光合作用膜里,在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后从水分子里夺取电子;电子通过这两个光系统传递到膜的另一侧去还原电子受体。由于膜很薄(厚度小  相似文献   

5.
L69.1936年,德拜得诺贝尔化 学奖。 70.1938年,比尔登用X光在金刚石棱镜中的折射测得电子荷质比为(1.7601±0.0003)×10~7电磁单位/克。 71.1940年,瑞士P.H.米勒和美国J.W.M.居孟用X光法测得N(57.117 68.129)=(6.026±0.002)×10~(23)。 72.1942年,应用摩斯莱公式,美国J.希勒首先描述电子探针X光微区分析(简称电子探针)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
自然信息     
用光替代电子作片间通信的芯片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TI)的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高集成度的微芯片,它能用光代替电子在芯片间传递信息。估计在以后的5~10年内,该项技术将被引入到实用系统中,并使计算速度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位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为何有两种稍微不同的生理机制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从水中获得的电子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使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吸收光的波长略有不同的两个系统连续进行工作.这两个系统叫做PSI和PSII.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文献中,关于有机锂化合物中锂的价键性质的研究,大多是碳-锂键的化合物,而对氧-锂键化合物的报道尚不多。本文报道应用X光电子能谱(XPS)测定了一些含有Li-O  相似文献   

9.
刘伯林 《科学通报》1988,33(19):1519-1519
阿特拉津等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分子量为32kD的蛋白质结合,抑制了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链中稳态原初与次级电子受体间传递电子,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对编码32kD蛋白质的pSbA基因曾  相似文献   

10.
卢仁祥 《科学通报》1979,24(22):1018-1018
高功率激光束轰击靶材所形成的等离子体可在毫微秒到微微秒时间内产生上百焦耳的脉冲X射线,是一个强度极高的脉冲X光点源(Laser plasma X-ray,简称LPX),它在科学研究、工业和医学上都有重要的应用。同时,激光等离子体中高阶电离离子的X光线谱携带着关于高温等离子体各种基本参数及各种原子过程的大量信息,如电子温度、电子密度、膨胀速度、各阶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各种先进数据业务的不断涌现,使人们对网络容量的需求出现了爆炸性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光网络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导致传输容量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光放大器和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出现,不仅强化了光在网络中的作用,而且将光的优势带到了网络边缘──光开始以多种形式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电子到光子 20世纪末,通信领域发生的最大变革莫过于从电子向光子的转移,其影响正在逐渐地显现出来。目前,光已经进人到全球大多数核心骨干网,为人们带来了多媒体通信以及高速互联网接入能力。未来,它们还…  相似文献   

12.
周澄明 《科学通报》1983,28(15):918-918
X光电子能谱(ESCA)是研究络合物结构的重要物理方法。根据参与配位的原子在络合前后电子结合能(E_b)的变化,可判断络合物中是否形成配价键以及确定参与配位原子的性质(给予体或接受体)。此外,配位体分子中取代基性质对配位原子电荷密度的影响,在E_b值  相似文献   

13.
金属酞菁在二氧化钛胶体表面光诱导电子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海 《科学通报》1994,39(5):424-424
在半导体胶体表面进行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是当前光化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多数半导体材料导带与价带间的能隙约为3eV,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但却不能有效利用日光中的可见光.若在半导体胶体体系中加入特定的光敏剂,使之吸附在半导体胶体表面,则光敏剂受光激发后,能够将其电子转移至半导体的导带,并可进一步传递给其它物质,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扩展了半导体材料的光响应范围.  相似文献   

14.
光合作用是植物赖以把太阳光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布朗大学电子显微镜专家Miller揭示了光合作用膜的三维结构。密契根大学教授H. Ti Tien的研究小组模拟了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电荷分离阶段。这个阶段产生光激发的电子,这些电子最终会使二氧化碳被生物合成为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杨善元 《科学通报》1987,32(4):306-306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包含着两个光化学反应系统,它们分别进行各自的光化学反应。到目前为止,对这两系统的原初电子供受体的成员都了解得不很透彻。1977年klimov从光系统Ⅱ颗粒的光暗差异吸收光谱,685nm处的吸收值和荧光强度变化的动力学分析,推  相似文献   

16.
光计算机被人们认为是在未来颇有希望的计算机。但未来的光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子?研究人员对它的设想并不一致。总的说来,可以说光计算机是用光代替电子作媒介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但是在计算机中如何使用光,这里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设想。“利用光的系统的优点是它具有高速性和并行性。无论是开关速度,还是传递速度,利用光都比利用电子快很多。另外,利用电子作媒介时必然存在由布线产生的RC(阻容)延迟,而利用光,从原则上说,不存在这种延迟。利用电子作超并行处理时会出现布线拥挤的问题,而利用光则不需要布线,无论并行传递,或是交  相似文献   

17.
以硫脲和碘化钾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合成了K掺杂g-C_3N_4光催化剂(CN-K),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XPS)、比表面积(BET)、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微结构表征分析,并在优化晶体结构模型基础上,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并解析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布.结果表明,掺杂K离子与N形成K–N键,并存在于g-C_3N_4层间.在可见光照射下对ppb级NO表现出了显著增强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CN-K优异的活性可归因于K掺杂作用对g-C_3N_4电子结构的调变.K掺杂作用调节禁带位置,价带与导带的位置均下移,其中导带下移幅度高于价带,使催化剂禁带宽度减小,因此拓宽了光响应范围,使其可见光区域吸光能力增强;K掺杂使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增加;K掺杂g-C_3N_4比纯g-C_3N_4的价带位置更正,K的掺杂作用使其光生空穴的氧化能力增强.本文阐明了K掺杂g-C_3N_4改性作用机理以及其可见光催化净化NO的机理.本文为光催化剂碱金属改性降解污染物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文杰 《科学通报》1994,39(14):1292-1292
近年来,一些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的共轭π-电子体系化合物以其独特的结构及光物理光化学性质引起了光化学家的重视.这类化合物的光谱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一般都是溶剂显色型化合物,其激发态偶极矩往往大于基态偶极矩.这些在光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质与行为,使之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光功能材料,如荧光探针、激光染料、有机非线性光  相似文献   

19.
我们体检时大多有X光透视这一项,用于检查体内是否出现病变.近年来,一些摄像师觉得X光能够忽略物体表面的一些细微结构,让物体呈现出基本构造,于是,X光摄像开始流行.最近,英国一位摄影师利用X光拍摄植物,让植物呈现出纯洁无瑕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陆培祥 《科学通报》1991,36(22):1704-1704
目前实验室X射线激光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一方面为获得短波长、高增益、高相干性和高转换效率的X光激光而努力;另一方面继续探求新的泵浦机制,当今国际上各大实验室所采用的主要泵浦机制有类氖、类镍电子碰撞激发泵浦机制及类氢、类锂复合泵浦机制,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鉴于类钠离子与类锂离子具有相似的电子层结构,即都具有封闭内壳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