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宋代,书法艺术欣欣向荣。不仅有北宋的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皇帝赵佶更独创瘦金体,岳飞与秦桧这对“不共戴天”的仇家,也都是一流的书法高手。其中,影响后世的最大贡献便是“宋体字”的出现。据说“宋体字”的创立者正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南宋宰相秦桧。他对自己的身后骂名始料不及,但对自己的历史贡献,却是很自信的。他生前常自我解魄“功名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  相似文献   

2.
今年52岁的默里·凯斯勒是美国一位非常出色的企业高管,曾经力挽狂澜使许多家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被誉为是美国管理界的“黑马”。2010年下半年,这匹“黑马”又被聘任为美国第三大烟草公司罗瑞拉德的CEO。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西部的高原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很通人性的世界珍兽群“东方爱兽”——白唇鹿。这群“东方爱兽”虽野性十足,但却如人类一般,是一种时时被爱的氛围包围着的“感情动物”,有时候为了保护同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学者劳埃德(Geoffrey Lloyd)教授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首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上进行了系列讲演,通过对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科学史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他的“新科学史观”。本文试图解读他的这一新史观,进而阐发对思考“中国古代有无科学”及“李约瑟难题”等相关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黄松,“中国悍马”、“猛士”的缔造者,多年来为东风汽车公司和我国的汽车工业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家试图“通过边缘来理解中心的缺失”,这种“他者的目光”,以及“离我远去”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科学被幻化成文化符号具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当我们走到主流科学体系之外,切换视角,努力做到站在他者的立场上看待他者的文化、以及作为一种亚文化的科学,的确可以悟出很多令人瞠目的事实。将人类学与科学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的学者展示了一种新工具、新方法,提供了考察科学的新角度、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童贯,开封人,字道夫,被称北宋“六贼”之一。章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悲喜剧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  相似文献   

8.
发轫于草根的民间抵抗运动,将一个原本被黑手党“教父”把持的西西里小镇,转化成了飘荡着葡萄酒香气的休闲度假胜地。在19世纪20年代,时年22岁的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独自到意大利西西里旅行。他写道:“让人吃惊的是,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区域地理学的特色及地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地理学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被当时地理学者誉为“地理学之极峰”、“地理学的最终目的”的区域地理学更为突出。该文通过中国学者在区域地理学的理论探讨、方法研究,以及专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分析了中国近代区域地理学 双及在世界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学术研究向来被看作是严肃而神圣的事业,因为学术的尊严体现着生命的尊严。纯正的学风和优秀的学术成果对于培植一个民族的理性精神和是非观念、繁荣民族的文化事业、提高民族的道德水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学说对于中国社会的范导作用,康德学术对于德意志民族的激励作用,便是人类思想史上优秀学术的典范。学者则是公众心目中的一些大学问家、是真理的代言人。他们有着特殊的使命、品格和德行。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题为“论学者的使命”的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学者是“人类的教师”,他应当为社会而存在,为公…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神鬼小说,这本成书于明朝中叶的小说,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普及度超过了其他三部名著。书中所描述的几个典型人物——机智多变、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憨厚幽默、爱耍点小花招的猪八戒,忠厚老实、勤勤恳恳的沙和尚,不畏困苦、立志取真经、但不免又有些不明事理的唐僧,几乎是家喻户晓。小说《西游记》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捉怪,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科技事业不断跃升、创造非凡业绩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全社会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科技发展和改革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为早日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求是”与“致用”,作为学术研究的两种理念,它们之间究竟何者更为根本,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剪不断”的话题。不难看出,近代以来,中国学人关于学术理念的探讨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左右摇摆:或主张学术研究就是“为学术而学术”,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纯粹“求是”,学者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主张学术研究必须“学以致用”,求真只是手段,致用才是目的,学者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清末时期章太炎的“实事求是”与康有为的“通经致用”之争就是这两种学术理念的典型代表。当然,这种极端的观点必然逃不脱被扬弃的命运。梁启超曾主张把两者结合起来,他给“学术”下的那个定义——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就是对康梁学派过于强调“致用”而“借经术缘饰其政论”致使“其业不昌”的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的“李约瑟情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碑立传;(2)将其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最终目的理解成回答“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问题;(3)为中国的历史由外国人书写的事实感到不安。因此,要想对这位当代文艺复兴式的学者有一更清楚的认识,就必须跳出中国的圈子来审视他的思想和工作;而要想看清“世界的李约瑟”,就得对“李约瑟的世界”有所了解。 所谓“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早年来华的耶稣会士和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关注到中国社会与科技的“落后”问题,任鸿隽1915年的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首开中国知识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先声,20世纪 40年代李约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讨论互相启发,构成他日后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一个重要动力。 受到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李约瑟成为一个“科学进步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与当时在剑桥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对社会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相信科学是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这导致他投身反法西斯运动来到中国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其后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的首任主席。但是李约瑟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他以创新思维的全新理念表达了“特殊技能人才”对质量的卓越追求,他以理性的思考、静达的心态和求实的眼量诠释了真空玻璃产业文化的深邃内涵和发展真谛。他是“鲁道夫最佳论文奖”获得者;他实至名归地被编入著名的“麦觉理世界名人录”,他是澳大利亚籍华裔学者;他的名字叫唐健正。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中国轨道电力牵引动力技术领域的开拓者,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创造了行业多次“第一”,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批电力机车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成长为轨道电力牵引技术专家和学术领军人;他是中国电力机车系列化、型谱化的实施者,中国电力机车“高速”、“交流传动”技术探索的先行荐甘当人梯的他更是青年科技人才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末日飞机”主要性能参数:机长70.5米、翼展59.7米、高度19.3米、引擎推力95.3吨、最大起飞重量360吨、巡航速度960公里/时、续航距离11400公里、升限9091米。最近,美国空军罕见地披露了其E-4B特种空中指挥机(通称“末日飞机”)的部分技术参数,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兴趣。从高达2.23亿美元的造价,到连续飞行数日不落地的续航能力,再到足以抵挡核辐射的防护水平,它的各方面性能都足以让人惊叹。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创立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1956年“十二年科学规划”制定过程中,他多次参与或主持规划委的研讨会,积极建议发展计算机科技事业。在钱学森等人的推动下,“计算技术的建立”被列入科学规划57项重要科学任务和“四项紧急措施”之一,为国家大力建设和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提供了体制保障。钱学森还十分关心中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和推动国产计算机在导弹和航天型号研制工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9,(21):72-73
瓷器与丝绸是中国的两大金字招牌,这两种东西,是古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独门绝学”,既挣来成箱的黄金白银,也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天下谁不知道“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当然,这两条路并非中国人自吹自擂;而是西方学者的馈赠。  相似文献   

20.
牛顿也是科学童话的一部分。他一度被定性成“为科学献身的圣人”和“理性主义的化身”。当他死后。霍斯雷主教受命检查他遗留下的一整箱手稿时,立刻“惊恐万分地合上了箱子”。原来,箱子里并不是科学著作,而是“100多万字关于神秘事物和神学的手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