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7):1198-1204
目前,城市有必要在宜居的基础上向宜游迈进,成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共享的空间.依据2013年基础数据,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宜游城市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对陕西10地市的宜游性进行定量测评.结果如下:1各地市宜游性差异较大,西安一城独大,优势突出.2渭南、咸阳、宝鸡区位优越;榆林和延安经济发达,但空气质量较差;安康、汉中、商洛生态优美,但交通区位差.3根据宜游指数,将10地市划分为三种类型.最后分析了各地市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武陵山片区6大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辐射竞争力4方面选取人均GDP等30项指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模型和ArcGIS软件,分析2013—2017年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并剖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竞争力在时间断面上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在空间断面上呈"南北两端高,中轴地区低"格局;主要影响因素为邮政业务总量、卫生机构数、旅游收入、客运量和公共图书馆数等5个.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促进中心城市发展的建议,即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加大科技教育文化投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完善交通和物联网;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注重生态康养建设.  相似文献   

3.
南京建设生态城市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建设 ,从世界范围看 ,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更是刚刚起步。而且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科学技术落后 ,经济实力较弱 ,经济发展任务艰巨 ,生态和环保意识淡薄。所有这些 ,都使生态城市建设在我国面临着更大的阻力和更多的困难。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 ,国内一些大中城市 ,如上海、广州、深圳、威海等正在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目标 ,海南省目前正积极建设生态省。(一 )南京建设生态城市的可行性1 南京建设生态城市有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作为一个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7):1166-1172
借助百度指数,获取了2011年与2014年陕西省两两城市间的用户关注度,通过计算模拟城市信息流,利用社会网分析法、优势流分析法、C-Value、D-Value层级分析法,借助Net Draw、Arc GIS等工具对陕西省城市网络联系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陕西省城市网络联系水平显著上升,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增强;同时陕西省城市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2单中心集聚态势比较显著,空间存在极化现象与趋势;西安市在省内居于"一超"的主导地位,并且控制力和主导性不断增强;3次级主导城市由宝鸡、榆林、咸阳变为咸阳、宝鸡.说明关中地区城市"话语权"显著上升,而陕北地区则被严重削弱.尤其是咸阳在城市网络中的优势地位上升显著.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重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品质演化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基础设施同城市生态安全和健康密切相关.鉴于目前此类问题中量化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从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参考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国际、国内有关指标标准,以大气系统、绿地系统和水文系统为依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4个重点城市即重庆主城、宜昌、涪陵、万州等2002-2005年间的生态基础设施品质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城市生态基础质量都在上升;目前宜昌、涪陵属于较好等级,万州、重庆主城属于一般等级;4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排序由高到低为宜昌>涪陵>万州>重庆主城.通过评价分析,了解了三峡库区4个重点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质量状况,为三峡库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南宁市城市森林的发展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指出南宁市城市森林发展中存在缺乏长期全面合理的规划、城市森林体系尚未形成,大量使用草坪、绿化模式单一,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等问题.建议南宁市城市森林建设要与城市空间格局、环境格局相结合,完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城市森林特色;要将城市森林纳入生态网络,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全民城市森林建设意识.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尤其是市政基础建设,包括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如果这些基础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够,在随后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市扩大了,发展了,但发展过程中规划、建设方案、设计中缺乏水域环境保护意识,未正确处理好用地紧张、马路经济与水网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本文对城市水域环境的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对北京市昌平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地质环境方面,昌平区地质结构环境处于较适宜水平,地质水文环境已处于不适宜水平;在农、林和草地环境方面,农林用地结构的总体趋势是缩小种植业和林业用地的比例,倡导发展绿色食品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保留自然地,应将草地和农地的建设提高到景观经营的高度,促进产业升级;在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具有良好的人文宜居性以及气候宜居性,但如果不控制外来人口迁入,2020年后可能会出现"潜二代问题";在土地资源环境方面,城市建设用地已处于不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昌平的生态适宜性分区,该分区结果用于区域发展规划将有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在港口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天津港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港口生态经济建设需要融合在整个区域或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中,目前还存在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基础理论体系不完善,政府监管不到位、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生态经济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多层次参与、多渠道投入、多技术集成、多元化评价和多方面交流。  相似文献   

10.
李伟 《科技资讯》2011,(13):161-161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塌陷区范围扩大,淮北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城市转型是必然的选择。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本文试从城市规划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山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宝鸡市市区大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污染现状,为宝鸡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宝鸡市区设置7个点位对大气中铅浓度进行了两期调查监测,同时对宝鸡市区域内煤的主要供应种类进行铅含量测定,及煤炭燃烧和汽车燃油对大气中铅尘的贡献量进行预测,结合市区大气中铅浓度的历史数据以及其他城市的铅污染情况,分析宝鸡市大气中铅的时空分布特征,说明宝鸡大气中铅污染的主要成因。结果宝鸡城区大气中铅尘本底值较低,近20年来成倍增长,但近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且冬季城区大气中铅尘浓度明显高于夏季;燃煤对大气铅的污染愈发明显,估计宝鸡燃煤对城区大气中铅尘贡献量大约为5~15μg/m^3,汽车燃油贡献量远低于5μg/m^3,但道路扬尘成为宝鸡市大气铅尘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铅尘浓度分布也受灰霾和宝鸡特殊地形等因素影响。结论大气中铅尘的总体监测结果与细颗粒物有明显相关。因此需要通过控制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来实现对铅尘污染的降低,长远考虑需要逐步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燃煤量,加强管理,减少铅尘排放。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理想中的21世纪城市发展模式,而空间形态战略规划是生态城市战略规划最直观的也是首要的方面.在对厦门城市空间形态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厦门市陆域和临近海域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中心和走廊发展相协调发展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厦门空间形态战略规划为促进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海湾型生态城市”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我国沿海城市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位理论在我国生态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生态城市研究,选取了我国35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城市生态建设状况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地城市生态建设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各城市自身的特点,解决突出限制城市生态建设水平提高的主要矛盾,促进我国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地协调持续发展,同时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4.
人口密度是由人口组成的具有连续分布特征的动态系统,是人口集团作用空间的存在形式。人口密度场地图是反映人口连续分布特征的地图,人口密度等值线是表示人口密度场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人口密度场图的特点和编制意义的基础上,以宝鸡市为例,采用加权圆法编制了宝鸡市人口密度场地图,并且阐明了与人口密度场地图编制有关的诸如加权圆半权及权系数的确定、控制点的布局、人口密度高度带的选择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人口密度地图的特点和编制意义的基础上,以宝鸡市为例,采用加权圆法编制了宝鸡市人口密度场地图,并且阐明了与人口密度场地图编制有关的加权圆半径及权系数的确定、控制点的布局、人口密度高度带的选择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宝鸡旅游形象定位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区域旅游竞争已经进入形象竞争的阶段。旅游形象定位是区域旅游竞争的关键环节。以宝鸡为研究区,从地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区域旅游形象定位原则,并初步研究分析了宝鸡的区域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的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研究生态城市建设经济效益评价对城市的规划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笔者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从构建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着手,提出了对生态城市的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进行动态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的思路,为生态城市建设及选择优先的投资领域和最佳方案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研究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宝鸡文理学院的核心作者论文(收录量)35篇),通过分析比较,寻求共性与差异,为科学研究管理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WOS数据库为例,对于宝鸡文理学院入选作者中,论文被收录量超过35篇的核心作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各自的特色。结果1981-2011年年底,WOS数据库累计收录宝鸡作者论文574篇,其中收录量在35篇以上的作者5人,宝鸡71信箱ZHOUL(周廉)名列第一名,有61篇论文被wos收录;第2-5名全部来自宝鸡文理学院,分别是LI ZX(李宗孝)排名第二(45篇)、YANGDS(杨得锁)、YANGZY(杨子元)以及ZHANGXL(张新利)分别被收录39篇、37篇和36篇。YANGZY被引文献比例较另外3位作者更高;被引频次是另外3作者的1.3倍左右。YANGZY不仅是宝鸡文理学院的高引作者,而且也是宝鸡地区的高引作者。结论高产作者不一定就是高引作者。核心作者在未来更应该注意高产与高引的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在研究方向方面为宝鸡文理学院乃至宝鸡地区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宝鸡作者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情况,为宝鸡科学研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宝鸡”作为检索词,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统计,按照年度、国际合作度、作者单位、论文来源、作者以及被引频次分别进行统计。结果1981~2011年年底,Web of Science数据库累计收录宝鸡作者论文574篇,宝鸡作者分别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波兰、法国、韩国、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的作者合作。单位以宝鸡文理学院和宝鸡71信箱为主,另外还涉及到宝鸡钛材加工企业、医疗机构、地质勘探和稀有金属研究机构等。宝鸡作者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是《结晶学报,E辑:结构报告网络版》(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Structure Reports Online),累计76篇,占总数的13.240%;其次是《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英文版)》(Rare Metal Materialsand Engineering),累计36篇;《结晶学杂志一新晶体结构》(Zeitschrift fur Kristallographie New Crystal Structures)排名第三(30篇),三刊合计贡献将近宝鸡作者论文总数的25%。作者ZHOUL(ZHOULian)有61篇论文被wOS收录,名列宝鸡作者榜首,LIZX(LIZong—xiao)排名第二(45篇)、YANGDS(YANGDe—SUO)、YANGZY(YANGZi—yuan)以及ZHANGXI。(ZHANGXin-li)分别被收录39篇、37篇和36篇。被引次数在40次/篇以上的5篇论文中,有4篇来自YANGZY独著或者与他人合作完成。结论宝鸡作者论文被WOS收录30年来,宝鸡文理学院逐渐成为宝鸡作者论文的主要产出来源地,而且以结晶学和物理学为主要特征,但是宝鸡的有色金属材料研究以及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也是宝鸡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的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应该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研究在2019年保持着持续高涨的研究热度。以自然生态为切入点,结合城乡规划建设、城乡规划学及其相关学科,盘点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在区域层次、城区层次、生态社区与住区层次、生态建筑与群组、生态景观和新技术在生态城市研究的运用等6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成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