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泸定百合根尖染色体C-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泸定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了可以明显区别的特征带;强带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在长短臂上也显示出可以相互识别的深浅不一的带纹.通过Giemsa C-带方法可以将泸定百合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2.
采用Giemsa C显带技术,对小黑麦杂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从中鉴定出附加1R、4R的二体异附加系和附加7R的单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的 HBSG—C 带程序,对南黄大麦染色体成功地进行了分带.南黄大麦的带型公式为2n=2x=14=2CIT+2CIT+2CIT+2CIT+2CI_+T+2CI_+TN+2CITN.一个染色体组所显带纹数量高达32条,而且较分散,可作为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工具.本文还对南黄大麦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栽培大麦早熟3号的 Giemsa C 带与 Giemsa N 带带型.C 带带型公式为2n=2x=14=2CIT+2CIT+2CIT+2CIT+2CI+T+2CI+TS+2CITS,共显32条带,可识别每一染色体及染色体臂;N 带带型公式为2n=2x=14=2CI+2CI+2CI+2CI+2CT+2CI+S+2CIS.C 带与 N 带有较大的差异.经过 C 带或 N 带分带处理的间期细胞核内有明显的、分散分布的染色中心,经改造的 C 带分带程序能使较多的带显示出来,具有重复性和成功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日本蚱染色体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山西省的日本分蚱Tetrixjaponica(Bol.)进行了染色体C带带型分析,并与二刺羊角蚱CriotettixbispinosusDalm进行了比较,从而探讨了蚱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制备方法,比较了蚱总科与蝗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的异同性,为蚱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染色体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紫外线处理小鼠骨髓细胞产生染色体C带的方法。初步分析了紫外线—C带的产生原因。本工作证明了Comings提出的C显带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二花脸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技术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在G-带带型上呈现出带纹宽窄和染色深浅的变化,但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及X、Y性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G-带核型;而C-带带型呈现出异形性;本文同时还分析了C-带异形性对品种鉴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利用醋酸洋红 Giemsa—C 显带技术对香雪兰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显带研究。经过处理的染色体在前期和中期呈现各种较典型的 C 带带型,如端带、着丝点带和中间带,而且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型差异较大。第五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对特大的端带,这对端带在间期呈现大型的染色中心。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未发现带型的多态性现象,所以,利用香雪兰的 C 带带型特征,完全可以鉴定该基卧组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文章还讨论了有关间期核的染色中心数与分裂期染色体带的数目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栽培大麦染色体组型和Giemsa-C带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栽培大麦染色体组型和Giemsa-C带核型的研究表明:栽培大麦的染色体组型为2n=2x=14=12m(1SAT) 2sm(SAT),其Ggiemsa-C带表现出丰富的带纹,对实验材料的获得和Giemsa-C带的分带方法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对食用药百合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多倍体诱导研究。以百合的鳞片和正在生长的茎尖作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浓度激素研究组织培养快繁的最佳方法;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初步比较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25±2℃,光照15h/d,光照强度2000lx,培养基中加蔗糖30g/L、琼脂8g/L、pH5.8培养条件下,鳞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茎尖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1mg/L,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KT0.1mg/L+NAA0.2mg/L;0.05%的秋水仙素处理12h诱变效果最佳,诱变率高达40%。  相似文献   

13.
利用Giemsa C-带和45S rDNA FISH的方法鉴定百合杂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emsa C-带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45S rDNA FISH)的方法对‘Royal Lace’בHigh Class’的杂种后代分别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Royal Lace’的染色体数2n=3x=36,‘High Class’的染色体数2n=2x=24。杂种后代的染色体数出现2n=3x=36和2n=4x=48两种类型。经Giemsa C-带和45S rDNA FISH方法对两个亲本和具2n=4x=48的杂种后代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后代的根尖染色体C-带可观察到来自双亲的可以特异追踪的染色体带纹。FISH分析表明,杂种后代中分别有两条来自‘Royal Lace’和‘High Class’的染色体。两个亲本的荧光原位杂交点数分别为10和9。杂种后代染色体为2n=36的个体有14个杂交信号,可以确定两条来自‘Royal Lace’,另外3条来自‘High Class’。杂种后代中2n=48的个体的杂交信号点为19,从而证实所获得的杂种后代的真实性。同时,对于2n=48,而杂交信号为19 的多倍体起源于未减数分裂的2n雄配子体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Giemsa C-带和45S rDNA FISH方法可以准确地对百合的杂种真实性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4.
宜兴百合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组织培养获得的宜兴百合小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NAA与6-BA的配比、矮壮素(CCC)、2,4-D、活性炭、蔗糖及悬浮培养方法对小鳞茎增殖和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有利于提高分化率的最佳配方为:MS+0.15mg/LNAA+2.0mg/L6-BA,小鳞茎膨大增重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5mg/LNAA+2.0mg/L6-BA+0.1mg/L CCC+6—8%蔗糖,培养方式为液体振荡培养优于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15.
兰州百合和野百合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Hoog)Cotton)和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ex Miellez) 鳞茎及叶片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起快速无性繁殖系。兰州百合鳞茎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6-1.0mg/LBA+0.2mg/LNAA;芽增殖培养基选MS+0.5-0.6mg/LBA 0.1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 IAA 0.1%活性炭。野百合鳞茎及叶的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0.1-0.5mg/LBA 0.1-0.2mg/L NAA或0.5mg/L IAA和MS+0.7mg/L BA 0.07mg/L NAA;鳞茎诱导的芽的增殖培养基为MS+0.2-0.4mg/L BA 0.1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15mg/L NAA 0.1%活性炭。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龙牙百合花中Mg、K、Ca、V、Mn、Fe、Co、Ni、Cu和zn等10种微量矿质元素的ICP—MS法.研究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标准曲线的线性都较好,适合于龙牙百合微量矿质元素的测定.试样分析结果显示,龙牙百合花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特别是Ca、Fe与zn.该方法为龙牙百合的利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评价解毒草(Onychiumjaponicum(Thunb.)kunze var.Japonicum)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有效成分菊苣酸为指标,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6∶1)为展开剂,建立解毒草的专属性薄层色谱,并评价10个不同产地解毒草的品质。【结果】不同产地解毒草药材与对照色谱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斑点清晰,比移值(Rf)为0.66。【结论】薄层色谱法能够有效对解毒草进行鉴别,且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通海海菜花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产于我国云南省的通海海菜花 (Otteliaacuminatavar.tonhaiensish .Li)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 2n =2x =2 2 =1 8m 2sm 2st) .属“2B”型 ,与海菜花属 (Ottelia)的核型非常相近 ,这为进一步研究水鳖科海菜花属的系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细胞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