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低温微波法(60、120、180 W)和电加热法对载甲苯松木活性炭进行再生。比较了这两种再生方法下活性炭的再生效率、升温速率、能耗,并分析了再生前后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5次吸附—微波辐射再生之后,活性炭吸附量基本保持原有吸附量的45%。随着微波功率从60 W 升高到120 W,再生时间从60 min降低到22 min,再生效率从1.7%/min增加到4.5%/min。而传统电加热再生法再生时间为180 min, 是微波法的3~6倍; 功率为60 W的微波加热法的升温速率为178 ℃/min,而电加热法升温速率只有9 ℃/min; 从能耗角度看,微波再生法的能耗为29.7 kJ/g,而电加热法的能耗则为74.3 kJ/g; 并且经检测微波法再生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官能团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微波等离子体强化内电解降解活性艳蓝 KN-R染料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强化内电解技术处理活性艳蓝KN-R溶液.考察活性炭、铁屑、体积比为1:1的铁碳混合物在单纯反复内电解(吸附)和微波等离子体再生反复内电解(吸附)中的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结果表明:铁碳混合物反复微波再生利用四次,脱色率仅下降了3.92%,CODCr去除率也仅下降了8.03%.比同等条件下的单独活性炭和单独铁屑都要好。从SEM分析上可以看到.经过微波等离子体再生处理.活性炭内部孔隙增大,铁屑表面遍及峰窝状凹孔,比表面积增大.内电解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微波照射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粘结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微波照射钢筋混凝土试块热成像试验和连续升温测定试验,对钢筋与混凝土的升温情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筋和混凝土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表现存在很大差异,混凝土由于主动吸收微波,升温速度快,钢筋通过周围混凝土的热传递被动升温,速度相对较慢;钢筋和混凝土粘结面以及混凝土内部吸波性能强的粗骨料和砂浆体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且温度梯度随微波功率的提高而增大,这是造成钢筋混凝土发生粘结强度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微波照射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升温特性的研究,可以为微波辅助机械破碎钢筋混凝土工艺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微波照射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粘结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微波照射钢筋混凝土试块热成像试验和连续升温测定试验,对钢筋与混凝土的升温情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筋和混凝土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表现存在很大差异,混凝土由于主动吸收微波,升温速度快,钢筋通过周围混凝土的热传递被动升温,速度相对较慢;钢筋和混凝土粘结面以及混凝土内部吸波性能强的粗骨料和砂浆体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且温度梯度随微波功率的提高而增大,这是造成钢筋混凝土发生粘结强度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微波照射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升温特性的研究,可以为微波辅助机械破碎钢筋混凝土工艺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增强及人们对低能耗、环境友好技术要求的提高,微波技术在活性炭加工方面将倍受关注,文中阐述了微波加热在活性炭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微波再生载硫活性炭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辐照方法,进行载硫活性炭的解吸再生,以达到制取高浓度二氧化硫制酸合格原料气的目的.在微波功率700 W、载气流量0.3 L/min、活性炭量8.0000 g的条件下,实验得出了SO2的出口浓度曲线和活性炭吸附低浓度SO2后的再生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高频电磁波(微波)再生活性炭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利用高频电磁波再生活性炭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了高温再生活性炭方法与电磁波再生活性炭方法在热能消耗方面的差异,以及电磁波再生活性炭的作用时间、活性炭含量水量,对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关系。探讨了该方法在下一步实验中的补充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盐梯度太阳池的盐度和浊度,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小型太阳池,得到了不同盐梯度下太阳池各对流层温度曲线;从光学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温度变化率随太阳池深度增加而增加,温度变化率在下对流层深度的2/5 ~3/5处最大;非对流层浊度随盐度、悬浮颗粒粒径及数量增大而增大;太阳池的升温速率与保温性随盐度与浊度的增大而增大,盐度与浊度可以提高下对流层储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微波热处理法,分别在大气和氮气气氛两种情况下快速再生了已经充分吸附SO2的颗粒状活性炭.微波热处理过程中,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了样品的一系列热图像,直观显示了温度分布,表明热处理的最高温度仅为300℃.将再生产物用于模拟烟气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气氛下,微波再生活性炭的脱硫性能还不及原炭的一半;换以氮气气氛隔绝空气后,其脱硫性能提升到原炭的97%.隔绝空气条件下的微波热处理再生法比传统热再生方法,降低了处理温度、极大缩短了再生时间,体现了高效、低能耗两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吸附苯酚及其微波辐照再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预处理后颗粒活性炭(GAC)对苯酚的吸附行为,探讨微波辐照再生吸附苯酚活性炭的机理,确定GAC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及吸附过程符合的等温吸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3 h后GAC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平衡吸附量为143.7 mg/g.对吸附饱和苯酚GAC进行微波辐照再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再生条件为微波功率520 W,再生时间15 min,GAC用量为6 g,此时GAC再生效率为86.5%.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多管微波炭化炉对活性炭的再生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再生活性炭的亚甲基兰脱色力达到11ml/0.1g,优于国家二级品(GB/T12496.8—1999),最佳实验结果再生时间为传统再生时间(按照6h计)的1/120。  相似文献   

12.
用微波辐照粉末状二氧化锰以制备颗粒状二氧化锰基吸波剂,探索其升温过程及成粒规律.发现存在决定二氧化锰是否升温成粒的“临界功率点”,当二氧化锰质量为30.0 g时,临界功率点为580 W.在740 W微波功率下,平均粒径主要分布在0.52 mm与0.40 mm,所占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0.3%与43.9%.随微波功率升高,成粒粒径向增大的方向移动.提出了过程的反应机理,认为过程分为微波诱导、一次反应(少量)、一次反应(大量)、二次反应、成粒等5个步骤,一次反应、二次反应的临界点分别为535℃、1 870℃,且传热过程应尽量在二次反应临界点以内操作.发现中期升温速率高,前期与后期升温速率低,并对引起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二氧化锰基吸波剂与煤以1∶3.0的质量比混合后在680 W微波场中气化的稳定温度达1 504℃,质量损耗率为1.11%,而相同条件下的颗粒活性炭的质量损耗率达43.78%.  相似文献   

13.
微波再生铁屑-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提出一种运用微波再生活性炭与铁屑混合物处理染料废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炭铁混合物较单独活性炭对染液废水的去除率有明显提高;铁屑的加入可以促进微波再生、活化活性炭,同时吸附在活性炭中的染料得到降解;微波作用多次后炭铁对废7K的去除率仍能保持色度去除率99%以上、COD去除率64%以上;探讨了铁屑粒径、炭铁比例、微波作用时间、微波作用次数等因素对废水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的改性、回收、再生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对活性炭的改性和再生方法及活性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几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对热再生、化学药品再生、微波/超声波再生、光催化再生及Fenton再生等不同的再生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改性活性炭在水净化、空气净化、重金属回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微波在活性炭上的应用,包括活性炭的制备、再生和催化活化方面.阐述了微波条件下的活性炭在吸附性、再生性等方面的优点.并评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不同微波功率以及不同添加剂(活性炭和热解残渣)对微藻(小球藻)微波热解过程的影响,利用微波反应器对微波热解小球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大,物料升温越快,热解终温也越大,物料热解越完全,活性炭的催化效果优于热解残渣的。为了探索热解残渣对小球藻微波热解具有催化作用的原因,比较分析了热解残渣和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参数,并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Accuris ICPES)测量了热解残渣的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热解残渣的孔结构参数值比活性炭的小很多,热解残渣对小球藻微波热解具有催化作用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热解残渣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微观孔隙结构,而金属元素(主要是钾、镁和钙,还含有少量的钠、铁和锌)含量较高可能是热解残渣具有良好催化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微波强化内电解处理活性艳红X-3B染色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一种微波强化内电解处理染色废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微波不仅可以再生炭铁混合物,而且可以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的染料:铁屑不仅与活性炭构成内电解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微波再生活性炭:微波作用多次后炭铁混合物对废水的去除率仍能保持色度去除率99%、COD去除率64%;探讨了微波作用时间、微波作用次数、铁屑粒径,炭铁比例、pH值等因素对废水去除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微波加热开采低渗透煤层气的效率,采用不同功率的微波加热煤体实验和对比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微波加热低渗透煤岩温度分布范围及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的大小决定了升温的快慢,温度越高,功率对升温速度的影响就越明显.微波加热时传热速率是电加热的1.5倍,煤体温度与微波功率有线性增长关系;温度场的分布在微波电场传播方向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分布不均匀性,在微波输出端口处温度值最大,随距离增加温度值快速降低.煤体的最高和最低温度随微波功率变化而发生变化.研究成果对我国低渗透煤层煤层气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吸附SO2饱和活性炭纤维的微波解吸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波辐照再生吸附SO2饱和的活性炭纤维的实验研究发现,连续六次吸附、解吸后,活性炭纤维吸附容量明显提高,更易被解吸,SO2回收率维持在93%以上,最终活性炭纤维的损耗率在10%以内。实验中的最佳解吸操作条件为微波辐照功率700W、辐照时间240s、空床气速0.071m/s、床层厚度40mm。结果表明,微波解吸具有解吸时间短、吸附容量恢复好、活性炭纤维损耗率较低、解吸气体浓度高、S02便于回收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分别在600,700和800℃下对活性炭进行微波辐照加热改性.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oehm滴定、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对活性炭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且在10℃下以甲醇为吸附质进行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表明:微波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小幅度减小,但微孔比表面积显著增大;随着温度升高,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大量分解,碱性基团逐渐形成.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的描述甲醇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准二阶动力学方程最适合描述甲醇的动态吸附过程,说明甲醇吸附是一个物理和化学复合的吸附过程,吸附受到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影响.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分为3个线性阶段:表面吸附阶段、渐近吸附阶段和吸附平衡阶段.微波改性后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均增大,吸附能与活性炭表面含氮官能团总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