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各省的鲚属鱼类种下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73年—1978年,我们对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各省的鲚属鱼类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了大量标本。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地区的鲚属鱼类共分四种、两亚种和七个生态型。名录如下: 一、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1.指名亚种,刀鲚(C. e. ectenes Jordan et Seale)分两个生态型,即长江型刀鲚和钱圹江型刀鲚。 2.太湖湖鲚(C. e. taihuensis Yuen et Lin) 二、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分两个生态型,即江湖型短颌鲚和池沼型短颌鲚。三、凤鲚(Coilia mystus(Linnaeus))分三个生态型,即长江型凤鲚、闽江型凤鲚和珠江型凤鲚。四、七丝鲚(Coilia grayii Richardson) 上述四种鲚鱼分化出来的亚种和生态型,显然和生态条件的变化,地理分布的差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鲚属(Coilia)鱼类是长江中、下游及沿海一带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分布很广,产量很高。我国古籍中关于鲚属鱼类的记载相当丰富。比较早的有《尔雅》、《说文解字》等;描述比较全面的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这些记载多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事捕捞鲚鱼的生产经验总结,是我国鱼类学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到了近代,一些鱼类学工作者曾按照现代鱼类学分类系统,对我国鲚属鱼类做了一点分类和地理分布等研究工作,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从1973年起,沿江有关单位曾对长江流域的鲚属鱼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已知的鲚属鱼类共有四种,即: 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短颌鲚(C.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凤鲚(C.mystus(Linnaeus)) 七丝鲚(C.grayii Richardson) 其中,刀鲚分洄游型和定居型两类。洄游型按水系又分长江、钱塘江等几个生态型。定居型和洄游型的形态、生态等方面差异很大,多分布在长江下游湖泊中,定名为太湖湖鲚新亚种(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 ssp.nov.)。短颌鲚属华中区特有种,分湖泊和池沼两个生态型。东南沿海的凤鲚可分长江、闽江、珠江等几个生态型。我国近代鲚属鱼类分类研究工作,由于受欧美的自然科学影响,一方面有了比较科学的记载,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只依靠几个表面性状做分类根据,比较片面,错误较多,必须补充修改。通过最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旧鱼类分类学必须改造,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其主要途径是面向生产实际,认真学习广大渔民的丰富经验,采取综合的方法,以群体为分类单位,才能把握住每一种鱼的主要特征,真正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刀鲚鱼生殖洄游的“生物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三年至七五年,我们试以刀鲚(Coilia ectines Jordan et Seale)体上的寄生虫作为“生物指标”,来对刀鲚鱼在长江流域的生殖洄游情况进行探讨,同时用同样的方法对长江流域的几种鲚属鱼类是否进行成、淡水的生殖洄游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棒鲺颚(Epiciavella chinensis Yu, 1933),简单异尖线虫的幼虫[The larva of Anisakis(Anisakis)simplex]和河蚌的钩介幼虫(The lalva of Anodonta woodiana pacifica)等三种寄生虫可以作为“生物指标”来判定鲚属鱼类是否进行成,淡水的生殖洄游。刀鲚鱼是江海洄游的种类,短颌鲚(C.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太湖湖鲚(Coilia sp.)和夙鲚(C. mystus L.)是不进行成,淡水洄游的种类。文中并列有刀鲚鱼体内外的寄生虫名录23种。  相似文献   

4.
刀鲚和短颌鲚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刀鲚(Coilia ectenes ectenes gordan et seale)和短颌鲚(C.brachygnathus Kreyenbery et Pappenhein)血清蛋白进行分析。共同组分为:脂蛋白、触珠蛋白、球蛋白、运铁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刀鲚在运铁蛋白组分上出现差异,系属种内的基因多态现象。刀鲚含有后清蛋白,脂蛋白具有两条区带;短颌鲚前者缺如,后者只有一条区带。表现为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鲚属Coilia鱼类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肌浆蛋白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鲚属鱼类刀鲚Coilia ectenes ectenes、短颌鲚C.brachygnathus、太湖湖鲚C.ectcnes taihuensis的肝脏、生殖腺和肌肉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及肌浆蛋白电泳的研究,根据酶谱的异同,刀鲚和太湖湖鲚较为近似,亲缘关系近,而与短颌鲚差异较为明显,亲缘关系较远,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肌浆蛋白电泳图谱比较稳定,明显地显示出种间差异,可作为鱼类分类中进行多指标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鲚鱼(Coilia),俗称凤尾鱼,是—种重要经济鱼类。在厦门沿海一带盛产两种:六丝鲚(C.mystus(L.))和七丝鲚(C.grayii Richardson)。这两种的主要区别,是在胸鳍的游离鳍条的数目上:前者有6根,而后者有7根,此外,这两种的大小,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讲,七丝鲚较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的鲚鱼,俗称毛刀鱼,按其特征,应为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为黄河下游渔业生产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主要根据作者等于1963—1964年间先后在黄河下游十二个渔业点调查采集的材料,对刀鲚的年龄、生长、食性、繁殖、洄游和渔业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述,可以作为利用和保护黄河刀鲚资源的参考。刀鲚鳞片上有清晰的年轮,夏季形成,与生殖轮相符。体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一至二龄鱼生长速度最快,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平均体长:一龄鱼为117.8mm,二龄鱼333.5mm,三龄鱼345.5mm,四龄鱼390.3mm以上。上溯期间停止摄食。初进河口时,摄食的占7.1%,到济南地区为0,肥满度下降;到东平湖之后,又恢复摄食,肥满度逐渐回升。成鱼食性以虾和小鱼为主,亦食软体动物等。生殖腺在春季(四月份、清明前)之前均处于第Ⅱ期状态,上溯途中迅速发育,至济南地区达第Ⅲ期,到东平湖时,Ⅲ期以上的达97.3%。六月中旬,生殖腺均处于Ⅳ至Ⅵ期。成熟卵径为0.67~0.69mm,其怀卵量为39453~67442,平均49,000。产卵量约为怀卵量的96—98%,因此刀鲚是一次产卵的。东平湖地区是主要产卵场。成鱼的洄游是陆续进行的,三龄鱼是洄游鱼群的主体,占群体的89%,二、四龄鱼约占10%,但无一龄鱼。上溯速度每昼夜约40里。从鱼汛和产卵情况看有分群上溯现象:头群个体较大,末群个体较小。黄河的水文状况是影响洄游的主要因素,也直接影响每年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紫茎属Stewartia是Linnaeus 1753年在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am)及1754年在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根据北美洲东部所采的标本,订名为Stewartia malacodendron Linn,而成立这个属.以后本属植物在中国及日本陆续有所发现.在中国Rehder和Wilsom在1915年将湖北西部采来的标本(Veitch Expod No 2148),订名为S.sinensis Rehd. et Wils.;钱崇澍和郑万钧在1931年发表S.gemmata Chien et Cheng;同年Merrill发表S.Viilosa Merr.;后更改为Hartia Villosa(Merr.)Merr.;张宏达1959年发表S.rubiginosa Chang. Spongberg 1974年发表S.rostrata Spong.并将S.gemma-ta Chien et Cheng并入S.sinensis Rehd. et Wils.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潮间带的贝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类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有的是人们进行渔业生产的主要对象,可作食用、药用及工业用等,有的危害海港建筑,有的是养殖业的敌害,有的本身又是鱼类的饵料。本文根据1980年秋季、1981年春季,二次在江苏沿海潮间带采集的标本,及1982年江苏省海洋水产所送来鉴定的标本综合写成的。在江苏沿海潮间带迄今发现的贝类计42科63属82种。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2011年3月和2011年7月3个水情期对潭江流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和渔获物开展了野外调查,共采集到鱼类80种,隶属于10目26科64属,可划分为淡水种、河口性和洄游性.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和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各占潭江鱼类总数的51.25%和30.00%.潭江鱼类上层、中上层、中下层和底层的优势类群分别是鲦(Hemiculter leucisculus)、鲮(Cirrhina molitorella)、点线银鮈(Squalidus wolterstorffi)、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河口处潮汐时(冬季)优势种为七丝鲚(Coilia grayi)、岐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月鳢(Channa asiatica)、梭鱼(Liza haematocheila)、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G-F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恩平、赤坎镇和荻龙桥的DF指数、DG指数和G-F指数均较高,表明恩平、赤坎和荻龙桥在鱼类科、属水平上拥有相对较高的鱼类多样性.圣堂、君堂、牛湾和新会的DG指数、DF指数和G-F指数均较低,这与它们拥有较多的单种科和单属科相一致.潭江鱼类多样性主要体现为科、属水平上.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9年春季和秋季在舟山渔场大小鱼山附近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获得的鱼类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8目15科26属;(2)鱼类种类数以10~15 m水深区为较多;春秋季鱼类重量平均密度分别为10.86 kg·km~(-2)和40.68 kg·km~(-2),尾数平均密度分别为2.96×10~3ind·km~(-2)和9.18×10~3ind·km~(-2),春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西北部,秋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近岛屿侧海域;(3)春季优势种为凤鲚,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优势种出现季节更替;(4)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秋季;(5)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显示,春秋季分别可分为3、4个群组。SIMPER分析显示,2个季节物种相似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特征种分别为凤鲚和龙头鱼,物种相异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分歧种是孔虾虎鱼。ANOSIM检验显示,春秋季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极显著差异;(6)ABC曲线表明,大小鱼山附近海域鱼类春季处于未受干扰状态,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12.
灯心草属是广分布全球的湿生植物。这个属内蒙古有7种,1变种:小灯心草Juncus bufonius L.广布北半球;粟花灯心草J.castaneus Smith分布于欧亚山地;洮南灯心草 J.taonanesis Satake et Kitag. 分布于松辽平原;还有4种分市于东亚,它们是:细灯心草J.gracillimus(Buch.)Krecz. et Gontsch.,针灯心草 J.wallichianus Laharpe,乳头灯心草J.papillosus Frallch. et Sav.和尖被灯心草 J. turczaninowii(Buch.)Krecz;最后热河灯心草J.turzaninowii var.jeholensis(Satake)K. F. Wu et Ma (新组合)只分布于昭乌达盟(前称热河省)。作者研究了佐竹义辅的2个新种的模式标本和拉丁原描述后认为应作如下的订正: J.jeholensis Satake 降为变种J.turczaninowii var.jeholensis (Satake)K. F. Wu et Ma. J. pseudo-krameri Satake作为J.wallichianus Laharpe的异名。  相似文献   

13.
2013—2014年在泉州湾洛阳江口天然红树林区进行4个季节每季连续15d的鱼类采样,以研究该区域内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类群及多样性指数等的季节变化,并讨论红树林区对鱼类的生态支撑作用.共采集鱼类72种(其中2种鉴定到目,1种鉴定到科,1种鉴定到属,其余均鉴定到种),隶属于9目34科,其中91.3%为暖水性种类,8.7%为暖温性种类;优势种/类群存在季节变化,春、夏季优势种以定居种(如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虎鱼科(Gobiidae)的鱼类等)为主,秋、冬季优势种则以鲻科(Mugilidae)的鱼类、花(Clupanodon thrissa)、七丝鲚(Coilia grayii)等非定居中上层鱼类为主;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与其他相似的红树林区域比较,泉州湾红树林区的鱼类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在此基础上从鱼类体长生长的季节变化角度,讨论了泉州湾红树林区作为鱼类育幼场、索饵场和躲避敌害场所的生态功能,说明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完整的海洋食物网,对区内鱼类具有生态支撑作用,强调了保护红树林这一典型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1992,(3)
1941年干铎教授在四川万县磨刀溪发现一株奇特的落叶古老大树,当地群众称它为"水杉",由于季节关系未能采到标本.1944年王战教授在同一地区采到了标本.1946年郑万钧教授派调查队到该地区考察,又发现了22棵"水杉",并采到更充分的标本.经胡先骕教授和郑万钧教授研究后,正式命名为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1948年发表于《静生汇报》第1卷第2期.1955年4月,钟济新教授带领调查队进入广西地跨龙胜与临桂两县的广福林区,开展大规模踏勘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记述沟伪叶甲属(Bothynogria Borchmann,1915),补充该属中国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形态分类鉴定法,查阅相关文献,在体式解剖镜下进行标本鉴定与雄性外生殖器解剖。采用基恩士超景深三维显微摄像系统(Keynece VHX-5000)拍摄照片。【结果】鉴定出异色沟伪叶甲(Bothynogria bicolor (Kollar et Redtenbacher,1848))和印度沟伪叶甲(Bothynogria meghalayana Merkl,1990)为中国新纪录种。沟伪叶甲属已知5种分布于中国,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供了整体图、局部特征图及雄性外生殖器图。编制了世界沟伪叶甲属已知6种的分种检索表。【结论】沟伪叶甲属世界已知6种,在中国分布已知5种,分别为异色沟伪叶甲、齿沟伪叶甲(Bothynogria calcarata Borchmann,1915)、喜马沟伪叶甲(Bothynogria himalayana Borchmann,1936)、印度沟伪叶甲和红胸沟伪叶甲(Bothynogria ruficollis (Hope,1831))。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南的鱼类过去曾有过一些报导,但缺乏系统的工作,50年代单元勋等根据前人的资料和当时所采到的标本,曾写出“河南鱼类调查与分布的初步研究”一文。为了查明河南的鱼类资源,于1973年~1980年历时数载,比较深入地进行野外调查和采集工作,共获标本2000余号,从所采到的标本分析,基本上反映了河南鱼类资源及其地理分布特点。全省现知有鱼类102种和亚种,分别隶属于7目15科62属,其有32种为本省新记录。(见表一)  相似文献   

17.
在整理我们收藏的植绥螨科标本中,发现有盲走螨属四个新种和二个新记录种,记述如下。本文采用Rowell et al(1978)的毛序命名系统和Chant et al.(1994)的植绥螨科分类系统。长度测量单位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绢藓属分为两个亚属,即绢藓亚属(Subgen.Entodon Mizushima)和红柄亚属(subgen.Erythropus Mizushima)。绢藓亚属全世界已报导的有70种,大多分布在拉丁美洲、南非。大洋洲和亚洲东部及中部也有分布。少数种分布于欧洲与北美洲。我国有记录的共8种,其中Entodon smargdimus Par.et Broth.经作者对模式标本的研究,发现它应改隶于红柄亚属。因此本亚属有记录的实际只有7种。作者研究我国本亚属标本,又增添了2个新记录、并发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2012年3月在漓江干流及其支流采集鱼类标本,经检索共采集到101种鱼类标本,剔除外来种和洄游鱼类,采用按所含种的绝对数目进行排序的传统方法和区系存在度方法对目、科、属级水平进行排序,分析漓江鱼类区系的组成特点.结果显示:鲤形目科较多,区系存在度也较高,表现出亚洲鱼类分布的共同特点;一些属数较少的科,区系存在度较高,而属数最多的鲤科区系存在度较低;种数最多的吻(颤)虎鱼属区系存在度很低,说明漓江鱼类属内分化不高,环境多样性不高.可见,以区系存在度分析结果更能反映漓江流域鱼类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绢藓属分为两个亚属,即绢藓亚属(Subgen.Entodon Mizushima)和红柄亚属(Subgen.Erythropus Mizushima)。绢藓亚属全世界已报导的有70种,大多分布在拉丁美洲、南非。大洋洲和亚洲东部及中部也有分布。少数种分布于欧洲与北美洲。我国有记录的共8种,其中Entodon smargdimus Par.et Broth.经作者对模式标本的研究,发现它应改隶于红柄亚属。因此本亚属有记录的实际只有7种。作者研究我国本亚属标本,又增添了2个新记录、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