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循环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基本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循环过程的教学及其在热力学理论和热机循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实际热声热机微热力学循环中的诸多因素,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实际热声热机微热力学循环的效率与输出声功率的最优关系,分析不可逆程度因子及热漏系数对此最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热声热机微热力学循环中存在一最佳温度振荡值,使循环在得到高效率的同时得到高输出功率,并由数值计算认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的原理,及其在无机化学方面的应用:即计算热化学数据、指导无机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化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及计算标准电极电势等。并从热力学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以硼酸盐为循环介质的热化学分解氯化钾来制取氢氧化钾和氯气的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循环中各个反应的适宜条件,并依据实验数据和热力学数据,作出了循环的物质与能量流程框图,从而计算了该循环所需要的能量,从实验和理论上证明了该循环有很大的节能优势,可以与传统的电解法相竞争。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Cr_2O_3及强碱为循环介质的二段闭路循环分解水制氢的新方法,通过热力学分析证明了此循环的热力学可行性,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反应条件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对主反应进行了动力学试验,获得了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进一步开发此循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吸附式热泵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泵循环效率的热力学模型,以便确定系统的操作范围和最佳设计参数。热力学模型分析计算表明,控制系统效率的主要参数是:吸附器的型式和吸附剂性能以及热泵循环的操作温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微分学和代数出发,提出并证明了热力学偏导数,循环公式、热力学空间变换的个数公式及循环公式的一般形式,提出并证明了热力学空间变换,首次实现了热力学公式的计算机证明,为热力学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将PDCA循环引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介绍PDCA循环的含义及其循环过程,以及课程教学过程与PDCA循环的衔接,重点探索了课程教学过程的PDCA循环及其应用特点,从而分析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据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过程中的热力学现象和状态参量的变化,对教学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配合物理化学教学中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讲授的两个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文学的角度对化学热力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了探讨,简要介绍了诗歌和化学热力学问的联系和本质。在化学热力学教育中,围绕该学科的概念、定义、定理等组织教学,在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质的同时,辅以人文方面的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结合具体课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围绕自己专业,自觉地进行文理工管渗透性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闭式气体膨胀循环——绝热膨胀-放气回热式制冷循环,或者称改进型G-M循环,采用该循环的制冷机具有Gifford-McMahon(G-M)循环制冷机的结构简单、无维修运转周期长、振动较小等优点,而该循环的效率比G-M循环高。与G-M制冷机相类似,采用该循环的制冷机也可以做成多级。本文叙述了循环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循环的热力学分析及新循环与G-M循环的性能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供制冷机的设计和实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的特征及发展中几个重要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限时间热力学是经典热力学的延伸和推广,是现代热力学理论的一个新分支。主要研究非平衡系统的有限时间中能流和熵流的规律。它既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不可逆热力学,又不同于工程热力学,有它自己鲜明的理论特征。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和工程热物理等许多学科领域,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新理论。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发展过程中,内可逆卡诺循环模型、最大功率输出时的效率、基本优化关系、内可逆循环统一理论、不可逆循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还结合相关的问题简述我们组在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中所做的部分工作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针对联合循环机组煤气系统模拟中湿煤气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压力小于732kPa时,湿煤气仍可近似看做理想气体混合物,理想气体混合物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仍然适用,计算误差较小.将湿煤气看成干煤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给出了湿煤气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步骤和通用计算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湿煤气各成分体积分数、水分析出和温度变化对湿煤气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并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给出了在联合循环机组煤气系统变工况模拟时湿煤气热力学性质的简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面Brayton循环系统具备高效、紧凑的特点,经过优化后,可适用于空间反应堆。该文利用Fortran语言对空间Brayton循环进行数学建模,以循环工质为基础对系统进行改进,对氦氙混合工质下闭式Brayton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讨论混合工质成分变化对Brayton循环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氙气降低了Brayton循环热力学性能,循环效率和比功均有降低;但氙气的加入有效降低压气机膨胀功,改善循环气动性能。氦气与氙气在热力性能与气动性能中表现互补,纯氦工质中加入适量氙气可使Brayton循环系统减少压气机、换热器数量,从而具备空间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血液循环系统用于人体降温时类似于泵循环驱动的制冷系统,对该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火用分析并给出循环的压焓图、温熵图,计算其COP的变化规律.基于人体血液降温系统与LNG无相变制冷循环的相似性,借鉴人体心脏结构及血液降温系统的双循环对LNG无相变制冷循环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Stirling循环制冷机具有制冷量大、制冷温度低、制冷量变化范围大、制冷温度宽广、结构紧凑、冷却速度快、热力学效率高等优点。但Stirling制冷机用于气体液化时——这是Stirling机在安验室最主要的应用——整机热力学效率却下降很多。为了改进性能系数,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抽气Stirling制冷机。为了计算抽气循环和决定P.V.T.G的参数,建议采用新的计算方法。此种计算方法命名为“当量容积计算法”。  相似文献   

18.
卡诺循环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全面地研究卡诺循环及其在循环过程中几个状态函数的变化情况是非常有益的.1 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化的结果,是由四个特定的可逆步骤构成的循环过程.在这样理想的热机气缸中充以理想气体作为工质,设气体物质的量为n,经历如下四步可逆过程后复原,完成一次循环,在 P—V 图上表示如图1:  相似文献   

19.
宋艳苹  虞婷婷  魏子淞 《科技信息》2009,(30):I0307-I0307
工程热力学是热能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公式概念较多,内容抽象,针对该课程特点,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后习题和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船用燃气轮机效率并降低排烟温度,提出一种由超临界CO_2循环和有机闪蒸循环组成的新型余热回收循环:该循环中超临界CO_2循环回收高温烟气,有机闪蒸循环回收低温烟气。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以循环净功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工况下,接入该余热回收循环后的燃气轮机热效率和■效率高达50.4%和68.93%,比未接余热回收循环的燃气轮机热效率提高了44%,■效率提高了43.6%;冷凝器■损最大,为842.04 kW,占余热回收循环总■的6%;当CO_2压气机压比越大、加热器1和加热器2的端点温差越小时,余热回收循环的净功率越大;有机闪蒸循环的蒸发温度处于最佳值时,余热回收循环净功率最大;当有机工质为对二甲苯时,该余热回收循环的净功率最高,为9 759.64 kW,最终排烟温度最低,为17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