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植物界的国宝水杉,学名“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是地球上松柏类家族中的一员,因有着长达1亿年的连续化石纪录而被称为“活化石”。现代水杉的野生植株的分布仅限于我国湖北、四川(今属重庆直辖市范围)、湖南交界处大约80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活水杉植株上个世纪40年代在我国被发现是一件轰动世界的新闻,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不久前,美国哈佛大学树木园的科学家在众多植物中又将水杉选为20世纪的“世纪之树”。其实,像水杉这样有着漫长的化石记录并存活至今的“活化石”植物有很…  相似文献   

2.
2014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蓝光LED技术。授奖声明中写道:“白炽灯照亮了20世纪,而LED灯则点亮了21世纪。”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技》2009,(11):50-52
1.年度最佳发明:美宇航局“战神”火箭 “战神1号”火箭是2009年科学家造出来的最棒、最先进、最酷的东西,可以将人类发射到我们以前从未想过的地方。从远处看,“战神1号”火箭毫无吸引人之处:总体外观修长、纤细,仿佛会在佛罗里达州的大风中被吹倒。然而,近看你会发现它原来是个庞然大物:高327英尺(约合100米),是20世纪70年代“土星5号”火箭之后,美宇航局发射的最大火箭。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学》2010,(1):20-21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盘点了2009年人类在科技领域的十个重大发现: 人类最早祖先“阿尔迪” 身高4英尺(约合1.21米)的“阿尔迪”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原始人。她生活在440万年前,直到1992。年被发现。经过17年的探寻和研究,科学家将埃塞俄比亚出土的100多块碎片拼接起来,并成功复原了她的骨骼模型。  相似文献   

5.
古今梦火星     
2004年1月4日北京时间12时35分,美国“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的古谢夫环形山区域成功着陆,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  实际上,对于这颗泛红的星,自古以来人们已对它关注有加,古罗马人称它为“玛尔斯(战神)”;古代中国人则把这颗闪烁幻变、忽向东忽向西运行的“荧惑”每次“大冲”的星球(接近地球)记载到了史册里。19世纪人们发现一块陨石落到印度舍格提特村,它的化学成分表明是火山爆发形成的火成岩,其形成年代大约是12亿年前。此后,1962年在尼日利亚发现了一块“舍格提特”型陨石;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又在南极找到了两块这种火成岩陨…  相似文献   

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40(12):1392-1392
10月16日,在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4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为第6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颁奖.我校副校长、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卢天健等1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被授予第6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美国《时代》杂志创始人亨利·卢斯在1941年曾将20世纪描述为“美国世纪”,这一说法深入人心。而在历史刚刚迈入21世纪十个年头后,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全球世纪”,而中国是领跑发展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的资助下,以我国年青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袁训来为首的一个中美科学家研究组于2005年5月13日在美国Science杂志发表了“6亿年前的地衣”,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中美科学家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方面又取得重大进展.合作者是美国维吉尼亚工学院肖书海博士和堪萨斯大学T.Talyor.  相似文献   

9.
古代水杉属植物至第四世纪冰川期逐步被冰川催毁,生物学界曾认为世上无水杉生存。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几年里,NO分子是被广泛研究和最引人注目的无机小分子,1992年被评为“世界分子”.1998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它的生理作用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NO作为“生物信息传递者”在人和其它动物的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包括神经传导、血液凝固、血压控制及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林杨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道德组成的中国科学家小组与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Y.Guan和L.A.Leshin组成的美国科学家小组合作,在中国宁强碳质球粒陨石富Ca,Al包体中发现已经灭绝的核素-氯-36.该发现提供了超新星触发太阳星云塌缩并最终形成太阳系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8,(11)
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在深圳宣布,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科学家们说.它将为保护和人工繁育这个被称为“中国国宝”的濒危物种提供新的途径.以及推进针对大熊猫的其他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前沿科学》2013,(4):85-87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W.Schekman和ThomasC.Sudhof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4.
“锗”是在1868年德国科学家发现.1887年合成有机锗化合物。直到20世纪60年代.其生物化学作用才被广泛研究。有机锗倍半氧化物.螺锗及其衍生物.含硫配位的有机锗化合物,四烃基锗及其卤化物.锗氧烷类和三烃锗乙酸酯等。日本浅井一彦最先合成的β羟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即GE-132。我国对于有机锗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但在合成工艺上有质的飞跃。研究表明.GE-132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21世纪,人类生活注定要发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最近,半月谈杂志与中国科学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了题为《21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科学预言》座谈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部分科学家就21世纪(重点是头一二十年间)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进行了预测。科学预言一:“生命科学世纪”造福人类,5000多种遗传病以及相关的疑难重症可望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早期诊断和根本治疗中国科学家的六大预言21世纪被众多科学家公认为“生命科学世纪…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在日前揭晓的本年度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奖.共有20名科学家获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成为唯一被授予“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科学家,获奖金100万元人民币。求是科技基金会出资人、年逾九旬的香港实业家查济民先生亲自为潘建伟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表彰其在量子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7.
“院士”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现在已通行全世界。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革,大规模留学运动的兴起加速了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的进程,“科学”、“科学家”、“科学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日前发现,实验鼠受精卵在子宫中着床之前能够分解自身细胞内蓄积的蛋白质,从而实现营养“自给自足”。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教授水岛升等人在新近一期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撰文指出,细胞分解自身蛋白质的机制被称为“自噬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访Francois Mathey院士和赵玉芬院士的过程,是我们对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的过程。也是我们感悟创新的过程。说起磷元素的发现,还得感谢17世纪的德国人亨尼格·布朗德,正是他对炼金术的兴趣,才意外地揭开了磷的面纱。随之,磷被人们渐渐认识,1694年科学家从磷的氧化物中水解到磷酸;1779年科学家发现了磷矿物;1812年科学家发明了用黄磷制成的火柴;19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磷酸盐是植物所必需的肥料;1811年科学家从生物体的脂肪中提取到一种含磷的物质;1868年科学家从细胞核中提取出一种含磷有机物,取名为“核素”,后被人称为“核酸”;1941年科学…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14,(1):77-77
甜食,通常被认为是令人心情愉悦的“神奇”食物。不过,澳大利亚的科学家通过老鼠实验发现.吃糖有损记忆力.不仅会在短时间内对记忆力造成损伤,而且已经损伤的记忆无法复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