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个人主义最早起源于西方,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法文版《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创造了"个人主义"一词,并界定了个人主义的涵义。美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美国人特有的个人主义情结,个人主义极大地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个人主义不同的文化内涵,发挥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美国个人主义,以辩证的态度对待美国个人主义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托克维尔在肯定民主功绩的基础上也对民主展开了一系列的批判。他批判民主,主要是因为民主带来人性善恶的冲突、自由与平等的冲突、集权与民主的冲突。这些冲突组合在一起,与托克维尔对民主的发挥一道,构成他的民主理念。所有这些批判的核心离不开一个基本的事实:民主具有渐进性,应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几乎毕生都在积极追求中国立宪政治的目标。集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于一身的他对中国宪政道路的思考经历了萌芽期、成熟期、适应期和反思期四个阶段,所提出的宪政思路也不断变化。这种多变,体现了中西两种政治文化冲撞交融的矛盾复杂性和民主宪政落户中国的重重困难,也反映出近代中国向民主宪政迈进所面临的某些共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什么是贵族精神?西方很多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从亚里士多德到但丁,从托克维尔到尼采、罗素,都不断地对贵族精神进行定义,提出过很多不同的看法。我把它们做了归纳,总结出最核心的几点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黄宗羲思想的民主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一个系统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社会改革的具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政治思想纲领,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中国17世纪最伟大的民主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他的“君为民害”论和“民主君客”论,批判了君主专制,伸张的是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思想;他提出“藏天下于天下”“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之说,具有民治、民享、人权平等的思想倾向;“公其非是于学校”的主张,则是对人民议政权和监督权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奥康的威廉是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反对神职人员对财产权的主张。在政体问题上,他赞成君主制,并认为皇帝必须具备相应的品质。为了限制教皇权力向世俗领域扩张,他不仅坚持教、俗权力二元论,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教会民主的思想,对中世纪晚期宪政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是老子著名的无为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而老子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反复阐述的"自然之道"无疑是其犀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内在灵魂和价值悬设.老子以"自然之道"深刻地批判和否定了社会现实及其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消解了全能主义的政治权威,创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独立的社会批判系统,为构建现代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社会提供了可供启迪利用的丰富思想资源和固有的民族性基础.同时,对包括道家、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未能导出真正的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原因、"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在缺陷等都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民主不能离开知识、理性、美德和法律的指引和制约是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反思所得出的重要思想成果。后继的思想家遵循他开创的思维路向,在人自身之外寻求政治法律制度必须依据的准则,并最终形成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多头政体国家中,多元主义民主的存在是保证国家民主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任何想要追求民主的国家来说,多元主义民主是更好地实现民主的保证.但是多元主义民主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是在民主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本文就是从阐述多元主义民主产生及存在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分析多元民主发展中所出现的缺陷,进而再对我国多元主义民主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主是公民通过互联网络针对公共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网络民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必然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建设既是促进,也是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执政党,一定要正确面对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建设.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不能离开知识、理性、美德和法律的指引和制约是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反思所得出的重要思想成果.后继的思想家遵循他开创的思维路向,在人自身之外寻求政治法律制度必须依据的准则,并最终形成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2.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中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众所周知,自由,民主,平等原本并不属于同一逻辑范畴,虽然它们的定义在某些方面有重合之处。自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目标。大革命中,法国人把它当作了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峥 《世界知识》2014,(3):46-47
美国一直以西方民主价值的“传教士”自居。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将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美式民主作为其重要的国家对外战略之一。中东变局让美国经历大喜大悲,深刻认识到其惯用的民主渗透手法已经失灵。最近两年,美国开始改变民主输出模式,将其重新包装,试图用更“温柔”的方式吸引美式民主的“目标客户”,进而隐蔽地达到目的。尤其在美国战略重点的亚太地区,美国正在打出“民主组合拳”,将其作为“重返亚太”的重要支柱之。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邓小平突破了毛泽东关于民主的理论,将政治民主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对于政治民主的认识和追求,贯穿于他政治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体现于他对民主建设的论述和实践:政治民主化的提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权威的转变,促成干部制度的改革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重构各政治主体的权力和权利关系是政治民主化的关键;以党内民主化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路径选择;以制度、法律建设作为政治民主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杨婷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4):159-160
湖湘法制文化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主要体现在政治变革、引进西方法制、民主共和、民主法治等政治理念与法治理念方面。近代以来,一大批湘籍法学思想家纷纷涌现出来。从王夫之到魏源、曾国藩、谭嗣同、宋教仁、黄兴以及李达、胡耀邦等人,其思想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法制思想,引领着中国法制思想的发展方向,颇具鲜明的时代性,对近代已降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丹丹 《科技信息》2008,(3):478-479
自从古希腊人发明了"民主"一词,民主就成为了众多思想家探讨的论题.由洛克、卢梭等人表述的,以代议制论为核心的民主理论,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它却越来越难以圆满解释和说明西方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现实.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种形形色色的有别于经典民主理论的新的民主思想或流派横空出世,它们见解主张各异,视角方法有别,影响大小不等.其中以韦伯、熊彼特、拉斯韦尔等人为代表的精英民主理论是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博览》2009,(1):13-13
美国11月4日大选夜尘埃,奥巴马不负众望,果然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入主白宫,对于美国来说不只是《人权宣言》中民主精神在美国的再一次彰显。其实少数种族现在在美国政治中具有愈发平等的地位,当年布什总统对鲍威尔和赖斯的仰仗早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世界经济衰退大背景下奥巴马的当选赢得了美国民众如此关注,是因为这也将是美国政治从布什执政以来的右倾保守后的全新转变的开始。奥巴马将会向左转,这就是美国民众对新总统的政治预期。民众对奥巴马的热情与其说是对黑人总统这一符号的热情,到毋宁说是对左翼思想的认同和支持,以及对主导了美国国会6年之久的右翼思想的反对。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一直以西方民主价值的"传教士"自居。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将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美式民主作为其重要的国家对外战略之一。中东变局让美国经历大喜大悲,深刻认识到其惯用的民主渗透手法已经失灵。最近两年,美国开始改变民主输出模式,将其重新包装,试图用更"温柔"的方式吸引美式民主的"目标客户",进而隐蔽地达到目的。尤其在美国战略重点的亚太地区,美国正在打出"民主组合拳",将其作为"重返亚太"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清教主义是美国立国的根基。美国思想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也是宗教性最强的国家。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纽豪斯则认为,美国社会的道德基础是犹太—基督教。然而,自冷战以来,美国宗教和文化上的保守派和自由派在道德文化价值观领域围绕着节育、堕胎、枪支管制、同性婚姻合法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产生激烈冲突。共和、民主两党也加入其中,他们之间的分歧导致政治精  相似文献   

20.
公民思想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谁成为公民以及如何成为公民两个方面。在谁成为公民的问题上,托克维尔立足于法国的历史、思想与文化传统,强调法国现代公民的生成不但包括从市民到公民的生成机制,而且包括一个从农民到公民的生成过程;在如何成为公民的问题上,托克维尔强调现代公民的培养不仅需要国民教育,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公共生活的锻炼。托克维尔的公民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公民建设既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