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钢领传统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并结合液体碳氮共渗的工艺特点,确立了钢领新的热处理工艺。通过3年多的生产检验,证明新工艺在钢领的渗碳处理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钢领经渗碳、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后质量优良,性能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盐浴稳定且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2.
对20、20CrMoV钢的固体渗碳进行了较全面的实验及研究,包括钢的预备热处理、渗碳工艺、金相组织、最终热处理等;分析了渗碳层、硬度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摸索出固体渗碳的基本规律和工艺技术;实验证明:固体渗碳工艺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专门设备;渗碳件在性能上完全能够达到常规渗碳的要求,但固体渗碳的渗碳层偏薄,时间较长,只能适应单件、小批量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轧机轴承热处理工艺质量的基础上,从轧机轴承的失效分析出发,研究了影响轧机轴承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而探讨了渗碳时大块碳化物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针状碳化物的形成条件及其机制,从而了解到现行轧机轴承深层渗碳——热处理工艺缺陷的症结所在,提出了新的复合渗碳——热处理工艺规范。实验和生产试验证明,新工艺消除了块状碳化物,提高了淬火硬度和回火稳定性,改善了渗碳质量,缩短了渗碳周期。提高了轧机轴承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汽车驱动桥螺旋锥齿轮的变碳势渗碳一热油分级淬火工艺,台架试验及生产应用表明,该工艺与专用渗碳淬火挂具相结合,不仅可实现齿轮渗碳后直接淬火,而且热处理变形小,齿轮接触疲劳寿命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纺织钢领的耐磨性,提高其使用寿命,对预先经过碳氮共渗处理的纺织钢领进行了化学镀N i-P合金强化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选择了合适的络合剂与稳定剂;通过分析不同浓度的还原剂对镀液稳定性的影响,优化了镀液中的还原剂浓度;讨论了镀后热处理工艺对钢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苹果酸和丁二酸3种络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并在镀液中加入少量的硫脲,可得到性能优良的镀层,而且镀液的使用寿命达到6个周期;340℃×8 h的镀后热处理工艺可使磷含量较高的镀层表面硬度达到HV1 00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在选定渗碳工艺保证渗层质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几种热处理工艺下,渗层中残余奥氏体量对20CrMnMo渗碳滚轮的使用寿命的影响以及简化工艺的节能效益问题。 一、试 验 方 法1.研究课题的提出 大连机床附件厂为长春第一汽车厂试生产的 20CrMnMo渗碳轴承滚轮(见图 1),原采用的渗碳及热处理工艺(见图2).按此工艺处理过的滚轮,上试验台架试验结果,总是在10万次左右就出现断齿及剥落损坏,达不到使用寿命20万次以上的要求。经分析认定产生断齿和剥落损坏的原因就渗碳及热处理而言,主要是渗碳工艺不当,渗层质量差以及热处理工艺不佳造成脆化…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工艺对20CrMnTi齿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翔 《科技资讯》2010,(17):252-252,254
本文分析了20CrMnTi渗碳钢齿轮的预备热处理、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工艺进行优化,提高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IBM-486微机上,利用QBASIC语言及FoxBASE关系数据库系统联合编程,建立了热处理工艺及材料库和文献库两个数据库,开发了一套热处理工艺CAD软件系统.系统采用模块结构,包含热处理工艺及材料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热处理工艺卡片输入与管理系统.热处理工艺设计子系统、渗碳工艺CAD软件子系统和材料文献检索子系统五个子模块.该软件系统功能较全.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使用过程中钻井牙轮提前断裂的原因.牙轮的材料为20Ni4Mo,热处理工艺为气体渗碳再进行780℃淬火+低温回火.利用化学分析、金相检验、硬度计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对20Ni4Mo渗碳钢制矿用牙轮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牙轮断裂的主要原因为渗碳及热处理工艺不当,另一原因是牙轮基体存在硫化物等非金属夹杂物.为了检验牙轮的淬火工艺,将20Ni4Mo钢原材料分别在780和850℃进行淬火实验,结果证明780℃淬火工艺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艾祖训  袁小琴 《太原科技》2014,(5):59-60,66
薄壁机加件变形控制是机械加工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包含渗碳淬火工艺的合金薄壁件更是如此。针对12CrNi3A工作圈渗碳前的工艺控制,采取了细化工艺路线、优化装夹方法、增加预先热处理工艺等措施,通过实践验证,零件变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BJ212轮壳螺栓热处理工艺的小型及工业性试验,提出了解决其低扭矩脆断问题的浅淬硬层C-N共渗淬火工艺及回火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经过表面碳氮共渗和低温离子渗硫处理的轴承钢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将其与单一碳氮共渗试样、原始淬火态试样的微观组织进行对比。该研究以较低温度对轴承钢进行离子渗硫处理,可以避免轴承钢回火软化,且固体硫粉作为硫源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在渗硫工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碳氮共渗和低温渗硫处理后GCr15轴承钢表面形成了复合渗硫层,其微观形貌呈现凹凸不平的颗粒状,经过处理后表面洛氏硬度略有下降;能谱仪测试结果表明渗硫层的成分主要由Fe、S、O等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作气门座圈的高铬 (1 4%Cr)耐磨铸铁的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组织形态的影响 通过测定对该种高铬铸铁进行一次亚临界热处理、二次亚临界热处理的温度与硬度的关系曲线 ,在对组织形态、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的工艺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 ,该材料经新工艺处理后完全符合硬度检验要求 ,且组织均匀性优于在原工艺处理下的效果 ,并且新工艺具有省时、节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合金渗碳钢锻件正火后应该具备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要求,提出了一种适合大量生产的既可提高钢件正火质量,又可大量节约热能的利用锻造余热等温正火新工艺及其生产线的组成,并对工艺设计理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控制螺伞齿轮热处理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材料开始跟踪,对螺旋伞齿轮在碳氮共渗淬火时每一个可能引起变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从根本上找到变形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拉应力的作用下,齿形变化的方式是由弯变直;拉应力主要产生在最终热处理时的加热和淬火冷却阶段。据此提出了解决变形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ZL101材料热处理工艺试验以及性能测试,获得了其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对生产和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Q235钢快速碳氮共渗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碳氮共渗剂存在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气体碳氮共渗技术对Q235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探讨在850℃时不同的保温时间实现快速碳氮共渗处理的可行性。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磨损实验机等检测分析手段对渗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渗层厚度以及渗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长,显微组织越来越致密;渗层厚度增加,850℃下保温7 h时渗层的厚度达到最大,约为1400μm,显微组织也最致密。碳氮共渗层的相组成主要由碳化物(Fe3C)、氮化物(Fe3N)组成。渗层的显微硬度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保温7 h时HV0.2最大达到7.97 GPa,是Q235钢的7.5倍。该工艺下渗层的耐磨性能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低温固体硼碳氮稀土共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硼-碳-氮-稀土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并与硼-碳-氮渗工艺及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稀土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B-C-M共渗相比,B-C-N-RE共渗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提高。对B-C-N-RE共渗的机理及稀元素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45#钢凸轮轴激光表面合金化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报道了在45#钢凸轮轴表面用铁基粉进行激光表面合金化试验的结果。该实验是用横流电激励CO2激光器进行的。对于合金层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显微组织结构,包括显微硬度的测试分析表明凸轮轴的性能已大大提高。提供了一种可以取代碳氮共渗和高频淬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碳氮共渗层中不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试样进行了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试验,证明共渗层中残余奥氏作为4~6级时,疲劳寿命最高。本文还对残余奥氏体在疲劳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