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ABA促进小鼠离体胃胃酸分泌活动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鼠离体胃胃酸分泌(GAS)的调节作用和机制,在体外37℃缓冲溶液中培育小鼠全胃标本,测定灌流液的pH值。结果表明:丙谷胺(2、6×10-7mol/L),可显著地抑制胃酸分泌。GABA(2~10×10-7mol/L)则以一种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地促进胃酸分泌,若用丙谷胺(6×10-7mol/L)和不同浓度的GABA共同灌流胃,则显著阻断GABA的促进效应,逻辑斯谛曲线(Logisticcurve)显示这种阻断是不完全的。西咪替丁(Cim,10×10-7mol/L)明显抑制胃酸分泌,并不完全阻断GABA对胃酸分泌的促进效应。若用丙谷胺(6×10-7mol/L)和西米替丁(Cim,10×10-7mol/L)与GABA(4~10×10-7mol/L)共同灌流胃,对GABA促进胃酸分泌的效应仍显示不完全阻断作用。结果提示:GABA可能通过G细胞或/和ECL细胞间接促进壁细胞泌酸;GABA也可能直接激活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2.
<正>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包含GABA能中间神经元群体,其在认知和情绪中起不同作用。mPFC中的GABA能神经元在调节工作记忆,决策和与动机和厌恶行为相关的情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障碍与各种疾病有关,包括重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癫痫。mPFC中GABA能神经元的亚型包括表达小白蛋白(PV+),表达生长抑素(SST+)和表达血管活性肠肽  相似文献   

3.
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氨基酸,它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体内,具有降血压、改善记忆、抑制癌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减少失眠等功效。阐述了红枣改善睡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红枣中GABA的发现,探讨了GABA的测定方法。通过红枣改善睡眠的文献分析,推测红枣中可能含有GABA,然后结合初步调研结果,证实红枣中含有GABA,并且发现每日食用61g干制骏枣(约3颗),能够获得足够的GABA,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功效,说明GABA可能是红枣中重要的功能成分;再对GABA含量测定的现有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必要开展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HPLC法分析GABA含量的条件优化的对策;最后,对红枣GABA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深入研究红枣中GABA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γ-氨基丁酸(GABA)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前期对GABA抑制杨树不定根发育的研究,对GABA支路基因家族的特征和表达模式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解释其在不定根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银白杨(Populus albaP. glandulosa ‘84K’(‘84K’杨)基因组中鉴定出GABA支路的PopGADPopGABA-TPopSSADH 3个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特征,以及与其他物种相关基因家族的亲缘关系;利用qRT-PCR研究外源GABA及其降解抑制剂vigabatrin(VGB)对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①PopGAD、PopGABA-T和PopSSADH 3个基因家族成员数量依次为6、2和2个,启动子序列中主要包含与光、激素和环境等响应相关元件。②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opGAD家族中PopGAD6与家族其他成员亲缘关系较远;PopGABA-TPopSSADH家族中的两个基因成员亲缘关系较近。③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不定根生长过程中GABA支路基因总体上在根中表达量高于茎和叶。外源GABA或VGB处理对PopGADPopGABA-T两个基因家族成员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量影响程度不同,但对 PopSSADH基因家族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GABA支路3个基因家族在‘84K’杨树响应光、激素和环境胁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外源GABA和VGB处理对PopGADPopGABA-T家族成员的影响较大,并且均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表明这两个基因家族在不定根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功能。这为深入解析GABA在树木不定根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小脑间位核(interpositus nucleus,IN)主要接受γ-氨基丁酸(GABA)能纤维支配,同时接受组胺能纤维的调节.本研究在小脑脑片上研究了GABA和组胺对单个IN神经元电活动的共同作用.持续灌流组胺或同时施加组胺和GABA,81.2%(69/85)神经元,GABA及其激动剂的效应都被组胺削弱(持续灌流n=33;同时施加n=36).这种削弱效应能够被组胺H2受体阻断剂ranitidine(n=10)和PKA抑制剂H-89阻断(n=8),fors-kolin模拟组胺的效应(n=9).结果表明组胺和GABA对IN神经元的电活动具有交互调节作用:通过激活H2受体偶联的G-protein-AC-PKA信号通路,磷酸化GABAB和GABAA受体,降低受体功能.推测受体间的对话的工作模式,可能是整个大脑神经元活动的某些药理作用和生理活动调节的基础;如果对话紊乱,可能导致大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采用树脂石蜡(CP)组织包埋切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双染法,初步构建了榆紫叶甲脑及咽下神经节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模式.结果显示,榆紫叶甲脑结构比较特殊:视叶不发达,但具内髓板;嗅叶不发达;蕈形体冠高度退化,而根叶相对发达;中央复合体结构明显;后脑经由围咽神经束与咽下神经结相连,咽下神经结非常发达.榆紫叶甲的所有髓区几乎都有GABA免疫阳性纤维分布.一侧脑半球及咽下神经节共存在约2 800个GABA阳性神经元,分布广泛,且趋向于集群分布.该研究表明榆紫叶甲的脑结构及GAB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模式与榆紫叶甲的生活习性、进化地位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脑室注射10μl含8molGABA的人工脑脊液后60min,大鼠血清TSH、T4、T3含量与注射人工脑脊液的对照组比显著降低(P<0.001、0.01、0.05);若在注射GABA前1min,预先注射10μl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氟哌啶醇(5g/1)、10μl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10g/1)或10μlGABA受体阻断剂青霉素(3.35×10~(-2)mol/l),可以阻断GABA对TSH、T4、T3分泌的抑制效应.结果证明脑中GABA能系统参与垂体-甲状腺功能的调制,提示GABA通过多巴胺能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抑制下丘脑分泌TRH,从而影响垂体分泌TSH,最终抑制了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应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在大鼠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观察到:SP对GABA激活电流有调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受检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对SP(28/41,68.5%)和GABA(36/41,88.2%)敏感,100μmol/LSP和100μmol/L GABA激活内向电流的幅值分别为243.8±82.7pA(x±s,n=9)和1.76±0.48nA(x±s,n=13)。GABA与SP激活的内向电流明显不同,前者具有明显的去敏感现象。实验预加SP(0.001~1μmol/L)30s后再加GABA,则GABA激活电流的幅值明显减小,而且GABA激活电流减小的程度与预加SP的浓度呈量效依赖关系。SP主要抑制GABA激活电流的峰电流,对其稳态电流的抑制不明显。预加0.1μmol/L SP之后约4min左右,SP对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效率最大,为49.8±7.2%(x±s,n=7,P≤0.01),而预加SP 12min之后,SP才失去对GABA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在大鼠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 (DRG)细胞上观察到baclofen对GABA和NMDA激活电流有调制作用。单独给予DRG细胞baclofen (1~ 10 0 μmol/L)未记录到可测的电流改变 ,但预加baclofen对GABA和NMDA激活电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性。 10 0 μmol/Lbaclofen对GABA和NMDA激活电流分别抑制(5 1.2± 10 .9) % (X±SE ,n=8,P <0 .0 1)和 (6 4 .1± 2 1.1) % (X±SE ,n=6 ,P <0 .0 1) ,此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可被GABAB 受体拮抗剂saclofen(10 0 μmol/L ) 所取消 (n =4 )。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鸣禽粟鹀(Emberiza rutila)鸣啭控制核团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igh vocal center),古纹状体粗核(RA,the 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histrialum),X区(Arca X)3个前脑核团内有GABA样免疫反应出现.HVC和RA中GABA能神经元胞体大小存在性别和季节间的差异.结果提示GABA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鸣禽鸣啭的产生和鸣啭学习。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在大鼠新鲜分离DRG神经元上,观察预加多巴胺D_2受体选择性激动剂R(—)—NPA对GABA—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绝大部分受检细胞86.2%(50/58)对外加GABA敏感.10~(-6)~10~(-3)mol/LGABA 引起一剂量依赖性有明显去敏感作用的内向电流.对GABA敏感的50个受检细胞中13个细胞引起一较大的无明显去敏感的内向电流,其他的无反应.预加R(一)—NPA30秒后再加GABA,则对GABA—激活电流幅值的影响如下:抑制的为76%(38/5O),增强的为2%(1/50),无明显作用的为22%(11/5O).在其浓度为10~(-4)mol/L、10~(-5)mol/L、10~(-6)mol/L、10~(-7)moV/L时抑制(X±SE)分别为19.1%12.8(n=6)、42.49%±3.2(n=6)、83.6%±1.2(n=6)、8.69%±1.8(n=6).细胞内加蛋白激酶抑制剂H7后,R(—)—NPA对GABA的抑制作用完全消除(n=16).  相似文献   

12.
以拟南芥根特异性表达的γ-氨基丁酸(GABA)合成酶基因(GAD1)突变体(gad1)为材料,探讨了GABA在根毛发育中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gad1突变体中根毛的长度明显高于野生型,外源GABA的添加会抑制拟南芥野生型和gad1突变体根毛的长度.活性氧(ROS)染色证实了gad1突变体根尖和根毛区域ROS的水平高于野生型, qRT-PCR实验表明gad1突变体中参与ROS清除基因(CSD1、CSD2和MSD1)的表达受到了抑制.研究初步证实了GABA代谢参与了ROS介导的根毛生长调控, GABA作为一种负调控信号参与了根毛生长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contents variation analysis of γ-amino butyric acid(GABA) in Semen sojae praeparatum(SSP) which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was used and GABA was derivatized by online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with o-phthalaldehyde(OPA). To validate this method, the precision, stability, repeatability and recovery were discussed.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from 0.012 5 to 0.400 mg/m L, the calibration curve for GABA was linear 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obtained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of 0.999 9.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GABA exist in SSP and the content changes of GABA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during the fermenting process were detected. At the "yellow cladding" stage, GABA level was very low or even undetectable; the "secondary fermentation" stage witnessed a rapid increase of GABA content to 1.39-5.52 mg/g, which remained stable after 18 days of "secondary fermenta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GABA was generated at the "secondary fermentation" stage, reveal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rationality of the "secondary fermentation" stage in the fermenting process of SSP. On the other hand, it suggested the downside of taking soy isoflavones as the only measurement in existing quality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the fermenting process of SSP.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脑递质性氨基酸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30只雄性SD大鼠进行了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运动前后及恢复期:0.5h、1h、3h和24h大鼠脑皮质运动区Glu、Asp、GABA、Gly含量,结果发现:力竭运动后即刻Glu含量有所下降,GABA含量显著性上升至最高点;Gly含量在力竭运动后即刻、恢复0.5、1h均显著性高于安静值,恢复期0.5h达到最高点,同GABA含量变化相比具有时相差异性;Glu/GABA比值在恢复期有所增高,而Glu+Asp/GABA+Gly比值始终低于安静值。提示:大鼠脑皮质运动区Glu含量下降和GABA含量增高与运动中枢抑制过程有关;Gly对中枢机能的调控存在复杂的机制;观察大鼠脑中Glu+Asp/GABA+Gly比值,反映运动性疲劳时脑的机能状态,较Glu/GABA比值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GABA与GABA受体及其在运动中变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GABA受体主要有GABAA、GABAB和GABAC3类,GABAB为代谢性受体,其它为离子型受体。GABA受体在脑缺血缺氧性疾病起重要作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GAB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GABA含量,实验分别以143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与滇屯502,241份云南粳稻核心种质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6,BC2F4,BC3F3,BC4F2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糙米GAB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粳稻回交后代GABA含量高于籼稻回交后代;有色米高于无色米;不同回交世代GABA含量差异较大,籼稻的规律是(mg/(100g)),BC2F4(9.50)>BC3F3(7.73)>轮回亲本(3.72)>BC4F2(3.3);粳稻的规律是,轮回亲本(12.28)>BC2F4(8.77)>BC3F3(6.11)>BC4F2(5.37).可见,在水稻GABA高含量育种方面,对早世代材料选择更易获得高GABA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GABA在痛觉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观察分析了γ-氨基丁酸(GAB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取其L4-L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运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在灌流GABA及其受体阻断剂的情况下,引起DRG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病理性疼痛模型组大鼠的DRG神经元对不同浓度GABA引起的去极化反应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这说明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通过减弱GABA介导的突触前抑制易化痛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8.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四碳、非蛋白质天然氨基酸,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活性,在食品、医药和化工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83篇文献,综述了微生物中GABA的合成途径和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产GABA微生物的种类和来源,探讨了影响GABA产量的因素,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研究了Sprague-Dawley(SD)大鼠初级视皮层Ⅱ/Ⅲ层内部侧向突触联系可塑性的动态发育变化及抑制性的GABA能神经联系在其中的作用,并通过记录抑制性突触后微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mIPSCs),探讨了抑制性GABA能突触及GABA受体在此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SD大鼠在睁眼前后突触可塑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睁眼前Ⅱ/Ⅲ层内部侧向刺激可以诱发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而睁眼后LTP现象消失,该种突触可塑性的变化与抑制性GABA能突触数量的增多和突触后GABA受体数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和北戴河的水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我国沿海水母类调查工作已有不少报道,其中主要是水螅水母的研究,钵水母和栉水母则较少。山东半岛沿海和水媳水母调查有高哲生(1958)、周太玄等(1958)、和振武(1964、1980,1983)、和振武、许人和(1982)、张金标等(1984),江浙沿海有林绍文(1937)、魏崇德(1959)、高哲生等(1962)、张金标(1977);福建沿海有徐锡藩(1928)、丘书院(1954)、许振祖等(1962,1964,1974,1978)、张金标等(1975,1981)许振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