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说<神木>中的人物符号之间存在着两种修辞化的关系:杀人者与杀人者之间是隐蔽的集团化关系,被杀者与杀人者之间是显性的血缘化的关系.同时这两种关系导致了人物走向不同的修辞幻象:杀人者在自我身份的认识上完全丧失了"真我"而走向杀人,被杀者在虚假的血缘化中不断走向真情.因此,运用人物符号修辞化与修辞幻象的理论才能真正解读小说<神木>.  相似文献   

2.
小说<神木>中的人物符号之间存在着两种修辞化的关系:杀人者与杀人者之间是隐蔽的集团化关系,被杀者与杀人者之间是显性的血缘化的关系.同时这两种关系导致了人物走向不同的修辞幻象:杀人者在自我身份的认识上完全丧失了"真我"而走向杀人,被杀者在虚假的血缘化中不断走向真情.因此,运用人物符号修辞化与修辞幻象的理论才能真正解读小说<神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以陶艺莲花纹饰为切入点,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研究陶艺莲花纹饰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后面所隐藏的时代文化背景。莲花纹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不断变化着,通过分析与其符号变化相关的审美情趣、经济文化、制度文化等,本文最后总结出了莲花纹饰符号的五大特性。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个修辞的海洋.大量修辞文本的存在将小说点缀得生动形象,成为无法超越的文化瑰宝.然而,这些修辞文本在英译过程中却会受到不同译者的心理文化结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从<红楼梦>的两部最为成功的译本中对于回目修辞的处理可以看出修辞心理学在修辞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所尊崇的智慧象征和人格典范,他们不仅是语言大师,同时也是修辞大师。二者在相同时代不同语境里所传递的话语信息均为精湛的修辞表达,但其终极修辞接受结果却大相径庭。从接受修辞学的学科视域着眼,其原因在于这两种修辞活动在接受渠道、接受者、接受语境、接受效果这四方面存在诸多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种符号 ,说话是一种把符号组织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行为。修辞如同人类其他行为一样具有目的性、社会性、差异性、可塑性。强调修辞是提高语用效果的行为 ,即为达到一定的语用目的 ,而根据语境 ,对某些语言材料施行选择、修辞、调整……的一种特定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版的《穆斯林的葬礼》为版本依据,对男主人公韩子奇的14个身份符号进行分类后,阐述其中承担文本建构功能的社交性身份符号的身份认证、修辞定型、身份符号的重叠与隐现以及伦理性身份符号的建立和缺失、伦理身份符号的三次揭露以及他们在承担文本建构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代网名具有两个特点:命名要素出现了明显的倚变和大量的缺失,修辞要素大量的存在于网名命名中,命名手段在网名用字,用语和内容三个方面既趋同又创新。网名的创新尽管重要但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和网络活动,应遵循语言规律以及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汉语修辞学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在模糊修辞、变异修辞、接受修辞、社会心理修辞、修辞理据、阐释修辞、得体修辞、修辞心理、话语修辞、语用修辞等十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文章对修辞学这十个研究新领域分别作了简要的阐述,对汉语修辞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谈修辞手段对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引申是对词义变化过程的分析,就古汉语来讲,对词义引申的分析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从修辞角度入手,对词义引申的方式进行探讨,分析不同的修辞手段对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影响,可以深入理解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1.
“红色”(red)在中英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翻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科技信息》2010,(9):230-231
人类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种各样的颜色随处可见。颜色作为一种视觉效果,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是一致的,因此不难发现“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有相同的象征意义。但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和语言本身以外的因素(如民族因素和习俗因素),“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又有不相同的象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相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象征意义以及象征意义的异同对中英文中翻译互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英汉俚语的语言文化共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俚语是英汉语言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化影响语言的内在作用。英汉俚语比较研究表明,尽管英汉民族思维各异,英汉语系各不相同,但英汉俚语仍具有共同的构成方式,修辞特点和化特点,这进一步揭示了异质语言化间存在一些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产场域的生成不仅为文化生产者提供了游戏的空间,同时也区分了文化资本的富有者和贫乏者,文化资本数量上的落差导致了符号权力关系的建立;对文化资本功效和意义的认可赋予了它足够的价值,在价值认可的基础上,文化生产者的符号权力得以合法化;而文化资本的符号特性往往会造成文化生产者本身的符号化,关于作者的各种神话被创造出来,他们的符号权力因而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4.
在陈染的文本中,象征手法大量泛化,不再是辅助方法,而是一种独立的、主要的表现手法.陈染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可以归结为事象、人象和景象三类进行阐述;陈染文本的诗意内涵、意象境界,是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象征手段达到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修辞学研究扩张到认知领域,修辞学的发展获得了一个新的契合点,即范畴认知学的角度。在回顾对修辞与逻辑认知的研究经历的古希腊、近代到现代3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后,对二者的关系作了梳理,并且从范畴认知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柴慧芳 《山西科技》2006,(5):101-103
汉英语言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尽管英汉民族对自然色彩具有共同的生理感知,但由于受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英汉民族在颜色词的理解和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笔者通过对英汉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分析,探寻颜色词所折射出的不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命名是一种文化修辞现象。自古以来,中西存在着有差异的文学作品命名现象。一般地说,中国文学作品命名重抒情性、写意性;西方文学作品命名重写实性、传记性,还可以加上宗教性。这种差异的产生,既有中西不同学术文化背景的影响作用,也有文学作品自身不同内容的影响作用。在现当代,中西文学作品命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饮食在地理区位上的表述是"菜系",而当以"族群文化"对饮食进行分类时,诸多的"民族菜"就已经端上了人类学家的"餐桌"。在文化旅游的背景下,为吸引游客进行"舌尖上的探访","民族风味"在原生状态的味觉传承中,又加入了"文化想象"的符号化流转,对饮食进行着符号化的表述与传播。文章以彝族撒尼人食物体系的符号化表述为个案,观察"阿诗玛文化"是如何在"厨房"与"餐桌"之间刻写食物的故事,呈现那个"厨房里的阿诗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