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两种海洋底栖硅藻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春夏季节采集于中国海南琼海鲍鱼场的底栖硅藻进行分离纯化.对得到的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和矮小卵形藻(Cocconeis diminuta)两种底栖硅藻进行了单因子最佳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培养两种底栖硅藻的营养盐最佳浓度、盐度、光照强度、温度条件分别为:亚历山大菱形藻:NO3^-N2.5mg/L.PO3^3-P0.5mg/L,Fe-EDTA-Fe0.1mg/L.SiO3^2+Si0.5mg/L.35。55001x,30℃.矮小卵形藻:NO3^--N2.5mg/L。PO4^3--P1.5mg/L,Fe-EDTA-Fe0.1mg/L,SiO3^2--Si0.5mg/L,30,33001x,30℃.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底栖硅藻所需的NO3^--N的浓度较前人报道的其他硅藻培养的实验结果偏低且影响不大。其他营养盐成分铁、硅、磷对硅藻生长有较大影响;基础生态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影响也较大,温度对这两种硅藻的生长影响最为显.本研究数据拟对鲍苗种生产中饵料底栖硅藻培养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比例硝态氮和尿素氮对苦草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富营养状态下(N:4mg/L;P:0.2mg/L)不同比例硝态氮(NO3ˉ-N)和尿素氮(Urea—N)(1:0,2:1,1:1,1:2)对苦草(Vallisneria atans)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和尿素氮比例为1:0,即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时,苦草的生物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和无氮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低于其他处理组和无氮对照组.随着培养液中尿素含量逐渐升高、N0OˉN:Urea—N比例降低,苦草的生物量、NR活性以及POD活性依次降低,苦草脲酶(Urease)活性逐渐升高,但当NO3ˉN:Urea—N为1:2时,苦草Urease活性受到抑制,明显低于其他比例组和无氮对照组.研究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硝态氮(硝态氮和尿素氮比例为1:0,NO3ˉ-N浓度为4mg/L)可以促进苦草的生长,但当尿素含量逐渐增加时会对苦草产生一定的胁迫作用,硝态氮(NO3ˉN)和尿素氮(Urea—N)对苦草产生胁迫影响的阈值比为1:1,此时TN为4mg/L,NCh—N和Urea—N均为2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法,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扦插个数的关系,通过记录青薯2号、6号两种脱毒试管苗生长状况,建立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接种数对试管苗生长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试管苗最佳扦插个数:7—9个,2,4-D最佳浓度:1.32—2.514mg/L;6-BA最佳浓度:1.05—1.95mg/L;NAA最佳浓度:0.165—0.335mg/L;KT最佳浓度:0.35-0.65mg/L;CA最佳浓度:3.5~6.5mg/L。  相似文献   

4.
在0.3mol/L的KCl(pH6.5)底液中,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可得到一个灵敏的氯霉素导数还原波,峰电位为-840mV(vs.SEE).峰电流与氯霉素浓度在0.075~0.250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6),检出限为0.025mg/L.利用该法测定了氯霉素针剂、眼药水、氯霉素片剂和鱼血中的氯霉素,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利用粉煤灰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论文以经过实验室处理的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经过粉煤灰预处理后,CODcr从12000~25000mg/L降低到3000mg/L左右,氨氮由400~450mg/L降低到50~70mg/L,重金属Cu、Cd、Zn、Pb、Cr也分别从7.0、3.5、3.5、10.0、5.5mg/l。左右降至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以叶用莴苣(LactucasativaL)栽培品种的幼嫩叶片为实验材料,对叶用莴苣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分化成芽和生根的条件.结果如下:6-BA和NAA的浓度影响叶用莴苣愈伤组织的形成、分化和生根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1.0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  相似文献   

7.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了在B—R缓冲溶液中茚三酮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以pH=4,58的B—R缓冲溶液和0.1mol/L的KCl溶液作为底液,茚三酮产生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位为-0.874V(vs,SCE),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12×10^-6mol/L~3.36×10^-4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nA/s^2)=114.5+7.393×10^6c(mol/L),相关系数为0.9927,初步讨论了电极过程及电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波为不可逆波。  相似文献   

8.
通过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指标的测定,初步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野生茄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mg/L浓度的赤霉素处理24h、10mg/L6-苄基腺嘌呤处理8h.300mg/L赤霉素+10mg/L6-苄基腺嘌呤混合激素处理24h和低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0.005mg/L)处理24h,该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明显提高,彻底打破了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9.
Se(Ⅳ)对钝顶和极大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藻类生长动力学函数和藻类测试化学品毒性的标准方法,分别研究了高、低质量浓度Se(Ⅳ)对钝顶(S.platensis)和极大(S.maxima)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组中,Se(Ⅳ)的质量浓度低于16mg/L时对钝顶螺旋藻前4d的生长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当质量浓度为32mg/L时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质量浓度范围内,即质量浓度低于32mg/L的Se(Ⅳ)在前4d对极大螺旋藻的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高质量浓度组中,当质量浓度高于560mg/L时,钝顶螺旋藻的生长被完全抑制;硒对极大螺旋藻的最低完全抑制质量浓度为600mg/L.  相似文献   

10.
骨炭去除水中砷(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骨炭作吸附剂,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饮用水中砷(Ⅴ)去除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骨炭反复吸附-解吸-再生-再吸附后骨炭性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pH=10,吸附时间为30min和骨炭加入量为0.6g/L,饮用水砷初始质量浓度为0.5mg/L时其砷去除率可达95.2%;骨炭吸附砷的行为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机理可能是Ca—OH官能团结合HAsO^2-阴离子,并产生砷酸氢钙和羟基磷灰石的共沉淀,另外还存在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柱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688mg/g;出水砷浓度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水砷标准(O.01mg/L)。  相似文献   

11.
医疗垃圾焚烧灰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垃圾焚烧灰的固化/稳定化处理取决于其理化特性.利用XRF,XRD,SEM和AAS对布袋飞灰(FA1)、烟道飞灰(FA2)、底灰(BA)在化学成分、物相、微观形貌、重金属含量和渗沥行为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A1中Cl,SO3,碱金属和活性炭含量较高,不宜直接作为水泥的部分替代物用于建筑,且Cd,Zn,Pb的渗沥浓度超过危险废物填埋允许限值,处理后方能进入危废填埋场填埋;FA2,BA的主要物相分别为硬石膏、复杂硅酸盐,重金属渗沥浓度低于危险废物规定的阈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主要重金属含量和浸出浓度, 选择浸出浓度超标的Cu(II) (100 mg/L), Pb(II) (200 mg/L) 和Zn(II) (300 mg/L)作为研究对象, 联合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和传统电沉积反应器(ER), 验证从飞灰浸出溶液中分离回收Cu, Pb和 Zn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 BES能有效地将混合溶液中的Cu(II)还原为单质, 去除效率大于98%。分步施加1.5 V和2.5 V 外加电压, ER可以分别将Pb(II)和Zn(II)浓度由200和300 mg/L降至23.5±1.1和4.3±0.2 mg/L。系统能耗分析结果显示, BES系统每还原1 kg Cu(II), 可以产生16.55 kWh的额外电能, ER系统每处理1 kg Pb(II)和Zn(II), 分别消耗60.91和114.27 kWh的电能, 溶解性重金属离子被转化为固态单质、氧化物和含重金属盐等。BES和ER联用技术表现出回收重金属和节约电能的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垃圾焚烧工况对重金属在底渣与飞灰中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铅、锌、铬、镍的分布与焚烧工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锌和铅多存在于飞灰和气相中,镍和铬在底渣中比较容易存在.垃圾焚烧中添加碳酸钙能改变重金属的分布,使更多的重金属铅、镍、铬由飞灰或气相中往底渣中转移.垃圾中水分和氯也对重金属的分布存在影响,在高温焚烧条件下水能与重金属化合物发生作用,引起物质转变,导致更多的重金属由飞灰和气相往底渣转移;而氯却使重金属更易向飞灰或气相中迁移.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底渣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的浸出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垃圾焚烧底渣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底渣出路的最佳途径.我国大面积的酸雨区域使进入环境的底渣“浸泡”在弱酸性环境中,加速底渣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酸雨条件下的浸出浓度.通过模拟酸雨pH值范围,对不同粒径的生活垃圾焚烧底渣进行浸取实验.结果表明:浸出液的平衡pH值随浸取时间增大,而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变化比较复杂.随着浸取时间延长,重金属浸出浓度越来越小.浸出液中不同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差异很大,镉、铬、铜、铅、镍的浸出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58.3-1996)的最低允许值.由于浸取初期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很高,如果底渣未经稳定化处理直接进入环境进行资源化利用将对环境造成二次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5.
静态浸出测试评价飞灰及其处理产物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我国(GB)和美国(TCLP)静态浸出测试方法,评价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及其稳定化产物的浸出毒性,并借助有效浸出测试、连续提取程序和动态(柱浸出)浸出测试方法,以两性重金属Pb为对象,探讨了静态浸出测试方法鉴别飞灰重金属浸出风险的局限性.结果表明:飞灰浸出液pH值对重金属浸出浓度有显著影响,使GB和TCLP评价结果不能有效预期飞灰稳定化产物随浸出环境而变化的长期浸出风险;由于静态浸出测试有较长的反应平衡时间,磷酸盐稳定化飞灰中的Pb在GB和TCLP测试中均达标,但在柱浸出测试初期却会因未达到足够的反应平衡而大量浸出,因而静态浸出测试会低估废物瞬时浸出风险.  相似文献   

16.
4种重金属离子对秀丽小杆线虫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Cu2 ,Cd2 ,Pb2 ,Zn2 4种重金属离子对秀丽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对秀丽小杆线虫的毒性大小依次是Cu2 >Pb2 >Cd2 >Zn2 对C.elegans的24h的LC50分别为6.04、17.20、71.70、145.33mg/L,Cu2 、Pb2 、Cd2 、Zn2 对C.elegans的48h的LC50分别为3.46,10.07,54.56,81.21mg/L.  相似文献   

17.
利用膨润土及硫化物对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膨润土及硫化物对污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稳定化研究,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浸出毒性实验,研究了两种物质吸附及稳定化污泥中重金属的作用,从而为污泥农用中重金属的处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减少,可以满足污泥农用标准,重金属不稳定形态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膨润土对重金属Cd、Ni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而硫化物对重金属Zn、Cu和Cd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当加入10%的药剂时,Zn的浸出浓度仅为4.96mg/L,同时污泥中重金属不稳定形态的比例减少了约50%~60%。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膨润土及硫化物对污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稳定化研究,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浸出毒性实验,研究了两种物质吸附及稳定化污泥中重金属的作用,从而为污泥农用中重金属的处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减少,可以满足污泥农用标准,重金属不稳定形态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膨润土对重金属Cd、Ni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而硫化物对重金属Zn、Cu和Cd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当加入10%的药剂时,Zn的浸出浓度仅为4.96mg/L,同时污泥中重金属不稳定形态的比例减少了约50%~60%。  相似文献   

19.
在pH值为3.0、温度为30 ℃、矿浆质量分数为7%的优化浸出条件下,通过摇瓶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BCR法3步连续提取,研究了土著微生物浸出重金属沉渣后余渣中重金属的潜在毒性。结果表明:土著微生物浸出7 d后,沉渣中Cd,Mn,Cu,Pb,Zn含量分别由原来的4 530,7 650,830,29 530,62350 mg/kg降低至730,1280,390,13 810,15650 mg/kg.浸出过程沉渣中Cd,Mn,Cu,Pb,Zn等重金属的酸可提取态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残渣态相对含量提高.余渣环境活性和潜在危害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3-2007)的规定,土著微生物浸出能有效实现重金属沉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20.
调查分析了哈尔滨某排污河道化工区段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Pb、Zn、Cr、As、Ni、Cu和Cd)含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当地具有金属耐性的植物(玉米、酸模叶蓼、龙葵和酸模)对受污染的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修复效果,进而调查了这4种植物对重金属赋值形态的影响、富集能力及重金属的转运能力.结果显示,排污河道沉积物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经过两季植物修复后,7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并且金属形态逐渐向铁锰氧化态及可交换态转化,结果说明供试植物能够调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在沉积物中与在植物体内具有相同的总含量趋势:Zn>Pb>Ni>Cr>Cu>As>Cd,该趋势也反映出4种供试植物的生物监测潜能.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特性,4种植物对Zn和Ni的富集量相对较大,而Cu在植物地上部分的含量普遍较低,Zn和Ni在植物组织中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08.4~543.92 mg/kg和36.8~246.91 mg/kg.总体来说,这4种植物主要将金属元素积累在根部,而非地上部分,表现出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酸模叶蓼、酸模和龙葵这3种植物的地上部分分别积累了高浓度的Pb、Zn和Cd,并且具有较高的转运系数(TF>1),反映出这3种植物对相应的重金属具有植物提取的潜力.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分析对照和经过栽培试验后根际沉积物中真细菌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植物对沉积物中的细菌有明显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