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有机玻璃作为加筋材料,针对不同的水平筋形式(带孔、满布)、竖筋高度以及不同围压下的水平-竖向(horizontal-vertical,H-V)加筋砂土,进行100多组平面应变试验.研究不同的水平筋形式对H-V加筋砂土强度的影响,同时验证竖筋高度和围压对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平筋带孔时,H-V加筋砂土的强度优于满布情况下的强度.这主要是因为孔洞能够将轴向荷载传递给下部土体,使竖筋不会过早破坏,孔洞自身也形成了一种格室效应,增强了土体的强度.同时,孔洞的大小对加筋土体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验证了竖筋高度存在最优值.  相似文献   

2.
水平-竖向加筋土挡墙作用机理的离散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平-竖向(H-V)加筋土挡墙室内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离散元理论的颗粒流软件(PFC)对试验进行了仿真模拟.就PFC模拟得出的挡墙变形和竖筋侧应力等数据,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同时,结合挡墙内部土颗粒位移和应力矢量图研究了H-V土加筋挡墙的作用机理及破裂面形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利用ABAQUS软件对纯砂地基、水平加筋地基和水平与竖向(H-V)加筋地基进行多组数值模拟.采用安全系数分析H-V加筋地基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通过ABAQUS软件后处理功能观察地基在强度折减系数增大过程中塑性区的扩展情况及最后破坏时的破坏面,并对不同加筋地基的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V加筋能使地基承载力得到大幅提高;地基的破坏模式因加筋体的存在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同等试验条件下,H-V加筋效果高于水平加筋,单层H-V加筋地基的加筋效果随加筋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4.
针对交通荷载作用下的水平-竖向(Horizontal Vertical,H-V)加筋路堤,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二维模型并对路堤进行显示动力分析.通过动三轴试验,将其结果拟合成应变软化曲线并编入ABAQUS用户子程序,同时,对不加筋、水平加筋和H V加筋3种工况下的路堤变形和应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H-V加筋路堤能够显著减小路堤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H-V加筋能够控制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减小应变,而且较普通的水平加筋效果显著,尤其在水平位移的约束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重力式加筋土挡墙在挡墙位移至极限主动状态下的土体受力与变形形态,通过改变埋设筋材层数、筋材强度和间距、筋材与挡墙连接方式、筋材长度及挡墙位移模式,对挡墙做了6种工况的模型试验,进行了挡墙进入极限主动状态所需最大位移量、墙内竖向土压力、靠近墙面板处水平土压力、墙顶竖向位移及筋材拉伸应变等分布规律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可以提高挡墙达到极限主动状态所需最大位移量,减小静止状态及主动状态下靠近墙面板处土压力;挡墙进入极限主动状态时,靠近墙面板处填土表面相对沉降较大;挡墙位移对筋材应变影响很小;靠近墙面板处竖向土压力衰减量与埋深正相关,平动模式衰减量最大.加载点下竖向土压力增大量与埋深负相关.在重力式加筋土挡墙上部与底部提高筋材强度及埋设筋材层数,靠近墙面板处提高埋设筋材层数或筋材强度并将筋材与挡墙连接,结构中下部适当减少筋材长度,相比普通重力式挡墙可提高挡墙抗倾覆滑移能力,增强挡墙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水平-竖向(horizontal-vertical,H-V)加筋体系基础上,提出网格状带齿加筋,并对网格状带齿有机玻璃材料进行拉拔试验研究.首先,对有机玻璃材料进行孔洞设置,并在合适的地方通过布置一定的齿筋来构成立体加筋材料;然后,对不同孔洞、不同齿筋高度的网格状带齿有机玻璃材料在多种法向应力情况下进行拉拔试验.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一种新型挡墙结构—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受力变形特性,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条形荷载作用下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与砂土加筋土挡墙的面板水平位移、挡墙沉降、水平土压力、竖向土压力的规律。结果表明: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与砂土加筋土挡墙的变形与受力规律相似且差值不大;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面板后水平土压力沿着挡墙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填筑阶段时,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筋材处的竖向土压力沿水平方向呈非线性分布,最大值发生在筋材中后部;加载阶段时,随着距面板的距离增大,筋材处竖向土压力先增大后减小。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与砂土加筋土挡墙的变形与受力规律相似,两者性能较为接近。由于三明治形加筋土挡墙的成本较低,在实际工程中是一种较好的替代结构。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加筋土挡墙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勉宁某段高速公路的路肩式加筋土挡墙工程为实例,运用有限元理论和方法对加筋土挡墙潜在滑移面、合理的加筋竖向间距以及拉筋的长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的潜在滑移面与挡土墙顶面交于0.3H附近,形状为对数螺旋线型;加筋长度采用0.7H就足够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加筋间距采用0.4 m较合理.其结论有助于达到安全节省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圬工与加筋土组合式挡墙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北十房(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某处圬工与加筋土组合式挡墙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圬工与加筋土组合式挡墙的变形特性及内部土压力分布,并探讨强筋与弱筋(筋材模量)、长筋与短筋(加筋长度)以及密筋与疏筋(层间距)等参数对组合式挡墙的影响.研究发现:圬工挡墙与加筋土挡墙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上部挡墙荷载使圬工挡墙发生内倾,这一内倾使加筋土挡墙上部水平位移进一步增大,并造成墙体底部土压力分布更不均匀;增大土工格栅模量、增加加筋长度、减小加筋间距,更有利于控制加筋土挡墙的变形;加筋土挡墙内部土压力和墙后水平土压力总体上小于理论值,且受挡墙加筋参数的影响;组合挡土结构的墙顶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应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  相似文献   

10.
网状及条带式加筋土挡墙加筋应变的测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网状及条带式加筋土挡墙大型模型试验加筋拉应变的测试分析,发现条带式与网状加筋的拉应变自墙背沿加筋长度逐渐减小;在离墙面相同距离处,条带式加筋的拉应变比筋网中筋肋的拉应变大得多;各层加筋的应力水平均随超载的增大而提高,随着超载的增大,条带式加筋前、中部的拉应力增长幅度很大,其后部拉应力增幅较小;而筋网的总体应力水平均有比较均匀的提高,提高的幅度自前部向后端逐渐减小,这说明网状加筋比条带式加筋更适合于修筑加筋土挡墙。  相似文献   

11.
作者引入了Hilbert空间中一类关于极大η-单调映象的广义隐拟变分包含,并利用预解算子技术建立了这类变分包含解的迭代算法逼近,证明了其解的存在性以及由算法生成的迭代序列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2.
13.
The shape and the size of inclusions in DKDP crystal have been observed and measured microscopically. Three kinds of inclusions were found a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inclusions were measur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we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王扬  刘文周  密文天 《科技信息》2012,(3):72-73,80
流体包裹体保存了地质环境中大量地质与地球化学信息,因此它是我们探索、了解相关地质过程的密码。包裹体研究对解释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从而建立成岩、成矿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得地质学从定性描述转变为定量计算成为了可能。本文简介了包襄体分类方法和研究方面的基本假设,探析了包裹体研究的基本方法、流程及数据分析、以及包裹体在地质学上的大量应用.并用图解进行举例解释,最后指出了包裹体较新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缅甸硬玉中的包裹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显微分析表明,缅甸硬玉中的包裹体分为4种类型:固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利用显微红外光谱定性研究流体-熔融包裹体中的物相,其有机物不只是单一的甲烷相;用热台测得流体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90~430、630~720和820~910℃,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代表其成岩的下限温度,远大于缅甸硬玉所处的低温变质环境.推测硬玉形成与熔体密切相关,其后受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16.
钢中大型夹杂物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在Banach空间中建立了一类不需要可微性和凸性条件包含问题的局部Lipschitz误差界和全局Lipschitz误差界.这个结论可以用来研究一类向量优化问题的局部误差界和全局误差界.  相似文献   

18.
对四种不同强度级别的焊缝金属的廷性断口和脆性断口上的夹杂物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探讨了球形非金属夹杂物对焊缝金属断裂性能的影响。焊缝金属的延性断裂性能与所含夹杂物的数量存在直接的关系,而焊缝金属的解理断裂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由尺寸相对较大的,与基体结合强度较高的Ti型夹杂物所引发。  相似文献   

19.
20.
72A钢非金属夹杂物行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多种方法对酒钢72A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进行了调查,对夹杂物的类型,来源,数量及尺寸进行了讨论,实验证明,铸坯中夹杂物有60%外来杂夹物,40%为脱氧产物,引起线材拔脆断的主要原因是外来大颗粒脆性夹杂,而控制好脱氧产物和外来杂夹物的组成,形貌,大小及分布,是解决线材拉拔脆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