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0,25(12):563-563
在前文中曾报道,玉米黄化幼苗线粒体具有一条抗氰化物的呼吸途径.对氰化物的敏感性与氧化底物有关,琥珀酸氧化对氰化物的敏感性远大于通过NAD-连接脱氢酶的底物氧化.例如,在含有1m M KCN介质中,玉米线粒体的末端氧化酶活性或琥珀酸的氧化虽已全部受到抑制,但α-酮戊二酸的氧化仍然没有明显影响.只有同时加入KCN和KSCN,它的氧  相似文献   

2.
膜脂不饱和度在水稻抗冷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苏维埃 《科学通报》1983,28(6):373-373
水稻是喜温植物,在秈稻和粳稻之间,一般来讲后者较抗低温。我们曾报道,线粒体氧化酶活化能的折点温度,粳稻比秈稻低。同时,粳稻干胚膜脂较不饱和,这来自膜脂中亚油酸端基较多,油酸端基较少。不少作者认为,膜系统具有较大流动性是抗冷植物在低温下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须的。然而关于膜脂不饱和度的作用,尚有意见分歧。为此,本文用差示  相似文献   

3.
潘杰 《科学通报》1992,37(7):653-653
5′-核苷酸酶(EC 3.1.3.5)催化5′-核苷单磷酸水解生成相应的核苷和正磷酸。该酶在人和动物组织细胞中主要分布在质膜上,在细胞分级分离研究中常被用作质膜的标志酶。然而该酶在植物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至今尚未见报道。低温会导致不抗冷植物细胞膜系统、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组分的异常;低温冷害对水稻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的影响及ATP含量的变化也有过报道。本文以不同抗冷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5′-核苷酸酶在水稻幼叶细胞中的定位及其活性在冷害中的变化,为阐明冷害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匀浆互补法测试杂种优势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79,24(1):42-42
在前文中,我们曾报道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玉米和谷子组合的亲本幼苗匀浆氧化活性均有显著的互补作用,而杂种优势不明显的组合则不表现出互补现象。而且,与线粒体互补现象相比较,匀浆互补效应要明显得多。在本文中将对匀浆互补作用机理研究的初步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5.
徐扬 《科学通报》1990,35(19):1500-1500
寒冷环境下,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无论植物还是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等不同种属生物组织细胞内都出现很多特异性抗冻或冷适应相关蛋白质变化,并通过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来控制相应基因表达。对哺乳动物而言,则离不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与整合作用。冷刺激或冷适应动物脑组织、下丘脑RNA均见增加,毫无疑问,脑细胞及其蛋白质合成功能对于冷适应至关重要。迄今未见冷适应动物脑组织内源性蛋白质合成情  相似文献   

6.
玉米小斑病菌C 小种毒素的致病作用位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已现的玉米小斑病C小种523菌株对玉米C雄性不育细胞质材料的致病性比正常胞质材料严重,为了研究这种差异产生的可能机制,利用0.3%小斑病毒素处理正常质(N)和C细胞质材料线粒体,然后令线粒体进行体外翻译,发现离体线粒体蛋白质合成都未受到影响,表明毒素没有改变N,C胞质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使氧化-磷酸化解遇联,也未直接抑制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交主叶片浸泡于0.3%的毒性溶液中处理,在不同处理时间测定  相似文献   

7.
冯本政 《科学通报》1984,29(3):145-145
冷变形对金属玻璃体性能的影响,目前还研究得不多。Chen发现Pd—Cu—Si金属玻璃体没有加工硬化现象。并且他又指出,经冷变形后,金属玻璃的弹性模量大约降低1%。Barmatz等在研究冷变形对Fe-基玻璃滞弹特性的影响时提出,冷变形明显地增强了金属玻璃体在低温时,声波的衰减和散射。Chen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冷轧后,Pd—Cu—Si玻璃的结构时提出,冷轧后的金属玻璃体没有产生像空穴缺陷一样的结构。为了解金属玻璃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野生拟南芥居群冷胁迫下的表达谱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飞  康菊清  周鑫  苏震  瞿礼嘉  顾红雅 《科学通报》2008,53(18):2206-2215
利用Affymetrix的拟南芥全基因组ATH1芯片, 以拟南芥Col生态型作为参照, 分析了5个中国拟南芥野生居群在冷胁迫处理下转录水平的差异. 在正常生长条件下, 2.26% (513个基因, 江西九江居群JXjjx)至6.52% (1482个基因, 重庆铜梁居群CQtlx)的基因表达量超过对照Col生态型2倍以上. 在冷胁迫下, 12.84% (2920, 陕西城固居群SXcgx)至19.46% (4426, 新疆青河居群XJqhx)的基因表达水平相差两倍以上. 总体来说, 大部分上调基因可能对植物在低温下生存十分重要, 如MAPKs, CBFs, COR基因以及提高冷耐受性小分子合成与积累的基因等. 然而, 每一个野生居群在冷胁迫下都有其特异诱导表达的基因. 数据显示, 一些冷胁迫响应基因在处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野生居群间发生了分化. CBF3是一个冷胁迫应答途径的关键转录因子, 其基因在居群间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 序列分析表明, 主要是在调控区的变化导致了表达模式的显著变化. 进一步对不同居群间基因表达差异与冷耐受性的相关性研究, 将为揭示中国野生拟南芥适应本地环境的分子机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及抗除草剂植株再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国圣  杨爱芳  张举仁  毕玉平  单雷 《科学通报》2000,45(20):2181-2184
以玉米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采用基因枪轰击法将来自拟南芥菜(Arabidopsis thaliana)的突变抗除草剂基因als导入玉米愈伤组织细胞;转化后的细胞经除草剂chlorsulfuron筛选,产生了抗性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印迹法鉴定,部分再生植株转入了als基因,喷施除草剂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良好的抗除草剂特性.研究的目的是获得抗除草剂chlorsulfur  相似文献   

10.
光敏色素作用和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明,不廿光敏色素调节黄化绿豆下胚轴原生质体的膨大反应不同:29℃诱导瓜最强,17℃接近其临界低温,33℃时远红光失去对红光的逆转力,说明Pr和Pfr信号传递链可能有差异,以地高辛标记光敏色素A(PhyA)的cDNA克隆进行分子杂交,发现17和33℃下红光诱导的黄化燕麦幼苗中Phy A基因表达抑制能力比在26℃下减少一半多,但远红光的逆转作用在不同温度下差别很小,说明不同植物的不同光敏色素反应  相似文献   

11.
保卫细胞可以整合和处理多种复杂的环境信号刺激, 从而使气孔处在合适的开闭状态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但是保卫细胞对多种刺激反应过程中许多中间成分及其信号转导的细节知之甚少. 利用远红外成像仪, 建立起气孔反应的筛选体系, 在不伤害植物的前提下, 对经化学诱变的拟南芥幼苗进行多种胁迫信号(干旱、H2O2及CO2等)单独或复合处理, 以幼苗叶片温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植株0.5℃以上为筛选指标, 通过对大约6万株诱变后的拟南芥M2代幼苗进行筛选, 得到了40多株拟南芥气孔突变体. 经过对这些突变体后代进行生理和杂交遗传分析, 发现所得突变体为隐性单基因突变所致, 并且突变体对气孔关闭的调节上都与野生型有明显的差异. 这些突变体的获得为探索保卫细胞内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提供了良好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2.
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周建军  高云飞  王宏芳  陈佺  吴才宏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1,46(19):1636-1640,T003
TNF-α是极为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调节细胞免疫反应中起着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TNF-α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继而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引发一系列的炎性白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研究发现TNF-α炎性刺激除了能引起内皮细胞死亡外,还能诱导内皮细胞的衰老。TNF-α处理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反应显示阳性,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内皮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早期上升,衰老时则降低,表征早期细胞线粒体功能亢进,而后期功能衰退;活性氧水平早期有上升和下降的振荡,诱导衰老后有所降低。结果表明线粒体的功能变化与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TNF-α 是 极为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 在调节细胞免疫反应中起着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 TNF-α 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 继而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引发一系列的炎性白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TNF-α 炎性刺激除了能引起内皮细胞死亡外, 还能诱导内皮细胞的衰老. TNF-α 处理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反应显示阳性, 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 内皮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早期上升, 衰老时则降低, 表征早期细胞线粒体功能亢进, 而后期功能衰退; 活性氧水平早期有上升和下降的振荡, 诱导衰老后有所降低. 结果表明线粒体的功能变化与TNF-α 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看到一篇文章,说天气冷与风速、湿度的关系,比如说风速愈大,感觉愈冷,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要说"冷",这里面还有不少的道理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天气变冷了,同样的温度,冷上一两天,不太感觉冷;持续冷个三五天,才真正感觉冷。这是为什么?这要问问老天爷——是空气冷,还是大地冷天气变冷的过程是这样的:空气是流动的,大  相似文献   

15.
贲岳  陈忠林  徐贞贞  姜安玺 《科学通报》2008,53(21):2661-2667
为确保寒冷地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分离出了6株高效冷适应微生物, 并鉴定分别隶属于动胶菌属、气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 混合耐冷菌在低温条件下COD去除效率比中温菌高出63.67%, 以软性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固定高活性耐冷菌, 用于内循环复合生物反应器(ICCBR).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 通过12个月的试验室小试, 考察了ICCBR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 生态因子的影响, 污泥的理化特性, 及系统内的微生物生态. 结果表明: ICCBR系统在冬季4~10℃条件下的COD平均去除率为85.79%, 全年COD平均去除率为86.66%, 系统出水COD低于60 mg·L-1, 达到污水一级B排放标准. 季节性的温度变化使得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原后生动物的数量从夏季的110000±30000微生物·mL-1污泥减少到冬季的35000±20000微生物·mL-1污泥, 生物膜重量也呈现出先增长后略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抗除草剂草甘膦大豆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卓培 《科学通报》1993,38(17):1614-1614
农田杂草一般使收入损失10%多。由于研制出一个新除草剂的成本,是选育出抗除草剂作物一个新品种的20—100倍;故发展抗除草剂作物,在国外正在崭露头角:有杂交成功的抗Atrazine油菜品种,有从组织培养选择得到的抗Imazapyr玉米品系,有从诱变种子选择出的抗Chlorsulfuron大豆种质,有用突变的烟草乙酰乳酸合酶基因,转化得到有实用抗性水平的抗磺酰基脲类除草剂的烟草品种。在国内,朱立煌等将龙葵的抗Atrazine PsbA基因用微注  相似文献   

17.
孙照鑫  冯红 《自然杂志》2023,(2):127-138
线粒体是一种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生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呼吸、分泌及机械运动等全部细胞活动所需要的化学能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s)是与线粒体紧密联系的脂筏样结构域,位于线粒体与内质网(ER)之间。MAMs不仅仅在结构上连接ER和线粒体,还富含多种连接和功能蛋白,因此MAMs必然会对ER和线粒体功能产生影响。文章综述了MAMs的结构、分子组成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线粒体融合、线粒体分裂、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能量代谢及线粒体活性氧生成等方面,以期为通过MAMs调控线粒体功能来改善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立莘 《科学通报》1986,31(8):611-611
线粒体H~+-ATP酶是一个很复杂的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它具有催化ATP合成和ATP水解的双重功能。H~+-ATP酶复合体由三部分组成:位于膜外的可溶性头部(F_1)、嵌在膜内疏水区的基部(F0)及联系F_1和F_0的柄(OSCP)。其中可溶性F_1是H~+-ATP酶的催化活性部分,当它从膜上分离下来后,虽然不再能催化ATP合成,仍具有水解ATP的功能。但对抑制剂寡霉素不敏感,对冷不稳定。当F_1与F_0和膜脂重新结合形成H~+-ATP酶复合体之后,催化ATP水解的活性又具有对抑制剂寡霉素的敏感性和对冷稳定性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宜冷水洗脸秋风习习,冷气逼人。深秋时节,人们用上一盆热水洗脸自然感到温暖舒适。而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其原因是深秋以后日趋寒冷,人的面部在冷空气的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气一过,低温重新起作用,毛细血管恢复原状,这样一张一缩,最易使人产生皱纹。冷水洗脸则不然,它可以使面部毛细血管在低温作用下,更加收缩。用冷毛巾擦后,肌体迅速产生反射性的充血扩张,从而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所以当今有人将冷水洗脸比喻为『血管体操』。『血管体操』能减少皱纹,而且还能使面部皮肤由此嫩滑而有光泽。深秋后冷水洗脸的好处不仅如此,而且冷水对面部及双手的刺激,增强了肌体耐寒能力,对预防伤风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乃至秋季面部及双手冻疮也有一定的作用。宜热水洗脚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末梢部位。脚的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所以脚部皮肤温度比其它部位低,极易受凉,故人们常说『寒从脚起』。如果冷天用凉水洗脚可使脚进一步受凉遇寒,低温可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当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后,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剧烈收缩,会导致血管扩张功能失调,诱发肢端动脉痉挛、风湿病等。另外,脚底汗腺比较发达,当凉水洗脚时,低温使毛孔聚然关闭阻塞,会引起排汗功能减退,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所以说,深秋后用热水洗脚好。  相似文献   

20.
屠亚平 《科学通报》1992,37(8):742-742
克山病是一种病因至今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杨福愉等经多年的研究认为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由于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能量供应中心,同时它对细胞质游离Ca~(2+)有“微调节作用”,而后者又是细胞内一种信使。特别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线粒体内游离Ca~(2+)的调节与线粒体自身功能如氧化磷酸化的关系。而线粒体的损伤很可能引起其基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